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学科第六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辽宁省 - 大连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学设计
一、课题: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人教2011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学科第六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定风波》是人教2011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的第一首,本单元侧重学习研读富含哲理性的文章,即在具体细腻的描写之外,隐含着某种深刻的含义。这类诗词或文章有时也抒情或叙事,但往往不是为抒情而抒情,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或人生感受。《定风波》是作者苏轼“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词人以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达了乐观、淡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学习该词有利于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思维能力较为敏捷,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班级里的学习氛围好,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有集体荣誉感。语文学习技巧和阅读技巧掌握较为扎实,初步具备自己研读文章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感受词人的形象,知人论世,了解苏轼生平经历及思想;了解诗歌写作背景,探究词人文风及政治理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苏轼面对仕途坎坷、人生困境
的态度;查阅资料,对比苏轼多篇诗、词、文,比较不同时期苏轼写作风格的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词人乐观旷达坦然的人生态度,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提
升学生的人生观。
五、教学重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六、教学难点:以“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作者豪迈气概及豁达胸襟,领会苏轼不同的写作风格。
2
七、教学准备:师生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学生每人配备一台电脑,电脑安置学习资料包,同时运用互联网查找资料;教师通过微课、教学视频、音频、多媒体、学生投影等多种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他重情重意。在埋葬妻子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棵松树以寄哀思;“十年生死两茫茫”,他又为妻子写下了被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的《江城子》以表断肠怀念。
有这样一个人,他多才多艺。他在诗、词、散文等领域都卓有成就,诗与黄庭坚并称,词与辛弃疾并称,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书法绘画也卓有影响,是书法“宋四家”之一,并开创了湖州画派。
有这样一个人,他锐意改革。“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自成一体;他一改词坛婉约之风,开创了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起到开疆拓土的作用。
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重情重义、多才多艺的人是谁吗?
对了,就是苏轼。苏轼,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宋朝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有着怎样的伟大胸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定风波》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引入新课,集中注意 (二)初读 1. 文学常识回顾。
(出示PPT: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
打开电脑桌面“苏轼生平资料包”,选取感兴趣角度了解苏轼。 (学生预习介绍):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土,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2.赏析小序。
我们先来读一读小序,看看作者在小序里交代了哪些信息?
3
交代了时间(三月七日)、地点(沙湖道中)、天气(雨、晴)、人物(拿着雨具的仆人、苏轼及同行者)、事件(途中遇雨)、写作缘由(因为途中遇雨引发感慨而写)。
此词是“因事感怀”,特点:作者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 3.朗读。
自由朗读 (诵读要求)
(1)读准字音 如:同行xíng 吟啸xiào 一蓑suō 烟雨 (2)读出情感: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 (3)读出节奏
听范读,比较差异,取长补短 【设计意图】
加强识记,丰富阅读储备;教授学生鉴赏古诗词方法;在吟诵中领会诗文含义,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通过自由朗读、对比朗读、听读范文,得出差异。 (三)细读
1. 师生合作探究解读文本上阕。
1、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明确)闲适、轻松、自如 (再次朗读)
2、赏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1)雨是什么样的雨?何以见得?
大,能听见穿林打叶的声音;同行皆狼狈可见应是疾风骤雨。
(2)作者在疾风骤雨中“吟啸徐行”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 (朗读)
(明确)泰然从容,视风雨为无物
3、赏析“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查阅互联网,“竹杖”、“芒鞋”的图片。直观认知。
(1)竹杖芒鞋真的轻胜马?为什么作者觉得它轻胜马?
不是。心态好:乐观旷达
(2)“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什么意思?
4
披着一袭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3)“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哪个字最关键?
任。有风雨,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有点啸傲江湖的味道。 (4)这的风雨单指自然界的风雨吗?
