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唐雎不辱使命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唐雎不辱使命》辽宁省 - 抚顺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唐雎不辱使命》辽宁省 - 抚顺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辽宁省抚顺市育才中学 刘芳 【教材分析】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自史书《战国策·魏策》。讲述的是战国末期的历史故事,当时,秦国已经“灭韩亡魏”,安陵作为魏国附属的小国,已无独存希望。然而,安陵国君臣不甘束手就擒,派遣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虽然不能改变历史结局,但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辱使命的精神却是值得赞赏的。学习此文,应当将对文言知识的运用和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有效结合起来,在品读中达到落实知识和赏析文本的双重目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把握课文内容。 2.多种方式诵读文章,读出人物语气,揣摩人物心理。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对话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2.体会说话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语言交锋的机智与艺术,培养学生的国家尊严意识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对话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突破方法:通过自读、齐读、跳读等朗读方式、表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回味人物对话,做到读懂意思,读出语气,想到神态动作,领会言外之意,洞察人物心理,从而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视频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诸葛亮舌战群儒),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一个智信仁勇义五备俱全的人,他为了联合孙权共同抗击曹操,来到东吴谈判,遭到东吴众多谋士的诘难,诸葛亮以高超的语言技巧和论辩才能,孤身一人战胜东吴众多谋士。《论语》中说:“出使四方,不辱使命”,在中国
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外交使节,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出色地完成自己肩负的使命,最大限度的维护了祖国的利益和尊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战国时代的外交家,他就是唐雎。在秦“灭韩亡魏”之际,唐雎出使秦国,独斗秦王,最后使不可一世的秦王屈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一起来学习《唐雎不辱使命》。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师范,注意字音和节奏,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2、正字正音,学生齐读,读准字音。 3、学生自由练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4、全班齐读课文,并用简洁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译读课文,质疑答疑 1、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逐段快速疏通文意,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2、小组内没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解决。 3、指名逐段翻译课文,学生纠正翻译错误,并概括每段的段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四、品读课文,把握人物 1、穿越时空,走进战国 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唐雎的脚步,一起来见证这惊心动魄的历史时刻。(学生表演根据课文编排白话版课本剧。) 教师明确要求:揣摩人物心理,通过语言和动作、神态再现历史情景和矛盾冲突,从而把握人物形象。 2.品读语句,分析人物 这一幕历史剧中两个主要人物秦王和唐雎始终针锋相对,通过语言动作等分析唐雎(或秦王)的人物形象?(提示学生,可以用圈点勾画、批注法来完成;并在课文中找到依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然后全班交流。师引导点拨学生品读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 秦王(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表现秦王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其许”一词更表现他蛮横无理,咄咄逼人!言外之意是让安陵君乖乖送上。“且秦灭韩亡魏……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绵里藏针,傲慢的威胁,
把自己粉饰成一个仁义之君,可见其虚伪狡诈!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秦王并非问,实际上是在指责威胁! (3)“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秦王鄙视布衣之怒,表现其狂妄无知、强悍残暴。 (4)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表现他外强中干,欺软怕硬,关键时刻丑态百出。也表现他随机应变,阿谀奉承的一面。前后态成鲜明对比,前倨而后恭,色厉而内荏,大国的优越感和强势劲头荡然无存。 唐雎(1)“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面对秦王的傲慢和咄咄逼人,沉着应对,果断地否定,用“受地于先王”作为正当充分的理由加以解释和辩驳,坚决干脆,可谓言之有理。以情理表达维护国土尊严的严正立场。唐雎只表明己方态度,并未直接斥责暴秦,义正辞严,有理有节。同时也用“千里”和“五百里”暗讽了秦王的虚伪和狡诈,充分体现了唐雎作为使臣的外交才能和忠诚之情。 (2)“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面对秦王对布衣之怒的鄙视,唐雎果断回绝,极力反驳,并用排比句罗列士人刺杀君主的历史事件, 用正义和坚决瓦解秦王的强势心理。表现他的不畏强暴,誓死捍卫国家领土 “挺剑而起”拔剑这一动作将故事推向高潮,也表现唐雎的视死如归,用行动辅助语言,可谓言之有据且言之有力。 人物形象总结: 唐雎:忠君爱国,有胆有识,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谋臣的形象。 秦王:盛气凌人,强悍残暴,狂妄无知,阿谀奉承,外强中干的统治者形象。 师小结:本文重点塑造两个人物形象:唐雎和秦王,全篇始终都是在对话中展开的,并自然地将两个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相互衬托,把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真实生动地展现出来。由此,我们可以学习一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运用个性化语言来凸显人物性格。 3、学习技巧,培养能力 在这场争斗中,唐雎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言辞委婉,言之有节;(2)针锋相对,言之有据;(3)以行证言,言之有力 五、拓展迁移,启迪思想 历史上像唐雎这样有名的士或不辱使命的出色的外交故事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学生自由发言,互相交流) 晏子使楚,烛之武退秦师,张骞出使西域,毛遂自荐…… 六、课后巩固作业 唐雎是一位有胆识的谋臣,如果时光倒流,你是安陵国的一位普通公民,知道唐雎的事迹后,你想对他说什么?请你给他写一封信,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板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对比 唐雎———————————秦王 衬托 对话 【教学反思】 一、培养学生自主疏通文言文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文言文学习最关键之处就是疏通文意,本文是一片自读课文,所以让学生自主疏通文意,利用手中的工具书,书下注释和积累大胆自译,在学生之间互相纠正、改错。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锻炼能力,提升文言文阅读水平的过程。 二、品读对话,展开对比分析。 本课采用了课本剧的表演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通过学生各种形式的读,对人物的语气、神情等加深理解,来分析人物。而且自然而然的将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分组对比进行,展开情境式的讨论分析,在对比中明确人物形象。两个人物的争斗针锋相对,两组孩子的讨论也唇枪舌战地进行着!课堂活跃起来,文章也生动起来是,使课堂氛围自由,有趣,还能分析到位。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