视频标签:以城市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城市生活垃圾为例
所属栏目:高中地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第1章第2节课题名称议题研讨活动式教学以城市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城市生活垃圾为例- 广东省 - 中山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课题名称:议题研讨活动式教学
以城市环境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 ——城市生活垃圾为例
地理
授课年级 高一
教学目标
1.人地协调观:通过了解城市生活垃圾的来源、影响及处理方式,培养学生树立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环保意识,掌握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从而形成垃圾分类减量的生活方式。
2.综合思维:设置“垃圾分类减量”的三组议题研讨课堂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整体性,全方位,多元化的辩证思维,全面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区域认知:围绕“城市”这一特定区域,了解生活垃圾的来源、处理和影响,培养学生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化繁为简,结合区域特点和发展规律,更好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与地理现象。
4.地理实践力:开展参观垃圾焚烧发电厂、校园垃圾分类调查以及“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等研学活动,激发学生地理兴趣及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环境和实际调查中,观察和感悟人地协调发展。
教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本节课本内容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和城市环境问题治理对策。以往的教学主要是介绍课本主要的内容,学生停留在观看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去了解相关的讯息,采用传统的背诵记忆方式去掌握相关内容。没能通过“真情实景”进一步去升华知识,掌握实际可操作的环保生活方式,实现培养人地协调观的目标。
教情分析:这节内容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按讲+记+练这样的模式进行授课,能提高学生短时间内做题的正确率,但难以满足新高考选拔人才的需求,也难以达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的目标。授课过程中,可以设置多媒体元素,增加课堂的丰富度,但无法达到“真情实感”的实践体会,从而实现思想的升华的意义。
教学内容
基于以上教学情分析,本次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架构,框架为:
内容要求 能力培养
1城市垃圾来源、分类和处理方式 1.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2.三个议题研讨活动 2.要素综合思维能力
2
具体为:
首先,介绍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利用校园生活垃圾图片展示生活垃圾的类别通过视频了解现行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结合我校研学活动参观情况,突出垃圾焚烧发电的优点,以此带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其次, 利用议题研讨活动,深化相关内容,分为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学生议题研讨活动1垃圾分类意义重大,为什么目前垃圾分类效果不佳?加上日本垃圾分类的介绍视频和我校校园垃圾分类的相关数据,得出掌握科学的垃圾分类方法是提高垃圾分类效率的重要举措。
第二部分:利用图文资料展示垃圾分类方式方法,实际在日常生活的“外卖”和“快递”图片操作垃圾分类,同时发现“快递”包装存在过度浪费的问题,进而提出第二个议题研讨活动2 消费者在收发快递时如何减小环境污染? ,补充“共享快递盒”的相关资讯,讨论得到利用可循环快递盒和提高现有快递包装等措施。
第三部分:承接上述两部分的议题研讨活动,提出第三个议题研讨活动3 垃圾分类减量的建议。
最后,通过“垃圾分类减量,中山人在行动”、“垃圾分类减量,龙山人在行动”、“垃圾分类减量,我们在行动”等活动图片的展示,凸显垃圾分类减量,人人都会做,人人都能做,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垃圾分类减量”的环保意识。
重难点
【重点】垃圾分类减量的具体方式和研讨我国垃圾分类减量的建议措施 【难点】掌握垃圾分类减量的具体方式
教学环节与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介绍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及本节课主要框架
观PPT,思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相关内容
了解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和类别,“以小见大”,突出本节课主线“生活垃圾”
3
一、生活垃圾的相关内容
多 媒 体 资 讯 展 示
观看多媒体资讯,思考
通过多媒体资讯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校园生活垃圾的类别以及垃圾处理方式方法
二、垃圾分类的意义
研 学 活 动 展 示
回顾研学之行
通过研学,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感受,了解垃圾处理过程以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4
学 生 议 题 研 讨 活 动 1
学生分小组从“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方面去研讨
鼓励学生从全方位、多角度畅所欲言,寻找原因,为接下来的措施研讨做铺垫
问 卷 调 查 数 据 展 示
分析数据,得出我校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数据,透过现象发现本质问题
5
三、垃圾分类方式方法
垃 圾 分 类 知 识 介 绍
通过图片介绍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利用图片介绍垃圾分类知识
6
实 战 演 练
在课件上将图片上的垃圾进行分类,发现一个问题:都是塑料制品,饮料瓶属于可回收物,而一次性餐具属于干垃圾,发现快递存在“过度包装”的现象。
利用软件图片可自由移动的特点,让学生现场分类,增加课堂趣味性,同时引出问题,以及提出下一个议题“垃圾减量分类”
7
学 生 议 题 研 讨 活 动 2
通过图文
资料,获取信息,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四.
四、我们能做什么
学 生 议 题
研 讨 活 动 3
承上启下,回顾前两个议题,讨论得出对应的措施
引导、 启发、 总结
8
环 保 活 动 展 示
回顾近期开展的活动,表明“垃圾分
类减量”,中山人在
行动
通过学习和研讨,学生掌握垃圾分类
的初步知识,认识到垃圾分类的价值,将之付诸行动。
9
龙山人在行动 我们班级在行动
垃圾分类减量,人人会做,人人能做
五、结语
10
教学评价及反思
同行方面:
一、亮点: (一)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明确——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
2.内容编排有特色——始终围绕垃圾分类减量进行,三大议题研讨深入有效; 3.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强——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及环保意识的升华。 (二)教学过程
1.重视启发、引导学生的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思考能力; 2.重视培养学生依据多媒体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3.重视对学生“垃圾分类减量”环保意识的引导和升华; 4.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锻炼,三大议题研讨以小见大,层层深入; 5.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即是知识的教学也是活动的总结。 二、建议
1.垃圾分类知识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学生掌握程度有待提高; 2.时间的把握上应该加强,如议题研讨3预留给学生的时间较为仓促; 3.课堂练习适当增加。 学生方面:
1、研学活动和问卷调查的相关讯息没能更好地深入利用; 2、应展示学生制作的研学报告、环保工艺品等; 3、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 反思:
本节课的研学活动、环保日宣传活动,由我们全体科组人员和年级精心策划组织才得以取得顺利举办,并取得较好的反响。从学生反馈及同行反馈来看,教学结果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我觉得有几个问题还需要加强:
1.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研学过程中,多鼓励学生思考发问,深入探究;
2.学生分小组议题研讨活动,学生讨论活跃,但没能更好地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议题设置深度和广度需再提升
3.本节课以小见大,围绕生活垃圾的来源、处理方式和意义的活动和案例,通过“真情实感”去达到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但理论知识学习和课堂巩固活动较少。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