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作者仕途中的坎坷和生活中遇到的磨难和困难,即人生风雨,喻人生中挫折和磨难困境。
(5)“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自己平生任由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都是无所畏惧的,表现了词人乐观自信、飘逸豁达的态度和无惧苦难,勇敢前行的意志品质,以及不为现实所束缚的心境,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坦然接受和面对人生中的“风雨”的人生态度。
4、背景补充:一个生在顺境长在顺境中的人,是无法体会在风雨中艰难前行的人,只有
经历过,方有泰然从容的乐观旷达。
补充介绍苏轼《定风波》写作背景。(微课) 2.师生活动。
(1)赏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2)赏析“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3)炼字——任
(4)背景补充:一个生在顺境长在顺境中的人,是无法体会在风雨中艰难前行的人,只有经历过,方有泰然从容的乐观旷达。
【设计意图】细读文本,读出内涵,读出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表达的哲理。通过反复诵读来把握词人写作意图,进而领会词人情感。 (四)研读
1. 师生合作探究解读文本下阕。
1、赏析“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刚刚还急风骤雨,现在却斜照相迎给我们什么人生启示呢?自然界忽晴忽雨变化不定,人生中也是晴雨不定。虽然变幻无常,但阴雨之后必有阳光(阳光总在风雨后)。 2、赏析“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晴”和“雨”分别喻指什么?
5
“晴”喻人生顺境,“雨”喻人生逆境。
(2)作者为什么说“也无风雨也无晴”,想表达什么? 无论是顺境逆境都一样坦然面对,从容接受。 (1)“晴”和“雨”分别喻指什么? “晴”喻人生顺境,“雨”喻人生逆境。
(2)作者为什么说“也无风雨也无晴”,想表达什么? 无论是顺境逆境都一样坦然面对,从容接受。 (3)东坡为什么不躲雨?
(4)如果我们想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归”。全词思想情感的核心就是: 作者不怕任何风雨, 也不在乎风雨阴晴 变,一心渴望退隐, 归去。
回首。“也无风雨也无情。”实指刚刚遇雨之处,虚指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结果是归去。 2.师生活动。
(1)赏析“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2)炼字——迎
(3)赏析“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女生朗读) (4)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分析过后学生能够总结出这样的人生道理:对待人生要有旷达的襟怀,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乐观自信,不能沮丧沉沦。 (五)拓展延伸
1.“归”表现的诗人情怀
(1)“归去”表现了诗人旷达心态和归隐意向。据统计,苏轼现存词作中,“归”字出现了一百余次。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苏轼“归隐”意图。
(2)从这首词中你得出最大的感悟是什么?你以后准备怎样对待你的人生? (明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即使面对眼前的疾风骤雨也要泰然处之,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3.师生活动。
(1)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水龙吟·闾丘大夫孝终公显》)
6
(2)渔父醉,蓑衣舞。醉里却寻归路。(《渔父》)
(3)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念奴娇·中秋》) (4)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设计意图】查阅相关资料,知人论世,了解苏轼“归隐”意图。培养自主学习整理能力。
(六)读写结合
苏轼写作前后期风格与变化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是苏轼的转折点,黄州前后的苏轼写作风格有哪些变化,请你利用多媒体,查找苏轼黄州前后的诗,对比其变化。
青年:意气风发 中年:愈挫愈勇 老年:达观淡泊 2.师生活动。
前期:积极地仕进观《江城子 密州出猎》
后期:静观自然,平淡旷达《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前赤壁赋》、《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设计意图】群文阅读,总结写作特点。利用学习资料包及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整理分析苏轼前后期诗词风格,结合之前了解的生平背景,读一读作者各类诗词,写一写感悟。 (七)积累 (一)再读词文
伴随着音乐,齐读该词,内化感悟。
【设计意图】诗词的学习离不开读,反复诵读,沉淀情感。 (二)课堂检测:请用现代汉语描绘《定风波》的画面和意境。
(三)课堂小结: 《定风波》以道中遇雨,隐喻仕途风雨,并进而借雨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景象,寄托隐逸江湖后就无挂累于风雨阴晴的超然心境。体现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等复杂而深微的情怀。表现了一种醉醒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
7
(四)布置作业:请以《东坡先生,我想对您说……》或《从苏词看人生》或“我看磨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九、板书设计:
定风波 苏轼
(作者)泰然从容、乐观、旷达 坦然接受和面对人生中的挫折、磨难、逆境
(感悟)阳光总在风雨后 (写作手法)一语双关
青年:意气风发 中年:愈挫愈勇 老年:达观淡泊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