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台阶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1台阶-天津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台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
2.品味重要语句,把握文章所刻画的父亲形象及刻画人物所用的对比、白描等手法;
3.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体验“台阶”的多重含义。 二、教学重点
品味重要语句,把握文章所刻画的父亲形象及刻画人物所用的对比、白描等手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体验“台阶”的多重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你最初看到“台阶”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有何感受?(从台阶的本义、比喻义入手。)
学生回答后出示词典释义(大屏幕显示):
1.用砖、石、混凝土等筑成的一级一级供人上下的建筑物。 比喻义:例如,改进管理方法之后,该厂生产跃上新的台阶。 2。比喻避免因僵持而受窘的途径或机会。例句,给他个台阶下吧! 那么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以《台阶》为题目,又要讲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快速阅读课文,独立思考
这篇文章的篇幅比较长,请同学们先在每一自然前用数字标上序号,这样比较方便阅读。同时,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复述文章故事情节。
2
2.纵观全文,文章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3.你觉得,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阅读后进行字词教学,夯实基础 (大屏幕显示,检查预习情况。) 凹凼( ) 尴尬( ) 烦躁( ) 嵌着( ) 黏性( ) 胯骨( ) 门槛( ) 磕烟灰( ) (三)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
主问题1: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文章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比较长,教学这样的课文应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及概括能力。同时这样的教学也是长文短教的基本方法。)
示例:父亲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别人家的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于是终年辛劳,日积月累,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然而,父亲反而显得若有所失。
之后引导学生明确课文是一篇小说,因此要明确小说的结构。 开端: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造高台阶的新屋。 发展: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高潮:终于造起了有九集台阶的新屋。 结局:新屋落成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四)品味语言,赏析对比手法,把握父亲形象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品味语言,语文课要上出语文的味需仔细琢磨语言。本环节是让学生在整体感知后细读文章,把握文章所用的对比手法,并在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文章平实质朴的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主问题2:纵观全文,文章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3
教师方法示范:以其中一组为例。
比如:父亲在三级台阶上的舒适(洗脚、坐在三级台阶很舒服、磕烟灰)与高台阶上的不适(磕烟灰、答错话和向下挪、抬水迈台阶)
解读:在三级台阶之上,父亲感受到的是舒适、悠闲。之后,文章特别写到那个人“见到父亲就打招呼”之后父亲的反应。你怎么理解父亲答错话这种反应?
1.也许暗示以前别人从不主动跟父亲打招呼,对别人给予他尊重的态度不适应。或者父亲从没有在那么高的位置俯视着对别人说过话,感觉不适应。我们不得而知,但通过父亲的反应可以感受到父亲对于别人这样的“热情”的严重不适应——紧张、慌乱,面对别人的“尊重”反应出的是不知所措!
不适应的表现:1.不敢放炮2.手不知放哪儿,胸无法挺高。尴尬地笑。3.闪腰4.水泥地不经磕5.抬水上台阶习惯性到第四节高抬腿。6.闲着无事可做,再不愿坐在台阶上。很少出门,若有所失。7.头颅埋在膝盖里。
之后,让学生品析其他地方所用的对比,并品味语言。 之后归纳:
第一组:对力量的“不惜”与对草鞋的爱惜。 第二组:三百斤青石板背了三趟与挑一担水闪了腰。 第三组:父亲在三级台阶上的舒适与高台阶上的不适。
第四组:三级台阶时家庭虽贫穷但温馨,与高台阶后家中失去生机与欢笑。 第五组:青石板经磕与水泥地的不经磕。 第六组:父亲曾经的期待与之后的失落对比。 第七组:高台阶建成前后父亲脾气的对比。
整个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六组对比及效果。 第六组:父亲曾经的期待与之后的失落对比。(重点研究) 质疑:文章哪些情节表现出父亲的期待? 1.日夜盼着(哪个词语“日夜”)
2.反复强调“我们家的台阶低”。(可见这种思想是时时折磨着他的内心)2.答:“父亲”对“台阶低”的现状不仅不满足,而且这种不满情绪长期困扰着他,折磨着他。
3.专注的目光
问:透过父亲专注的目光,你能否读懂他的情绪和内心所想。
答:他那“专注”的目光中,有羡慕,有向往,有攀比,甚至有几分嫉妒。每一次看到人家高高的台阶,对他来说都是一次精神的折磨,但也是一种精神的提振。
这段话是环境描写,品味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九级台阶时失落的表现:1.不敢放炮2.手不知放哪儿,胸无法挺高。尴尬地笑。3.闪腰4.水泥地不经磕5.抬水上台阶习惯性到第四节高抬腿。6.闲着无事可做,再不愿坐在台阶上。很少出门,若有所失。7.头颅埋在膝盖里。
这一系列对比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父亲在新屋建成、高台已筑之后的诸多不适应。
总结:透过这一系列对比,我们看到一个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尊严,能够终其一生为之拼搏的父亲,但是当期待已久的人生理想终于实现,而自己的内心却完全无法适应。反而若有所失。
思考:然而,父亲在九级台阶建成之后的为何会“若有所失”呢?你怎么理解他的这种心理状态。
答:1.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求,分成了五层。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感情上的需要、尊重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理解:对于儿时的“我”家来说,即便在一个小小的村子里,也是最没有地位的,农村生活本来就以“贫穷”为最起码的标志,可想而知,当时的我家充其量只不过能吃饱肚子而已。这样的生活水平仅仅符合需要层次理论的第一层。(连生理层面都不能保证,靠天吃饭,随时有饿肚子的危险。)而父亲却违背了人生追求的规律而拼尽全力去追求遥不可及的尊严,所以他的内心必然无法适应。(不符合需要层次)
2.九级台阶建成后,家庭的贫困并没有发生实质的改变,台阶再高也不过
5
是面子工程而已,没有实际意义。因而父亲困惑,若有所失。(没实质改变)
3.父亲的人生目标终于实现了,然而却没有确立更高、更有价值的新的人生目标,没有理想的牵引,生活失去了方向,因而若有所失。
主问题3:通过父亲筑成九级台阶前后的表现,以及字里行间的细节品味,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答:(1)勤劳、节俭、慈祥、老实厚道、踏实肯干。(2)有责任心,有梦想、追求,为了梦想,敢想敢做,要强,有志气,虽然身份卑微,但有强烈的自尊心,不满足于现状,有长远的生活目标,愚公移山式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3)虚荣、爱面子、有着人生追求的狭隘性。
(五)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体验“台阶”的多重含义。
思考主问题4:作者为何要以《台阶》为题目,换做别的行不行?比如说 “父亲”“新屋”?
理解:不行。这里的“台阶”已经不仅仅指一种建筑的类型,更是如文中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台阶的高低层级,在作者的家乡,已然成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而换做别的,都无法鲜明体现作者真实的重要的写作意图。
(六)拓展训练:读写结合,积淀思想
父亲,我想对你说——对文中的父亲,对你的父亲,你想说些什么呢? 五、作业布置
1.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
推荐书目:苏童《父爱》、梁实秋《代沟》、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2.练笔:读完《台阶》,你对文中的“父亲”肯定有自己的看法,请以“父亲,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情真意切的随笔。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