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用关系式表示,变量间关系
所属栏目:初中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北师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山西省 - 太原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探索某些图形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展符号感.
2.能根据具体情况,用关系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关系式求值,初步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发展符号感和抽象思维能力.
2.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用变化的思想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继续体验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数学对象的过程,发展对数学的认识. ●教学重点
1.列关系式表示两个变量的关系.
2.根据图形的面积公式或体积公式来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会利用关系式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因变量的值. ●教学难点
将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将它用关系式表示出来. ●教学方法
启发——自主探究相结合
在教师的启发和学生已有基础知识下,鼓励他们实践、探索变化过程中的变量关系、数量关系,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依存关系,借助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演示一:三角形的顶点C沿底边所在直线向点B运动; 课件演示二:圆锥的底面半径由小到大的变化; 课件演示三:圆锥的高由小到大的变化.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先来看下面的问题:
1、在“小车下滑的时间”中,哪些是变量?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因变量?常量? 2、(1)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周长C=________;面积S=________; (2)圆的半径为r,则圆的面积S=________;
(3)三角形的一边为a,这边上的高为h,则三角形的面积S=________; (4)梯形的上底、下底分别为a、b,高为h,则梯形的面积S=________; (5)圆锥的底面的半径为r,高为h,则圆锥的体积V=________; (6)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则圆柱的体积V=________. 3.根据表格并回答问题:
n 1 2 3 4 5 6 7
m
4
5
6
7
8
9
10
(1)表格反映的是哪两个变量的关系?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说一说m是怎样随n而变化的?
[生]2.(1)C=4a,S=a2;(2)S=πr2;(3)S=21ah;(4)S=21(a+b)h;(5)V=31
πr2·h;(6)V=πr2·h.
6)V=πr2·h
2.(1)表格中反映的是m和n这两个变量的关系,其中n是自变量,m是因变量. (2)m随n的增大而逐渐增大.
[师]在第2题中,我们借助于表格,反映了两个变量的关系.我们还能不能借助于其他的形式来反映两个变量m和n的关系呢?
[生]从表格中我发现有一个规律,每一个m的值都比对应的n的值大3.因此用等式m=n+3可以反映两个变量m,n的关系.
[师]很好.我们在这里就把m=n+3这个等式叫做m随n变化的关系式. Ⅱ.讲授新课
——根据具体情况,用关系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1.变化中的三角形 看一看:课件演示一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6-2中的三角形ABC底边BC上的高是6厘米,当三角形的顶点C沿着底边所在直线向B点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2)如果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y(厘米2
)可以表示为________.
(3)当底边长从12厘米变化到3厘米时,三角形的面积从________厘米2
变化到
________厘米2
.
[师]从上面的课件演示过程来回
答上面的问题.
[生](1)自变量是△ABC的底边BC的长,因变量是△ABC的面积. [生](1)中的自变量也可以是∠ACB. (2)y=3x
(3)当底边长是12厘米时,y=
21×12×6=36(平方厘米);当底边长是3厘米时,y=2
1×3×6=9(平方厘米).因此当底边长从12厘米变化到3厘米时,三角形的面积从36厘米2
变
化到9厘米2
.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到y=3x表示了三角形的底边长x和面积y之间的关系,它是变量y随变量x变化的关系式.因此,关系式是我们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大家可以比较一下这两种表示变量关系的方法——表格法和关系式法.
(让同学们与同伴交流,教师可倾听一下同学们在下面的说法).
[生]用表格法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只有自变量和因变量对应的的有限个值,但较直观.而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自变量的任何一个值,便可求出相应的因变量的值.
[师]同学的分析很精彩.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见过的“数值转换机”吗?看图6-3:
直观地表示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即“输入”一个x的值就可以“输出”一个y的值.例如:输入x=2,则就可输出y=3×2=6.
图6-3
2.变化中的圆锥 做一做:课件演示二
如图6-4,圆锥的高是4厘米,当圆锥的底面半径由小到大变化时,圆锥的体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
(2)如果圆锥底面半径为r(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V(厘米3
)与r的关系式为________.
(3)当底面半径由1厘米变化到10厘米时,圆锥的体积由________厘米3
变化到
________厘米3
.
图6-4
[师]根据课件演示回答上述问题. [生](1)自变量是圆锥的底面半径,因变量是圆锥的体积; (2)V=
3
4πr2
; (3)当底面半径r由1厘米→10厘米时,圆锥的体积V由
34π厘米3→3
400π厘米3
. 做一做:课件演示三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6-5,圆锥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当圆锥的高由小到大变化时,圆锥的体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
(2)如果圆锥的高为h(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V(厘米3
)与h的关系式为________.
(3)当高由1厘米变化到10厘米时,圆锥的体积由_______厘米3变化到_______厘米3
.
图6-5
[生](1)自变量是圆锥的高,因变量是圆锥的体积; (2)V=
3
4
πh; (3)当h由1厘米→10厘米时,圆锥的体积是由
34厘米3→3
40厘米3. [师]在课件演示二中,我们知道当底面半径即自变量r由1厘米→10厘米时,因变量V由34π厘米3→3
400π厘米3
;而在课件演示三中,当自变量h也是由1厘米→10厘米
时,因变量V却是由34π厘米3→3
4π厘米3
.为什么呢?
[生]这是由于它们的关系式不同.r与V的关系式是V=3
4πr2
;而h与V的关系式是
V=3
4
πh. 合作交流 议一议:
你知道什么是“低碳生活”吗?“低碳生活”是指人们生活中尽量减少所耗能量,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一种方式。
(1)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用关系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其中的字母
表示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关系式中,耗电量每增加 1 KW·h,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___________。
当耗电量 从1 KW·h增加到100KW·h时,二氧化碳排放量从_______增加 到_____________。
(3)小明家本月用电大约110 KW·h、天然气20m3
、自来水5t、油耗75L,请你计算一下小明家这几 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Ⅲ.课堂练习
1.随堂练习第1题
在地球某地,温度T(℃)与高度d(m)的关系可以近似地用T=10-150
d
来表示.根据这个关系式,当d的值分别是0,200,400,600,800,1000时,计算相应的T值,并用表
格表示所得结果.
图6-6
[分析]本题的目的是学生进一步认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利用计算器,并保留两位小数.
解:计算出相应的T的值填入下表:
高度d/m
0
200
400
600
800 1000
温度T/℃ 10.00 8.67 7.33 6.00 4.67 3.33
2.补充练习
圆柱的高是10厘米,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厘米,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为S平方厘米.
(1)写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S与圆柱底面半径R之间的关系式.
(2)用表格表示R从1厘米到10厘米(每一次增加1厘米)时,S相应的值. (3)R每增加1厘米,S如何变化? 解:(1)S=20πR; (2)表格如下 底面半径R 1
2
3
4
5
6
7
8
9
10
侧面积S
20π 40π 60π 80π 100π 120π 140π 160π 180π 200π
(3)R每增加1厘米,S增加20π厘米2
. Ⅳ.课时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有何体会和收获呢?
[生]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某些图形中变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验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
[生]我们知道了变量之间的关系除了可以用表格表示外,还可以用关系式,并且初步体会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
课后作业 课本
必做 1.直接做在书上的作业:知识技能1、2。 选作 2.做在作业本上的作业:数学理解3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