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生活需要法律
所属栏目:初中政治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陕西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陕西师范大学锦园中学
陕西师大锦园中学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案(电子)
学部 中学
学科
政治 任课班级
七年级1—6班 姓名
年月日
2017年5月15日
章节标题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课时)
本课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学情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抓好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丰富,他们初步感受到法律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要部署,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等渠道,他们对我国不断推进的法治化进程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一提起法律,他们可能会更多地联想到威严、强制性,很少能想到法律的保障作用;也有的学生违法犯罪却浑然不知,缺乏法律意识。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步伐,同时,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法律的产生、法律的特征和作用,体会法律让生活更美好,开启对学生的法治教育之旅,同时,也为后续的法律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材设置本课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 。 (2)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能力目标:(1)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
(2)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课 题:生活需要法律
2
重 点:了解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 难 点: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讲练结合法、事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教 具:教材、图片、相关案例资料 课 件:
一、复习(回顾上节课重点知识;纠正习题错误)
无
二、引入(以实际事例或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提出本节课题)
案例导入:“老师的烦心事”
多媒体展示图片,西安康洁分类洗衣店老板携款失联,造成送洗的衣物不能取出,储值卡上的钱不知去向。
问题思考:1、我能不能砸开锁子取回自己的衣服? 2、我应该怎样正确维权?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意见让我明白了知法、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我将会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合理维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
三、新课(进入本节学习讲解内容)
生活需要法律
过渡: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哪些法律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这些法律从何而来?又对我国的法治建设起到什么作用?下面,我们就进入今天学习的第一个环节:知识竞赛——法律知多少。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知识竞赛生活中的法律(教材P84) 【活动设计】
形式:将学生分为四人组,参照教材上的三幅图片进行讨论,并将得出的结论写在微卡上展示于白板上。
【问题思考】
(1)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离不开法律。你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
(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
(1)如:宪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
(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混乱不堪,我们的生命健康就得不到保障。说明了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通过法律调整生活中的社会关系和矛盾纠纷。
相关链接:最新法律典例
1.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中的10倍索赔制度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2.史上最严环保法
2015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开始实施。该法不仅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而且明确了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拘留等措施手段,让违法成本远高于守法成本,被称作“史上最严环保法”。
3.第一部反家庭暴力法 2016年3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作为中国首部反家暴法,该法律明确了家庭暴力的性质和法律责任,让清官难断的“家务事”有了国法可依。新法落地为遭受家暴之苦的受害人提供了有力保护。
【问题思考】
以上法律条款的颁布说明了什么? 【师生总结】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是我们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法律伴一生(教材P86) 【活动设计】 形式:学生自主完成搭配,思考教材中的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在材料中找权利和义务,然后让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最后教师总结。
【问题思考】
(1)说说上述内容中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我们的义务。 (2)我们能否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 【教师总结】
(1)1—D,2—E,3—H,4—F,5—B,6—G,7—A,8—C 权利:2、3、5、7。义务:1、2、4、6、8
(2)不能,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只有珍惜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4
我们才能获得更多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师生合作总结知识要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为什么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①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②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2)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法律的相关知识,那么,法律是怎样产生的呢?是不是有了人类社会就有法律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如何?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共同学习第二个问题,法治的脚步。 二、法治的脚步
教师讲解: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教师讲解知识要点 ★2、习惯与法律
(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2)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相关链接:播放视频《法律的产生》
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产生了古代第一个王朝——夏,以及维护夏朝统治的法律制度。据文献记载,夏朝的法律称为“禹刑”。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制定《汉莫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成为法典。
公元前536年,“春秋”铸刑于鼎。
法律的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 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治理也需要法律,法律产生之后,人类就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为什么?
相关链接: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法的本质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是维护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反映。 教师讲解知识要点 ★3、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4、法治的含义
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问题思考】
法律产生之后,人类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
没有。在长期的专制社会里实行人治。人类进入民主社会后,才用法治替代了延绵千年的人治,这是现代社会的明智选择。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是现代国家最文明、最合理的治理模式。 相关链接
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就开启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航程。1954年9月20日,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1999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0年底,我国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更加清晰地描绘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
师生合作总结要点 ★5、法治的意义
(1)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活动三:探究与分享~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举措有哪些(教材P88) 【活动设计】 形式:学生将课前在网络上搜集的关于我国法治建设的举措在全班进行展示,教师总结。
【问题思考】
法治建设,人人受益。近年来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举措有哪些? 【教师总结】
如新环境保护法颁布施行,刑法的修改,慈善法、反家暴法的施行、反腐倡廉等。 【十八大以来反腐成果】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反腐”成为重要议题。依法限权、依法问责、依法治贪,前期的反腐成果需要获得制度的保障。
6
反腐败已成为国内外各界的共识,正在不断打破“禁区”和“惯例”,“老虎”、“苍蝇”一起打。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反腐力度,预示着中共反腐正进入“新常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周永康、苏荣、徐才厚等一批高级官员因为严重违法违纪落马,多位省部级高官相继被查。除此之外,一些大案要案相继进入司法程序并宣判。截至2015年3月18日,在被查处的55名高官中,副国级以上共3人,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共7人,中纪委委员1人。十八大后全国已有98名副部以上官员和军级以上军官落马,包括2015年被宣布查处的10名省部级官员;2014年被宣布查处的副国级及以上官员4人、省部级官员36人;十八大后被宣布查处的军级以上军官30人;十八大至2013年底被宣布查处的省部级官员18人。
活动四:探究与分享~法治国家什么样?(教材P87)
【活动设计】
形式:学生四人组讨论,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看法,将讨论成果以图文并茂或表格等形式呈现于大卡上,并选派学生发言代表进行总结。
【问题思考】
法治强调的是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你期待的法治国家是什么样的? 立法机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执法机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法机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教师总结】
(2)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立法机关:科学立法; 教师讲解知识要点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执法机关:严格执法; 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社会成员:自觉守法。
青少年:①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认真学法、知法、守法、护法。 ②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 ③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④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⑤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⑥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言献策,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结束语:
作为个人的行为规范,法律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我们一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它又是社会生活的调节剂,保障着社会和谐有序的运行。我国正稳步地朝着构建法治国家的目标迈进。法律也必将助力中国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保驾护航。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