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大赛一等奖视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第五届SMART杯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大奖赛
教学设计表
学校 | |||
课名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教师 | |
学科(版本) | 人教版小学语文 | 章节 | 第六组 |
学时 | 第二学时 | 年级 | 四年级 |
教学目标 |
(一) 认知与能力: 1.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所描绘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 (二) 过程与方法: 4.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做到读有层次,读有要求,读有指导,读有评价。以读悟情,以读入境。使学生不禁进入诗中意境,为情所动,随情而读!教学中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超越文本,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情等,去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学生通过想象当时分别的情景,走进了诗句,走入了诗人的内心,品味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了两位诗人浓厚的友情。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5、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
||
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措施 |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意,想像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教学时,可用情境教学法突破重点——利用白板媒体播放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切感受李白与孟浩然的深厚友谊,并通过抓重点诗句,读思结合,突破课文重点,理解诗意、想像诗中描写的情景;运用白板直观、灵活、强大的表现力帮助学生理解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
||
学习者分析 |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他们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时期,学生学习时不能一味地使用直观,但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也不能一味抽象,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突破重难点时,可凭借白板的交互性、直观性及强大功能为高效率地完成课文提供可能性。对于学生来说,初用白板,它的交互性也为学习增添了不少的乐趣,有了兴趣学生会学得更加顺畅。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活动设计 | 活动目标 | 媒体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
一、导入 |
1、歌曲导入送别诗 2、古诗导入新课 |
1、出示歌曲《送别》引出送别诗。 2、出示古诗《赠汪伦》引出李白。 |
1—2环节通过情景的创设进入教学氛围。 |
1、运用白板的播放功能,出示歌曲《送别》将学生带入情境。 2、运用白板的拖动功能出示古诗《赠汪伦》,引出诗人李白。 |
二、释诗题、明背景 |
1、齐读课题。你从题目读懂了什么?你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2、指导朗读。 3. 简介背景资料 |
1、出示古诗题目及作者 2、朗读古诗题目。 3、李白年轻的时候风流潇洒,挎一把宝剑、带一个酒壶云游天下,路过湖北湘阳的时候,认识了当时名满京城的大诗人孟浩然。他们一见如故,整天在一起饮酒作诗,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有一年春天,孟浩然要到扬州做事,这对于多愁善感的诗人和朝夕相对的好朋友来说,真是难舍难分呀!为此李白写了这首送别诗,这首诗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堪称千古一别啊。为什么这么著名呢?这里有四名,名人李白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大十二岁,然而一样的兴趣爱好,一样的才华横溢,使他们互相仰慕,相见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
1、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 2、通过朗读体会古诗题目的意思。 3、通过背景资料的介绍让学生理解李白与孟浩然的情谊,并认识李白、孟浩然、黄鹤楼、广陵。 |
1、让学生在质疑交流时理解古诗题目及学习方法。 2、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古诗题目的意思。 3、运用白板的图片放大功能认识李白、孟浩然、黄鹤楼、广陵,借助拖动功能,介绍李白、孟浩然、黄鹤楼、广陵。 |
三、感悟古诗、检查生字 |
1、出示古诗 2、出示生字 3、齐读古诗 |
1、听准字音 2 、正确读出下列生字:孟、浩、陵、辞、唯、鹤 |
1、通过听古诗朗读,初步感悟古诗的意境。 2、检查学习效果 |
1、运用淡入和播放音频功能,让学生整体感知古诗。 2、学生利用白板的翻板功能,使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
四、初读古诗 |
1.指名读 2.齐读。 |
1—2环节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 1—2环节通过读古诗,一来读准字音,二来激发学生想象力,想象诗所描绘情景。 |
1、运用白板的淡入功能出示古诗。 |
五、再读古诗、感悟诗境 |
