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中学时代,课例视频,缪军
所属栏目:初中音乐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音乐七年级上册《中学时代》课例视频(一)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_缪军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音乐七年级上册《中学时代》课例视频(一)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_缪军
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第一课时唱歌教学《中学时代》
授课教师:缪军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一、教学要求
通过学唱《中学时代》这首歌曲,逐步学习分析歌曲、识读乐谱、视唱旋律,并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和合唱概念;养成乐于了解和尊重音乐作品的态度,学习自行设计、二度创作表现歌曲的方法和手段;逐步建立用所学音乐知识和审美标准对自己和同学的演唱进行客观评价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是由王晓岭(词)、戴于吾(曲)于1983年创作的。当年,北京市团市委、北京音协、北京青年报等单位举办了一次中学生歌曲的征集活动,北京的许多词曲作家踊跃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结束后选出30首歌曲编印成册,老一辈音乐家吕骥为之作序,《中学时代》被收录成该册书的开篇曲目,并在此项活动的音乐会中进行了首演。这首作品传唱至今,影响了一代代莘莘学子,成为许多人对中学时代美好记忆的一部分。
《中学时代》的歌词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描绘了中学时代的美好画卷,塑造了中学生积极向上、充满理想的形象。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活泼,朗朗上口,易于学唱。
歌曲为大调式、两段体,结构为:A [a(8小节)+ a’(8小节)]+ B [b(8小节)+过渡句(4小节)+ a”(8小节)]。
A乐段由两个各八小节的乐句构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变化重复地发展,互为“起、承”关系。这两个乐句又按照歌词问、答句的结构,各分为两个乐节。其中“答”的乐节是在乐句的第四小节,从第二拍弱起演唱,形象地表现了回答者坚定的口吻和毫不犹豫的内心情感。而歌词中的语气重音则巧妙地通过附点、切分节奏及音程跳进而推进的高潮性旋律等手法加以表现。
B乐段开始转入了八小节的转折句,小调色彩的旋律与第一乐段形成了对比,起到了“转”的作用。其中两个乐节几乎完全重复,只是在该乐句最后一小节的后半拍已经是过渡乐句的起音。而这四小节的过渡旋律,则由小调色彩逐步向最后一个乐句的大调色彩过渡,在节奏上与最后一个乐句切分节奏为核心的特点保持一致,所以该过渡乐句也可视为最后结束乐句的扩充。而起到“合”的作用的结束乐句,从旋律上看恰是第一乐段两个乐句中第二乐节旋律的整合,加之在高音区连续进行的旋律,更加突出了中学生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
(2)教学建议
由于本课的主题及歌曲具有教育内涵,建议以此课作为初中教学的起始课。教学中要建立中学音乐课的良好课堂常规,养成学生主动探究、认真聆听、积极思考、温故知新的学习习惯,并在课堂教学中常抓不懈。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以其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通过严谨、认真地备课,设计准确、生动、富于实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不断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三、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
表现领域——演唱:歌曲《中学时代》。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尊重词曲作者的创作,积极感受、准确学唱歌曲;尝试表现歌曲昂扬、自信的精神面貌;愿与同学合作初步体验合唱的艺术之美。
2. 积极与老师、同学一起建构良好的音乐课堂常规,养成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大胆创新的学习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 在聆听歌曲中初步学习分析音乐作品的基本方法。
2. 结合发声练习和歌曲旋律的学唱,初步学习识读乐谱、正确演唱以及合唱方法,达到准确表现歌曲的目的。
3. 学习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增强歌曲的情感表现。
三、知识与技能
1. 复习小学阶段学习的单拍子(2/4、3/4)指挥图示,培养边视唱边打拍子的习惯和能力。
2. 学习歌唱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在新班级初步体验合唱感觉。
3. 准确学唱《中学时代》的旋律和歌词。
教学重与难点
教学重点:
准确学唱《中学时代》的旋律和歌词。
教学难点:
学习识读乐谱和正确的演唱及合唱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阶段
1. 初听导入
(1)教师: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根据歌词判断歌曲名称(建议课件随歌曲的播放,逐句出现歌词)。
学生:歌曲的情绪是昂扬、自信、积极、向上的。歌曲名称为《中学时代》。
(2)教师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感受歌曲情绪和判断曲名这两项听赏任务,培养学生专注听赏、认真感受、积极判断的听赏习惯,并自然导入本课课题。
2. 简介作者
教师:在学唱每一首经典而优秀的音乐作品时,我们都要对创作者的创造性劳动表示尊敬。最好的方式就是关注和了解其作者:
王晓岭,词作家、一级编剧。原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主要作词作品有:《当兵的人》《阳光路上》及《中学时代》等。
