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浮力
所属栏目:初中物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_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浮力》教学实录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
江西省抚州市实验学校 杨中华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1节 浮力
设计思路
《浮力》这节课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本节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教学时,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重视实验教学,通过用废弃的物品自制教具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节约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节难点是探究浮力的产生原因,教学时用自制的“浮力产生原因演示器”演示同一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不同,从而得出浮力的产生原因,接着通过表演魔术———木块在水中为什么不上浮,让学生观看后来解释,这样巧妙设计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这为下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打下基础。浮力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同学们对它有所了解,通过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探究心理分析,我预先考虑到了学生可能提出的若干猜想(物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物体的质量或重力、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等),并针对学生可能提出的猜想在实验器材上做了充足的准备,于是我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家庭作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搜集资料后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提出猜想,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自制小教具,并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因此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同时课前老师也对学生在探究任何一个因素时可能出现的错误方向或实验困难做到心中有数、应变有方。
通过本节课学习,要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老师在探究过程中要让学生想办法克服困难,寻找答案,并通过同组成员团结协作,全班同学思想交流得出正确结论。本节课是学生当主角的一节探究活动课,但教师不能放弃主导作用,要能把握课堂,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学习。
教学流程图
课题 | 浮 力 | 课 型 | 新 授 课 | ||||||||
教学 目标 |
知识与 技能 |
1. 感受浮力的存在,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的产生原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3.知道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
过程与 方法 |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形成浮力的概念。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
||||||||||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2.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用废饮料瓶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节约意识。 |
||||||||||
教 学 重 点 |
1.认识浮力 2.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
||||||||||
教 学 难 点 |
浮力的产生原因 | ||||||||||
教 学 关 键 |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 ||||||||||
教 学 资 源 |
弹簧测力计、圆柱体、烧杯、水、盐水、酒精、铜、铁、铝圆柱体组、水槽、空饮料瓶、玻璃缸、木块、铁架台、自制浮力产生原因演示器、自制浮力方向演示器、水桶、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 ||||||||||
教 学 方 法 |
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科学探究法 | ||||||||||
教学过程 |
|||||||||||
教学 内容 |
教学 环节 |
教学活动 | 设计意图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引出 浮力 |
引入 新课 |
比赛“比比谁的力气大”:请两位同学都用一只手提着相同重力的两桶水(其中一只桶浸在水中),提的时间更长者为胜! | 两同学比赛,其他同学做裁判 | 用学生感兴趣的比赛“比比谁的力气大”,引出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 |||||||
感知浮力的存在 |
新课 推进 |
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受到浮力作用? | 学生举例回答 |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慢慢感知向上“托”力的存在,为学生建立浮力的概念打下基础 | |||||||
形成浮力的概念 | 小结 | 能得出浮力的定义吗? | 学生总结浮力定义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 |||||||
浮力的施力物体 |
新课 推进 |
问:浮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 学生总结浮力的施力物体 |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 |||||||
浮力的方向 |
实验 演示 |
演示实验:用自制教具演示浮力的方向。 将玻璃缸一端垫起后重新观察: |
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得出结论 | 通过实验,得出规律。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 |||||||
浮力大小的测量 浮力大小的测量 |
新课 推进 |
2.引导学生分析此时重物的受力情况。 |
学生观察实验,接着分析重物受力情况 |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体现从现象到本质的学习规律,同时也为学习浮力的测量方法做好铺垫 | |||||||
新课 推进 |
1.问:若要测浮力大小,需要测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2.演示:把一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然后慢慢浸入水中,观察示数的变化。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得出称重法测浮力。 3.师生共同演示实验:布置学生用称重法测物体所受的浮力 |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然后利用力的平衡知识得出浮力的计算方法:F浮=G-F。学生利用该方法测出物体受浮力。 |
通过提问逐渐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测量浮力。此次设计的学生实验为后续的实验探究奠定基础。根据已有知识,学习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
||||||||
探究一:浮力的产生原因 探究一:浮力的产生原因 |
演示 实验 |
出示自制教具(浮力产生原因演示器),引导学生观察两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不同,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有什么区别? |
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 | 利用演示实验展示物理规律,学生通过感性认识获得浮力的产生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 |||||||
理论 论证 |
引导学生利用液体压强知识分析该圆柱物体侧面和上、下表面所受压强有什么不同?所受压力有什么不同? |
学生思考后得出:浮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F浮= F向上-F向下 |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
学以 致用 |
问: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是不是都受浮力作用? 魔术表演:一木块放入盛水的玻璃缸中,结果沉底不动,怎样才能不动木块让它重新浮起来? 往下层玻璃缸中加水后(红色) |
学生观看魔术,并试着用所学知识解释 | 利用生活中的”魔术表演”,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学生质疑,并用所学知识解释,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所学知识。 | ||||||||
探究二: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二: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创设 情境 |
1.播放视频:我国航母首次海上航行。 2. 思考:要想知道航母在水中所受浮力究竟有多大,应怎么办? |
学生观看视频后思考 | 用生活中的浮力现象,为学生猜想做好铺垫,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
体验性实验 |
猜想前布置学生体验:把空饮料瓶逐渐压入水中,体会手的感觉,同时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
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后作出猜想 |
利用废饮料瓶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节约意识。同时借助实验提供猜想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做出猜想 | ||||||||
猜想 | 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猜想 | 学生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可能答案提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理由 | 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 ||||||||
设计 实验 |
教师处理猜想,引导学生利用现有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并制定实验表格。 |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表格 | 培养学生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问题的能力,且有良好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 | ||||||||
进行 实验 |
教师布置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填写实验表格 |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 分组实验探究,可有效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收集证据的能力 | ||||||||
实验 展示 |
请同学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 | 学生展示实验 |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 ||||||||
得出 结论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 | 学生分析数据,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 培养学生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 ||||||||
评估 交流 |
问:实验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还有疑问吗? | 学生交流 |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 | ||||||||
总结本节内容 | 小结 |
布置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
学生总结 | 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概括能力 | |||||||
课后 练习 |
反馈 |
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 方应用到浮力知识,请举例说明? |
课后完成 | 学以致用,即巩固所学知识,又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 |||||||
板书 |
10.1浮力 一、认识浮力 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 2.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3.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4.称重法测浮力:F浮=G-F 二、产生原因: F浮= F向上-F向下(压力差法) 三、影响因素:ρ液和V浸 |
||||||||||
教学 反思 |
我认为浮力的产生原因是本节课的难点,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是重点,教学时通过用自制教具进行实验和魔术表演将重点和难点很好的统一,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也使得学生能够乐学,感受到知识的用途。但由于探究实验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课后习题在本节安排中作为随机出现,根据学生实验的进度自由掌握。且由于初二学生刚学物理,学习能力有限,教师引导的还较多,怎样处理好课堂的开放性、自主性、实效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另外由于实验条件所限,物体在气体中所受浮力情况无法研究。 |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