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明朝的对外关系
所属栏目:初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明朝的对外关系》黑龙江 - 哈尔滨市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明史·郑和传》、《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抗倭图卷》等资料,了解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概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通过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对比,感受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究其本质是由国家实力决定的,进而明白弱国无外交,从而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 三、教学过程
关注新闻的同学都知道,就在一个月前,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了他的欧洲之行。下面我们就来观看这样的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这段视频描绘的是习近平主席出访的第一站意大利,那么我想请问同学们,习近平主席的这种出访属于一种什么性质的活动啊?对 外交,其实外交活动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古代社会,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六百多年前的明朝,它的对外关系是怎么样的,也就是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这位脸特大的看似有点油腻的中年大叔叫高晓松,他有一档节目叫晓说,里面会讲很多有意思的历史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余时间看一看。 高晓松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语录叫做,“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那么说到远方,远行,你会想到我们学过的哪位历史人物?对 出使西域的张骞和西行取经的玄奘,他们二人身
上那种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如果说到远行,我们还得再记住一个人,他就是郑和,通过老师的提示,同学们应该知道了,因为他 下西洋。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本课的第一个题目,,郑和下西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郑和。谁来读一下郑和的简介? 郑和,云南人,本姓马,小名三保,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在流离中被明军掳去,送进皇宫当了太监。后来跟随燕王朱棣(dì),立下赫赫战功。朱棣称帝,是为明成祖。明成祖十分器重他,派他远下西洋,并赐姓郑。郑和在航海、外交、军事等领域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与智慧。
好 通过这段介绍我们了解了郑和,也知道了是因为郑和为朱棣立下赫赫战功 所以明成祖器重他 派他下西洋。那西洋又是怎样的一个地理范围呢?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答案。好,回答正确。西洋,明朝初年是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及印度洋流域一带和沿岸地区。
好,郑和和西洋我们都知道了,那郑和为什么下西洋呢?也就是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同学们看教材是怎么说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威望,示中国富强。好,这个原因在《明史·郑和传》中也有记载,即“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关于郑和下西洋还有一个令后人津津乐道的一个原因,那就是《明史·郑和传》中记载的,“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我们知道朱棣是通过篡权的形式夺取了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但是当朱棣率领大军冲进南京城的时候,却看见宫中一把大火冲天而起,在这场大火中,建文帝朱允炆失踪了,他到底是蹈火自焚还是趁机逃跑了,这个问题让朱棣如坐针毡,所以就有了这样一个原因,也就是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
那么郑和是什么时候下的西洋呢?1405-1433一共下了几次西洋呢?七次。那郑和具体是怎么下的西洋,这个问题就交给同学们了。现在我们都化身郑和的分队,第一分队负责郑和下西洋带了那些东西?第二分队:去了哪些国家?第三分队:产生了那些影响?第四分队:航行前有哪些准备?