戴于吾,作曲家、编审。1959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创作了许多独唱、合唱作品。代表作有:《铃兰》《江雪》及《中学时代》等。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尊重创作者劳动的态度。
3. 再听歌曲、判断歌曲的节拍,并尝试随音乐的速度划出相应的指挥图示。
(1)先请学生按小学阶段学习的指挥图示,复习二拍子和三拍子的挥拍方法。
(2)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了解班级整体对单拍子指挥图示的学习状况,并加以指导。
(3)考查学生对单拍子强弱规律的了解情况,并根据班级整体情况加以针对性地指导和讲解。
(由于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节音乐课,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建议先给出简明的指挥图示。待大多数学生都掌握后,方可过渡到如P.23等标准指挥图示的学习。)
(4)请学生按指挥图示打拍子,并相应地说出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设计意图】
整体了解全班指挥动作和对单拍子强弱规律的掌握情况,为练习听辨歌曲节拍做好铺垫。
(5)听歌曲第一段歌词时,初步判断歌曲的节拍, 并尝试用指挥图示表示自己的判断,逐渐达到随音乐的速度正确划出相应指挥图示的能力。
听第二段歌词时尝试听辨歌曲的乐句,并用肢体语言加以表示。
【教学建议】
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设计的动作或方式加以表现,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表现能力。如学生还不习惯自主表现,教师可提示或要求一种表现形式 (如:用手在空中画一道彩虹表示一个乐句)。学生人数较少的教学班级,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向不同方向走直线,来表示乐句的变换,以初步体现体态律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身体动觉,逐步达到全身心感受、表现音乐语汇的能力。
二、发声练习
1. 规范唱歌姿态
(1)上身坐直(腰部直立)、头部端正,肩部、颈部自然、放松。
(2)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处(若座椅的稳定性不好,可以调整要求,只要后背不靠在椅背即可),双脚平放在地上,使身体更加平稳。
2. 简述发声原理及呼吸练习方法
【教学建议】要求教师的讲解简明扼要、形象生动、比喻恰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不可采用过于学院式的枯燥讲授。教学时随时加入教师的正确示范和学生的实践、体验,并结合出现的问题加以及时纠正,以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 发声练习
(1)顿音练习
(2)和声音程练习
【教学建议】先练习顿音,以帮助学生掌握声带发声与气息之间协同作用的科学发声方法。待学生掌握后再练习连音的唱法。为达成本课二声部的合唱教学任务,可将《中学时代》中所包含的和声音程尽量保持共同音,进行初步的二声部和声练习,以初步建立和声的概念。教师可直接出示谱例,也可运用科尔文手势(见教参课例《中学时代》示范),用左手提示低声部的旋律音高, 右手提示高声部的音高,对于起始音程和没有保持音的新的音程,都可先由旋律音程过渡到和声音程,以降低教师演示和学生演唱的难度,为日后在学习中逐步向直接视唱二声部的和声音程乃至多声部的合唱打下基础。
三、准确学唱歌曲
1. 学唱第一声部
(1)学唱旋律
【教学建议】根据学生能力尽量指导学生自主视唱,建议采用柯达伊教学法(见教参课例示范)指导学生逐步学习识读乐谱、自主演唱。若学生能力较弱,则可从学习视唱四个小节开始,其余乐句用模唱法、听唱法等,以加快本课教学进度,确保二声部的学唱和合唱效果的初步达成。
(2)加入歌词
【教学建议】可请一半同学仍演唱旋律谱,另一半同学尝试加入歌词。然后根据演唱情况互换演唱或直接齐唱歌词。
2. 学唱第二声部
【教学建议】鉴于课时所限,建议采用模唱法以加快教学进度。若学生能力较弱,可只学唱“戴上团徽走向未来”这最后四小节,以达到初步感受和表现合唱的教学目标。
3. 合唱歌曲
(1)学生分两个声部,高声部可先找几位唱得比较准的学生担任;也可播放教参课件中的高声部旋律,教师教唱低声部旋律。
(2)学生分为两个比较均等的声部,练习二声部的合唱。教师可先自行弹奏一个声部,播放课件中的另一声部的旋律,辅助学生的演唱,逐步过渡到学生无伴奏演唱二声部的旋律。要求学生练习时,神情专注,确保演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注意倾听其他声部的演唱,并有意识地与之融合,逐步达成声部的均衡、和谐及统一。可根据教学班级的情况进行如下分配,以达到声部的均衡。
①男女生人数基本均等,且能力相当时,女声担任高声部、男声担任低声部。
②男女声人数不均等,可请坐在前排的男生与女生共同担任高声部,可请后排男女生共同担任低声部。
也可随机分声部,以按组分配为常见。如学生对前一环节已掌握较好,可按标准的分配法——高声部人数略多于低声部人数。否则,可视学生情况适当增加低声部人数。
(3)加入歌词演唱声部
【教学建议】本教学环节可根据教学时间取舍。
四、设计不同演唱形式表现歌曲(拓展环节)
教师:请大家设计用不同的演唱形式(领唱、男声齐唱、女声齐唱、集体齐唱或合唱)表现歌曲,通过人声音色的对比变化,增强歌曲情感的表现力。
【教学建议】本教学环节可根据教学时间而取舍。
五、课堂小结
1. 简要复习本节课所学的音乐知识。
2. 用歌声展现本节课学习的成果。
3. 课后作业:背唱歌曲。
【教学建议】如因为循环使用教材而不能保证平时的练习,建议各地教师以上传资料至相关公共邮箱等形式予以解决。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本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这三种评价方式应贯穿于本课教学的始终。
二、评价量规
1. 专注地聆听、准确地判断、大胆而富于创意地表现。
2. 单拍子指挥图示的准确运用、识读乐谱的能力。
3. 努力、专注地学习正确的歌唱方法,准确地演唱歌曲《中学时代》;积极与同学协同配合,初步达成歌曲二声部的和谐统一。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