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简介:
视频标签: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所属栏目:初中生物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初中生物人教版-南昌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初中生物人教版-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英雄学校
设计理念 评论
《生物课标》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学素养。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有序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民主、和谐、快乐、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均有所收获。“六步实效教学”为我们打造了一片新的天地。
2教材分析评论
(一)教材特点:1、所有生物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2、当今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因此,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了解生物圈;3、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从宏观而不是微观角度来开始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生物课标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本节从生物圈的角度介绍人和其他生物,先让学生对生物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便于后续内容的学习。
(二)学习内容:本节课的学习是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3学情分析评论
七年级的学生仍然还是处于一个好奇、好动的年龄,在学生对生物和生物,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下,这节课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兴趣中进一步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而且在学生理解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下,还不是很强,所以只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才能吸引学生兴趣,把握课堂的重点。
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有兴趣,喜欢和别人交流,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因此,易于形成活跃的学习氛围。
4教学目标评论
(一)知识目标:
1、认同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能够通过资料分析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了解人的活动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
2、尝试收集、处理资料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生物圈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树立“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2、利用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5重点难点评论
(一)重点: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二)难点:理解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6教学策略 评论
研究性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从上课开始就兴趣盎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学习。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的教学理念。
多媒体演示法:采用课件可增大教学容量,用录像播放森林生态系统等各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它们的作用,具有很强的直观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7课前准备评论
教 师:准备一些生态系统景观的影像资料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
学 生:课下收集有关各种生态系统的资料。
8教学过程
8.1第一学时
8.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引入评论
师:在无数颗星球中,地球作为一颗“蓝色水球”悬挂在浩瀚的宇宙中,孕育着无数的生命。大家都说地球美,甚至有人说比其他星球都要 美,那到底有多美呢?让我们一起欣赏地球之美。(播放太空画面及优美的自然风景视频) 学生看完视频后,教师问。
师:地球美吗?很美,给人一种风光旖旎、生机盎然的景象,可这样的美只有地球才有,这是为什么呢?
生:地球上有生物。
师:是的,地球是目前发现唯一有生物的星球。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有生物吗?
生1:不是,地球上有的地方就没有生物。比如:高空空气稀薄,寒冷的地方就没有生物。
生2:在海洋的最底部也没有生物。
生3:在地球最里面也不会有生物。
师:这几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地球上没有生物的部分我们能纳入生物圈吗?
生:不能
师:什么叫生物圈?
生: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设计意图:用视频展现地球的自然风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再通过问题引领,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上来,培养学生浓厚的生物学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活动2【活动】探究合作评论
师:恩,也就是生物圈除了有非生物部分,还得有生物部分。那为什么地球的某些地方没有生物呢?
生1:没有光,没有氧
生2:没有食物
生3:温度不是太低就是太高了,生物没法生存。
生4:没有水,水是生命之源
师:恩,看来不具备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不会有生物的。可见,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空间是有一定范围的,这个范围我们称之为生物圈的范围。那么,生物圈的范围有多大呢?
生: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下生物圈的范围。
师:大气圈的底部主要有哪些生物呢?
生:美丽的大雁,矫健的雄鹰,有许多漂亮的昆虫,还有无数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微生物。
师:这些生物怎么不在大气圈上层活动呢?
生:越往上,空气越来越稀薄,缺氧,缺水,又低温,低气压,不适合生物的生存,所以只有大气圈的底部有生物。
师:不错。水圈的大部,水圈指的是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在这里,生活着许多的生物,有?
生:……….
师:这些生物大多数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海底深处的生物极少,甚至有的地方没有生物,这是为什么?
生1:海底很深的地方,阳光照不到,植物就没法生存,没有生产者,其他生物也就无法生存。
生2:还有个原因就是水越深,水的压力就越大,一般生物是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压力。
师:非常棒,说的非常的好。岩石圈的表面大多覆盖的是土壤还是沙子?在这一圈层内,生物的种类非常丰富,有?
生:.......
师:那你们有没有想过岩石圈表面生活着这么多生物,为什么岩石圈的里面没有生物呢?
生:没有光,没有氧,而且地心深处还是滚滚的岩浆,没有生物生存的条件
师:不错,从这里我们更加肯定生物圈的范围是......
生: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师:恩,生物圈的范围看上去很大,很广。既然这么大,这么广,那它厚不厚呢?我们一起来看下。以海平面为界,向上可达约10千米,向下可深 入10千米左右,加起来也就是20千米的厚度,这20千米的厚度,对地球来说厚吗?
生:不厚
师:相对来说很薄,如果我们把地球看做一个足球,那么生物圈的厚度就比覆盖在上面的一张纸还薄。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课件,引出生物圈的概念,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生物圈的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学生体会地球之大,生物圈之小。】
师:在这薄薄的生物圈内,由于环境差别大,生物种类也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想一想,常见的生态系统有哪些?
生:......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的生态系统,越说越兴奋,那你们想不想扮演一下生态系统。
生:想
师:好,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一组扮演一个生态系统,然后你们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尽情的展示你们的生态系统。这时候,我需要你们相信 自己,同时也要相信你们的伙伴,因为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组内先交流一下吧。
生:......