好,同学们完成的都很出色。我们来看郑和船队的规模是非常大的。最多时候有200多搜船,最少也有60多艘。最大的是郑和的宝
船,他的面积相当于今天一个标准的足球场。我们来看船上都有哪些东西。有优质丝绸,精美瓷器,漆器,上等茶叶和大量的金银珠宝等。俗话说眼见为实,今天老师也带了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物品,下面请四位同学上台,做一下展示。
郑和带着这些东西都去了哪些国家呢,刚才第二分队已经为我们找到了。郑和的船队到达了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非洲的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向这些国家或慷慨赠礼,或发展贸易。那来而不往非礼也,榜葛剌也向明朝进奉了一个动物,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个就是长颈鹿,但是当时明成祖不知道,大喜,并称之为瑞兽麒麟。不仅这一国,在郑和第六次返航时,就有16个国家1200多人跟随郑和来到明朝,所以当时有一种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
俗话说有比较才会有幸福。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也得和人比较,我们才会知道他的意义有多重大。和郑和对比的是来自西班牙的航海家哥伦布和来自葡萄牙的航海家达伽马。首先,从时间上,可以知道郑和的时间早且长;从次数上,次数多;从人数、船数和所载物品上,可以看出 规模大;从到达范围上,开通了亚非之间的海上交通线,是航海史上的壮举。
随着郑和七下西洋的结束,郑和的人生也走到了最后一程,在第七次下西洋航行到印度古里的时候,郑和病逝了。从古里航行到浏家港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这注定了郑和的尸骨无法回到祖国入土为安,所以有人猜测,郑和的船员按照穆斯林的习俗,对他进行了海葬,并按照他的遗愿,将他的一撮头发和一双鞋子,带回了南京。这就是今天位于南京牛首山的郑和墓,墓前可以眺望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也不枉郑和一生奉献航海事业了。
随着郑和时代的结束中国的航海事业也落下了帷幕,但是世界的航海时代却在悄悄的崛起。在亚欧大陆的最西端,有一个叫罗卡角的地方。普通人会在这里止步,但是勇敢者的旅程则从这里开始。15世纪初,爱冒险的天性和对财富的渴望驱使着葡萄牙人开始从这里出发,去寻找他们的美丽新世界。中国,很不幸,成为了其中之一。同学们阅读教材,看看是中国的那里。
1553年,葡萄牙攫取了中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那么同学们想这是在中国人欢迎的情况下来得吗,并不是。所以这是一种什么行为,侵略!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但我们反抗的不是葡萄牙人,而是倭寇。也就是本课的第二个问题,戚继光抗倭。
首先我们来看看倭寇的概念,哪位同学读一下?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那为什么在明朝中期会出现严重的倭患呢?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 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奥,原来是明朝中期国力减弱了,所以给了倭寇可乘之机,他们肆意破坏我国人民财产安全,损害了我国的主权。但是最终这个倭患被一个人评定了,他就是——戚继光。哪位同学阅读一个戚继光的简介。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民族英雄,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后考中武举,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
为什么戚继光能评定倭患呢?首先,他治军严明 恩威并重;临阵逃脱者 斩!行军途中 除统一唱军歌外 禁止任何娱乐活动!军中禁止喧哗 违反者捆打四十军棍!可看出戚继光很严厉,那同学们可能会想,作为戚家军的一员很痛苦,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戚家军“给饷甚厚”。这是因为作为将领的戚继光从来不克扣、私吞军饷。最重要的是戚继光爱兵如子,他说夫将者,腹心也;兵者,手足也。
除此之外,戚继光还发明了倭寇武器武士刀的克星——狼筅(xiǎn)。并发明了特有的阵法——鸳鸯阵。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愁倭寇评定不了吗?戚继光在浙江台州取得了九战九捷的好成绩,成功评定了浙江的倭患,后又在福建、广东剿倭。解决了倭患。当然,明朝的抗倭将领还有别人,那就是俞大猷和谭纶,他们与戚继光并称为明代抗倭三大名将。在今天的戚继光故里,我们还能看到嘉靖皇帝御赐的
牌坊,但是功名并不是戚继光所追求的,他曾说过“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所以现在请同学们评价一下戚继光及其抗倭斗争。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明神宗实录中也肯定了戚继光的功勋。血战歼倭,勋垂闽浙,壮猷御虏,望著幽燕。同时,也告诉了我们戚继光评定倭寇后,他去了哪里。那就是被朝廷派往长城一带,指导长城防务。在此期间,戚继光大力修筑长城。我们只到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的一部分,所以今天我们走在八达岭长城上,或许你触摸的某一块城砖,那上面还流淌过戚继光和戚家军的汗水呢!
以上就是本课的主要内容。我们以表格的形式回顾整堂课的内容。 通过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对比,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是由什么决定的?对 国家实力。国家实力决定对外关系。习近平主席出访意大利,享受的是最高国事访问级别的接待待遇,风光无限。但我们也不能忘却,就在百年前的中国,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求和。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甚至警醒我们“弱国无外交”,中国人要想堂堂正正的走在世界舞台上,就必须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做支撑做后盾。而强大的祖国需要强大的你。请全体同学起立,齐读《少年中国说》! 三、板书设计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