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乡村四月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乡村四月》教学-重庆市 - 梁平区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
2.通过抓字眼,如:“遍、满、雨如烟”等词语,给孩子的想象搭支架,让孩子的想象有法可依,一步步展开想象,最后能让学生体验古诗的魅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通过改写语言,如:子规声里( )如( ),帮助孩子孩子想象画面。并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明白以后写文章时:所有的景都应该为文章的中心服务。 4.通过教学生查找和筛选资料这一方法,走进诗人,领悟诗情。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抓字眼——“遍、满、雨如烟”等词语,给孩子的想象搭支架,让孩子的想象有法可依,一步步展开想象,最后能让学生体验古诗的魅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 通过改写语言,如:子规声里( )如( ),帮助孩子孩子想象画面。并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明白以后写文章时:所有的景都应该为文章的中心服务。 三、教学过程 板块一:想成一幅画
1.(师画一个圆圈)提问:你看见了什么? 预设:眼睛、脑袋、肚子、嘴巴…… 2.现在,你能把它想成大自然里的事物吗?
3.你们真敢想,把一个圆圈想成了这么多事物。现在你还能把这些事物想成一幅画吗?
引导:一轮红红的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金色的阳光照射着森里,森林也变得金光闪闪。
(一)绿遍山原白满川 1.学习“绿遍山原”
(出示“绿”)教师提问1:你们,真会想。现在,还敢想成一幅画吗? 预设:嫩绿的小草在微风中、阳光下,满满地探出脑袋,也想看看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小结:在你们的口中,我感觉绿就是一个调皮的娃娃,她还会跑了!它跑向了菜地,菜地绿了;跑向了草原,小草绿了;跑向了大山,大山绿了,它跑到了大江南北,世界都绿了……
提问2:可是,有一位诗人用的不是跑,而是一个? 预设:“遍”字。
教师小结:瞧,这个遍字也会跑,它跑向了高山,跑向了原野。一个遍字,让画面有了生命,把绿色的世界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古诗的魅力。(读:绿遍山原)你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一个绿意盎然的夏天:绿得那么宽广。(再读) 2.学习“白满川”
提问1:现在,看着稻田里的水,你想到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 预设:看到了水很平,真是水平如镜。 (出示:白满川)
提问2:诗人看见了水的什么?你又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预设:看到了颜色:白、白茫茫、白花花、
教师引导:看着这个“满”字,三点水给人田里注满了,明晃晃的感觉。(再读) 提问3:现在的稻田是白亮亮的,插上稻秧呢?到了秋天呢? 预设:绿 绿满川 ;黄 黄满川
(出示“遥看瀑布挂前川。”) 提问4:会看的孩子一定发现了—— 预设:都有川 区别川:平地、大河
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诗句中,表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孩子们,一字多义,是学习古诗词的难点。所以,抓字眼,明诗意,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古诗词短小精悍,常常是“一字顶万言”。我通过抓“绿、遍、满”这几个很有张力的字,让孩子想象诗中有画,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用词的魅力。)
板块二:读成一幅画 1.生自由读这首诗。 2.师生合作读。
(加上手势,拉长“遍”、“满”) 3.男女合作读。
(二)学习“子规声里雨如烟” 1. 声声子规催人忙
教师引导:这就是子规的叫声。其实,这种鸟是别名最多的鸟,有70多种名字。所以,中国文人书写子规的作品数不胜数。(出示:子规的诗句)
提问:在这些诗句中,子规给人一种着哀怨的感觉,所以有子规啼血 。在这句诗里,在农民伯伯的耳朵中,这声音意味着什么?
预设:催促他们去忙。 2.蒙蒙细雨轻如烟
提问:在悦耳的子规声里,烟雨笼罩下,想象还有哪些风景呢? (出示“子规声里 如 ”)
预设:绿如茵、柳如烟、絮如雪、花如海、水如镜…… 教师引导:孩子们,我们刚刚说的这些都是——景 预设:子规声里景如画。
教师引导:可是,不管是草如茵,柳如烟,还是花如海,水如镜……这所有的一切,都不如翁卷笔下的“雨如烟”那么贴切。(再读“子规声里雨如烟”) 教师引导:春雨贵如油(出示:沙、沙——春雨来啦!蒙蒙春雨,绿了树、绿了草、绿了山坡、绿了原野……绿遍山原。蒙蒙春雨,白了河流、白了稻田……白满川)一切都离不开雨水的滋润。(再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小结:孩子们,和你们学习真愉快,我要给你们点赞,真是“子规声里思如泉”呀!在你们的想象中诗如画。所以,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真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呀!(板书:有……有……)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句诗,把它读成一幅画。
(设计意图:始终贯穿“抓字眼,想成画”的方法,读整首诗。这个环节,通过抓“子规”这样一个意象,并区别本首诗和其他古诗,感受“子规”在诗人眼中不一样的韵味。抓“雨如烟”,想象还有哪些风景,并进行语言的创作。最后,回到诗中,通过一首小诗,再次感受“雨如烟”的妙处。)
板块三:读出诗中情
(三)学习“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提问1:咱们刚刚欣赏了这么美的景色,农民伯伯有这个闲情吗? 提问2:用一个字形容他们?(忙)从哪里知道? 预设:闲人少 才……又……
提问3:我有一个疑惑:为什么诗人不直接写忙人多?而写闲人少? 预设:联系下文:闲和忙一对比,我发现,写闲也是为了写出忙。
联系上文:闲人少,和前面的蒙蒙细雨,悦耳子规更和谐统一,给人一种舒缓,从容、恬静的感觉。
提问4:其实不光农民伯伯忙,这首诗中还有那些也在忙?
预设:子规也忙,忙着催农民耕种;春雨也忙,忙着滋润原野,滋润稻田。 教师引导:其实写作文也是一样,让所有的景为文中的“情”服务。 提问5:他们还会忙些什么? (出示:才了 又 )
教师引导:孩子们,看来你们了解的农事有限。没关系,请看大屏幕。 (出示: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四时田园杂兴》)
教师引导:是呀!为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ppt),农民伯伯怎么闲得住呢?所以我们看到:(生读诗)
为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ppt),农民伯伯怎么闲得住呢?所以我们看到:(生读诗)
为了“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ppt),农民伯伯闲不住呀!所以我们看到:(生读诗)
提问6:读到这,你现在最想对农民伯伯说什么? 预设:农民可真辛苦;农民伯伯,谢谢你们……
提问7:你知道诗人写这首诗,想表达什么感情吗?让我们走进诗人。(出示诗人资料)
预设:羡慕,向往,热爱。
小结:以后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时,学会筛选资料很重要。正是因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热爱,所以他的笔下才有——悦耳子规,蒙蒙细雨和一个个闲适的人们。诗中景围绕诗中情。(出示: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就是我们说的“画意”“诗情”,也就是“诗情画意”!让我们带着这种对乡村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读读整首诗。(板书:读出情)
总结:就是这样一首诗,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夏景图(板书:夏景图)在诗人眼中,所有的景都没有那勤劳的劳动人民美丽。(板书: 最美不过农耕图)这,就是乡村四月——(吟整首诗,配乐,隐去诗句。)今天,咱们学了这首诗,以后也会用这种方法(回顾板书)读其他的诗。下课!
(设计意图:抓住“闲人少”,通过联系上下文,感受诗人的闲情。“才了……又……”整合教材,读说结合。最后,走进诗人,让孩子学会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进行筛选。读出诗中的情。回顾板书,再次点明学习古诗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板书: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抓字眼 明诗意
想成画
读出情 有声有色 春景图 最美不过 春耕图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