师:接下来,我们以这样的顺序来展示大家的家(展草原-森林-湿地-海洋顺序图),草原生态系统,你们先来吧。
生1组:有句话说的好: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看,这就是我们的家,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分布在干旱地球,年降雨量很少,缺少高大 的植物。从这里看,小草只有一点点长。这里的生物比森林生态系统要少,但我们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家,草原生态系统。
生2组:春色渐浓,醉美庐山,说的就是我们森林生态系统。绵长的峰峦,葱茏的树木,一眼弥望着苍翠,蓊郁。人像是被漂浮在绿色的海上。我们的家园不光美,作用也是极其大的,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所以被人们誉为“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生3组:看,这就是我们的家,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他不像海洋生态系统一样,有那种千奇百怪的珊瑚,也不像森林生态系统那样有高 大的古老的树木,但是我们有自己独特的一面,现在就请让我们向您介绍吧。说起湿地生态系统,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沼泽了,低洼积水,杂草丛生的大片泥淖上,动物种类也很多,有善于伪装的鳄鱼,“四不像”的麋鹿,还有那亭亭玉立的丹顶鹤,在这多水和过湿的条件下,湿地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我们被大家誉为“地球之肾”。
生4组:看,这就是我们的家园,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由一望无际的海洋和生活在海洋里的所有生物组成的。从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到动物个体最大的蓝鲸,大多能在水中游动。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如绿藻,蓝藻,硅藻等等,可别小看这些藻类植物,每年地球产生的氧气70%是由他们制造的。看来我们的海洋生态系统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作用也是巨大的。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并加以整理,再以小组的形式分别扮演一个生态系统,让学生不仅积极参与到课堂来,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师:(鼓掌)大家都表现的非常好,你们不但把自己的生态系统表述的十分到位,还给了我深刻美的体验。刚才同学们扮演了4个生态系统,之前也举了很多的生态系统。你们有没有想过,地球上有这么多的生态系统,有小有大,那哪个生态系最大呢?
生:生物圈
师: 为什么是生物圈?
生:从空间范围来看,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环境的总和。而其他生态系统只是地球某个区域内所有生物与环境的总和,所以说生物圈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师:解释的很到位,很好。看来,不管是哪个生态系统,都在生物圈内。在生物圈内,每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自己的区域,既然有了自己的独立空 间,那可不可以与其他生态系统不相来往,完全独立的存在在生物圈内呢?
生:不能
师:哦,你们都说不能,那生态系统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呢?你们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生:......
师:你们说了这么多,也让老师说两个吧。长江是什么生态系统,它的源头来自于哪里呢?青藏的唐古拉山,江河奔流东去,沿途会形成湿地生 态系统,同时滋润着沿途的草原生态系统,灌溉着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大量的水给城市生态系统。大部分的水最终汇入到海洋生态系统,东海。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生: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设计意图:分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能活跃课堂气氛。请同学发言增加师生间的互动。通过层层引导,便于学生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师:恩,我们再来看一个,也就是书本上21页的想一想,议一议,企鹅生活在南极,怎么会体内也含有DDT呢?组内先思维碰撞一下。
生:DDT原本存在于农田生态系统,被雨水冲刷,流入河流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的水流入海洋生态系统,随着海水的流动,部分水到达南极 洲的海洋,通过食物链来到企鹅的体内。
师:恩,说的很好。生态系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农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其他生态系统受到影响了吗?
生:影响了
师:那整个生物圈会不会也受到影响?
生:会
师:是的,因为生物圈是各个生态系统组合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当生物圈中的一部分发生了变化,自然整个生物圈也会受到影响。在生 物圈中,谁的活动对生物圈影响最大?
生:人类的活动
师:在你们的身边,有没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呢?
生:......
师:同学们,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真够多啊,为了保护生物圈,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生:(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达成共识)......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老师非常感动,生物圈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家,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如果生物圈遭到了破坏,就很难恢复,那么地球上的 生物也就无法生存了。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光要掌握生物知识,我觉得最重要的应该是要有一颗有爱的心。在我们周围每个人心中播 撒绿色的种子,是对哺育着我们的家园最好的回报。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我们在课后一起用实际行动来证明 保护家园的决心。好不好?
生:好
【设计意图:通过自已课前查找人类破坏环境的事例及保护环境的事例,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周围的环境变化状况,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活动3【练习】巩固知识评论
师:同学们,上了这么久,我们学了什么呢?
生:……
师:恩,学得不错,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展示板书设计)
师:既然学了,那就要学以致用,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出示练习)
生:学生积极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我总结,可以培养学生归纳能力。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活动4【活动】情感再次升华评论
师:大家都学得很好,很棒,趁现在还有一点点时间,大家还想不想再看看地球之美?
生:好
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吧!(播放另一个地球风景的视频)
师(放完后),同学们,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先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体验地球的美,潜移默化的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熏陶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
活动5【活动】教学反思评论
本节课是源于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从自然中获取知识。
学生是一个活跃的群体,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涵量,灵活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敏锐的应变能力。这也是我今后教学中的奋斗目标。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根据新的课改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尝试了新的教学模式,更新了教学观念,实现了师生的角色转变。课堂上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本节课学生都很积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及查找到的相关资资料与大家分享。这节课对于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和运用已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在角色扮演时有些紧张,不能很好展现其生态系统的特点。教师也有些紧张,不能很好组织引导学生,其语言表答应更加简略,更加透彻,更加生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初中生物人教版-南昌”,所属分类为“初中生物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初中生物人教版-南昌”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