1.师范读 2.学着老师的样子读给你的同桌听。看谁能读出节奏美。 3.谁愿意展示给大家听? 4.齐读。 |
1、学会认真倾听 2、标出停顿线 ,练习朗读。 3、展示朗读 4、汇报朗读 |
1---4环节的多种形式朗读,使学生走进古诗、感悟诗境。 |
1—4环节重在指导、训练朗读。 |
六、感悟诗境,品读古诗。 |
(一)品读一、二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二)品读第三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 (三)品读第四句 唯见长江天际流 |
1.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哪个同学能帮我找出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为什么贴在这儿呢?能结合诗句说一说吗?指名说。 2、从这句中你们又知道了什么? 3、故人是什么意思?老朋友指谁?再读读这两句诗。 4.烟花三月,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想去看看吗?边看边想有哪些优美的词语可以描绘这美丽的景色。你们的眼前是一个怎样的烟花三月?哪个同学能用诗句来形容这美妙的春天?指名说,教师相机导读。 1.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啊?诗人称这只孤孤单单的船为? 2、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 3、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谁来再读读,指名读、个别读、范读、齐读,相机指导朗读。 1.孟浩然的孤帆渐渐远去,渐渐消失了。李白还在看什么啊?师哪个诗句告诉我们?唯见是什么意思?只能看见江水了了为什么李白还不离开啊?这又是怎样的情啊? 2、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最后两句写出了送别的场景。怎样才能读出难分难舍的感情?老师导读,学生分组读、分男女生读、赛读、指名读。 3.此时李白的心中在想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那分别得画面。帆尽了可情未尽啊!此时,李白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孟浩然说,拿起你手中的笔用几句话写出李白的心情。 4、学生交流李白此时的心情。 5、理解诗意。这深深地情,这浓浓的意化作了这首千古名诗。你能根据你的学习理解出诗意吗? 6、感情朗读。师范读、生齐读、师生配合读。 |
1.通过此活动,让学生弄清送别地点。 2、通过活动,让学生弄清送别的时间和去向。 3、理解故人在此诗中的解释。 4、通过本环节,让学生积累有关春天的好词佳句。 1、理解什么是“孤帆”? 2、理解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 3、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深厚友谊。 1、学习第四句古诗,体会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难分难舍的情景,并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2、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体会李白与孟浩然难分难舍的送别场景。 3、体会李白“帆已尽、情未尽”的情怀。 4、体会李白不舍的心情。 5、帮助学生梳理、理解诗意,并引导学生说出总结诗意可以借助注释。 |
1、通过白板的拖动功能、书写功能,使学生弄清送别的地点及作者的位置。 2、通过交流让学生弄清送别的时间和去向。 3、通过单选功能,使学生读准字音、区别字意。 4、运用白板的图片生成和文本生成功能,直观的让学生积累有关春天的优美词语。 1、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不舍。 2、运用白板的拖动功能,引出孤帆。 3、运用白板的遮盖功能体现孤帆。 1、运用白板体会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难分难舍的情景。 2、通过情境的创设,体会李白与孟浩然难分难舍的送别场景。 3、运用白板的动画演示功能,再现送别场景,使学生更好的体会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 4、运用白板的淡入功能,让学生体会李白此时的心情。 5、运用白板句子排序功能,帮助学生梳理、理解诗意。 |
七、拓展 |
1、出示《将下行》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
1、黄鹤楼的这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厚谊。时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怀,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 | 1、感受李白与孟浩然的深厚友情。 |
1、运用白板的淡入功能,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深厚友情。 |
八、课堂巩固。 |
1、书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展示学生作品。 |
1、此时就让我们在送别的歌声中,用手中的笔一起书写古诗,感受李白与孟浩然的真情,体会友谊给我们带来的温暖与感动。学生书写、老师相机指导。 2、我发现你们写得特别认真,真的是用心在写,老师拍了几位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希望同学们相互学习,写好钢笔字。 |
1-2环节读写结合,巩固古诗。 |
1、运用白板的拖动、书写功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歌声中,读写结合、巩固古诗。 3、 2、将白板和手机进行交互使用,解决实物展示的功能。 |
九、作业超市。 |
1、出示作业 |
1、读一读:阅读李白和孟浩然写的其他诗。 2、画一画:画出自己想象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画面。 3、写一写:把诗歌编成一个小故事。 |
1、自选作业,激发学习兴趣。 |
1、运用白板的淡入功能,出示作业。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