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那只松鼠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小学语文教科版第六册6课《那只松鼠》韩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科版第六册6课《那只松鼠》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那只松鼠》是第三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此文以倒叙的
方式讲述了“我”和一只松鼠的故事。“我”为了满足女儿的愿望,在一次偶然中逮到一只惹人喜爱的松鼠。可是,当发现被逮的松鼠变得绝望、抗拒、恐惧时,“我”改变了初衷,放掉了那只松鼠,而且还时常惦念它。叙述中,通过对松鼠心理的猜测,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流露出“我”和女儿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善良之举。 让学生们体会到真正的爱是平等与尊重,对动物也亦如此。 二、设计理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所以我采用”设疑----解疑----总结“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自由设疑环节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解疑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能力,教师适当的归纳总结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不断总结学习方法。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不如乐之者。“充满问题的课堂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那只松鼠》的教学过程 导语渗透学法
师:关于学习,南宋著名哲学家陆九渊告诉我们:为学患无疑,疑
则进也。(生)
师:是呀,学习最难能可贵的是提出疑问,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今天,我们就采用“设疑------------解疑-----------总结”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第6课《那只松鼠》,你们愿意吗? (一) 读题设疑,初识课文
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书写课题,边读边写。看到课题,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
预设:生1:那只松鼠长什么样? 生2:它怎么了? 生3: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
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大声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或 同桌。
师:同学们读书态度真好,特别专注,相信一定有很多收获。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那只松鼠长得活泼伶俐,可爱至极。 生:那只松鼠被捉之后又被放了。 ……
师:谁愿意将这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生尝试,教师指导,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小结: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用题目设疑法。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看看文中那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捉、放松鼠的过程。
(二)、再次设疑,深入学习
师:针对文章主要内容,你又产生哪些疑问? 预设:生1:作者为什么捉松鼠? 生2:捉完为什么又要放了呢? 生3:心情怎么样? ……
师: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学习2---7自然段。指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生汇报:
捉的原因:生1、女儿喜欢松鼠。
生2、我也喜欢松鼠。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作者喜欢松鼠的?
( 教师随机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生3、松鼠特别可爱。
师 :哪些词语和句子词语写出松鼠的可爱?
生汇报,通过朗读和分析,体会松鼠的可爱,随机引导学生描写动物时可以抓住外形和动作描写体现小动物的特点。 师:既然作者和女儿如此喜欢松鼠,而且又来之不易,作者为什么
又把它放了呢?
生:是因为松鼠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 师: 同学们知道此时的松鼠是什么样的心情?省略号又表示什么呢?学生汇报:绝望是对失去生命和自由的恐惧;抗拒是对人类做法的
不满;乞求是希望作者放他一条生路。
师:松鼠用它无声的语言,释放出有声的巨大的力量。同学们,
我们来一场人鼠对话好吗?
师:小松鼠,别害怕,别绝望,我不会伤害你的,我和女儿都很
爱你,跟我回家好吗?
生1:……
师:我会给你做最好的笼子,给你吃你最喜欢的食物,好不好? 生2……
师:你们的话打败了我,同样,松鼠的目光也打败了作者,让作者
萌生了仁爱之心,决定放鼠归山。你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品质?
师:孩子们,请你们用书上的话大声告诉我:松鼠的家不在
( ),而在( )。躺在网袋里的松鼠( ),而奔跑在大自然里的松鼠( )。
(三)、承文设疑,感悟主题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文中的爸爸,你会把这件事告诉女儿吗? 生1:会,做一个诚实的父亲。 生2:不会,怕女儿伤心
师:文中的爸爸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
段。
生:爸爸得意忘形说漏了嘴。
生2:女儿不但没生气,还关心松鼠,看出女儿善良。 师:仁爱的父亲放了松鼠,善良的女儿关心松鼠,父女二人念念不忘松鼠,所以在文章开头才会梦见松鼠。首尾呼应,紧扣主题。梦见应在不忘之后,作者把它放到前面,这种记叙方式叫倒叙,可以吸引读者。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生:……
小结:我们应该尊重爱护小动物,做人做事要常怀仁爱之心,
常存善良之举。
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以学生看题设疑开始,不断解疑设疑,学生学习兴趣浓郁,问题有价值,在朗读中能够体会词语的妙用,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提升自己学习语文的能力。畅所欲言,回答问题不模仿,有见解。做到了疑中有思,思中有疑,疑思结合,各有所进。 不足:1.文章读得不到位,尤其是第四自然段松鼠的样子。 2.松鼠古怪的目光中省略号表示什么问了但没解答。
板书设计: 6 那只松鼠
捉松鼠
梦见松鼠
不忘松鼠 放松鼠
└──────────────────────────┘ 仁爱之心 善良之举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