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小龙舟
所属栏目:初中音乐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合唱曲《小龙舟》北京中学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合唱曲《小龙舟》北京中学
(一)指导思想
本课应用“体验-模仿-合作”理论,结合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环节中的PPT 制作,结合学情分析,组织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合唱中体验并初步理解学习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进而喜爱传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本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二)理论依据
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合唱正是以其要求均衡、协调、和谐、统一所产生的音响艺术效果,加上合唱作品本身的多元性和民族合唱音乐的特色来培养学生艺术综合表现力,提高音乐素养。以上正是本课
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
本次课堂使用投屏,电脑,电子翻页器,PPT软件,扫描仪等,将乐谱直接呈现在电子屏幕上,使学生脱离手拿歌谱,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龙舟》是一首D羽调式的多声部童声合唱作品,蒋明初作词;万里,成洪平作曲。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云南地方音乐特色,歌词发音模仿云南方言,演唱形式活泼多变。作品为单三部曲式,ABA’结构,多采用轮唱和主题叠加的方式进行演唱,是一首典型的复调作品。演唱音域从g到f2,适合变声期前及正在变声期的学生演唱。综合歌曲整体特点,此曲适合初一年级学生学习。
(二)学生情况分析
1.歌唱基础普遍较薄弱,缺乏规范的歌唱状态,歌唱声音比较“炸”,唱的同时倾听他人声音的能力不强。
2.学生有一定的识谱能力与唱谱能力,但读谱速度较慢,缺乏复调作品歌唱经验。 3.有部分学生正处在变声期,增加了歌唱难度。 4.学生喜爱合唱,有比较强烈的学习愿望。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本节课是合唱课,音乐实践贯穿始终。教学中针对声音的音色、音量、音准、演唱的速度、节奏以及声部的配合,曲目的色彩变化等要求,采取了以下方法:
1.讲授法:对歌唱方法、气息运用等对学生进行讲解。 2.示范演示法:教师进行演唱、歌词朗读等对学生进行示范。 3.参与体验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歌唱,参与到合唱中来。
4.对比发现法:教师将排练中的录音播放给学生听,引导学生认识到歌唱时的听觉效果和录音后的听觉效果不同,发现问题,从而更好的认识合唱。
(四)技术准备
1.精选演唱作品。从课内外合唱资料中选择适合初一学生演唱的作品《小龙舟》。 2.精选预备练习。依据学生现有水平以及歌唱中存在的问题,选择适合的热身练习、气息练习和音准等练习。
3.精心制作课件。 (五)教学思路
1.选择一首难度与音域适中有比较有趣的作品,借此提高学生识谱和演唱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13)柯尔文手势辅助引导学生唱最后两小节四声部音高;并提示咬字要圆,位置要高。
(14)引导学生无伴奏唱本节课所学全部乐段并录音→播放录音→提问。
针对教学难点3、歌唱多声部时声部间的配合。 (11)考查学生识谱能力和对切分节奏的把握情况。针对教学难点2、歌唱时把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 (12)唱两声部,听一声部,针对教学难点3、歌唱多声部时声部间的配合。 (13)柯尔文手势引导识谱,针对教学设计2、歌唱时把握正确的音
准和节奏;两声部到四声部逐步推进,针对教学难点3、歌唱多声部时声部间的配合。 (14)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针对教学难点1、保持积极的歌唱状态进行歌唱;针对教学难点2、歌唱时把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针对教学
难点3、歌唱多声部时声部间的配合。 拓展总 结
4、钢琴伴奏,引导学生完整展示。 介绍云南少数民族打
击乐器——铓锣; 提问并讲解《小龙舟》的调式和作品结构。
全体学生完整演唱多声部作品《小龙舟》。 回答中国五声调式都有哪五声。 完整的作品展示,培养学生歌唱兴趣,提升自信心,解决教学重点1、用统一的音色和均衡的声部音量进行歌唱。2、完整的有表现力的演唱《小龙舟》。 分析作品,为下节课做准备。
以往音乐课上课时学生手拿教材或者乐谱,这要求学生上课前必须准备好教材,或者老师上课时给学生发放教材或乐谱。这种传统的做法有其弊端。如果有学生忘记携带教材,必然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影响,也会影响该学生上课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如果是教师提前发放乐谱,会占用课堂时间,影响学生情绪,学生有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无法安静下来进入学习状态,而且整理乐谱也需要时间,会大大降低课堂效率。提前制作PPT,将教学所需的图片,歌谱,乃至音频、视频提前准备好,免去了学生携带教材的不便,也缩短了上课时的准备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看大屏幕,画面的切换有助于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上课时所要运用的视频和音频也可以在课前留给学生作任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长期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益处。 教学反思
1.强调良好的歌唱状态训练,必须从常规课抓起。
本次课是音乐课程中一次常规的合唱排练课。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是音乐教学的
长期目标。针对合唱中的歌唱状态、气息、音准节奏等方面的技能训练,让学生反复练习与体验,教师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重视技能训练发声练习、节奏和音准练习等技能练习,并且在作品练习中贯穿始终,是不断提高学生合唱技能的有效手段。
2.优选合唱作品,要从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出发。
就如同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依据学生实际水平一样,只有选择适合学生练习的合唱作品,才能促进学生合唱技能的提高。本节课所选择的多声部民族合唱作品,恰恰是依据学生已有的歌唱能力进行选择的。从声部数量、和声配置特点、节奏进行、旋律线等方面的难易程度上分析,与学生能力对比,同时兼顾训练的循序渐进性。在本节课中,学生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这说明所选曲目合适学生的能力训练。
3.把控教学时间,从果断推进教学环节入手。
本节课为40分钟的唱歌课。为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间的把控方面力求严谨。因此,在课程前半段的发声练习和节奏练习中,采用了合唱作品中的元素,更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了演唱中的难点。同时,也使得各个教学环节衔接自然,环节推进更为顺畅。
4.适时使用特殊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上采用了录音的办法,还原学生歌唱时的声音,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和更加客观的认识到歌唱时的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可以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