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维也纳的音乐钟
所属栏目:小学音乐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小学音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7课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陕西省 - 西安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课题
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七课《钟声》第二课时《维也纳的音乐钟》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七课《钟声》第二课时《维也纳的音乐钟》。
2课型
1课时欣赏课
3教材、学情分析
《维也纳的音乐钟》是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哈里·亚诺什》中的第二段。描写的是士兵哈里从战场上归来,美丽的公主邀请他到维也纳宫做客时人们欢迎他的情景。本课将结合作品创作背景设计敲音乐钟、乐师演奏、仪仗队踏步、国王威严神态、公主跳舞情境,帮助学生直观了解管钟、主部旋律、三个插部、回旋曲式。在课程的最后设计扩展聆听澳大利亚歌曲《钟声叮叮当》,为下节课做铺垫,感受美妙的钟声在空中回荡,轻声跟唱旋律,配合老师完成简单二声部合唱,共同创造一曲美妙动听的“钟声交响曲”。
人音版的教参上建议将《维也纳的音乐钟》与《灵隐钟声》作为一课时讲解。我将《维也纳的音乐钟》设计为一课时原因有以下两点:1、我校三年级学生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流动性大造成音乐欣赏能力参差不齐。2、教参上建议让学生认识管钟并感受管钟的声音效果,而《灵隐钟声》是电子琴曲,乐器差异较大,个人认为不适合在同一节课介绍。
4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视频铺垫下,在作品创作背景的故事情节中,在参与体验用钢片琴模仿管钟时,在模唱主部旋律、钢片琴伴奏、角色扮演的多元表演里,养成良好倾听音乐的习惯,体验《维也纳的音乐钟》所呈现的积极、愉悦的情绪。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视频、听音乐、看介绍、学演奏、伴奏主部逐步加深对管钟的了解;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够模唱主部旋律;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够分辨不同插部,并用肢体语言表达;通过自主探究总结规律,理解回旋曲式。
3、知识与技能: 了解管钟的音色特点,能用钢片琴(代替管钟)演奏简单旋律(1 5̦ 1 5̦ )为主部伴奏;能够演唱主部旋律;能够区分三个插部并了解回旋曲式。
5教学重点
体验《维也纳的音乐钟》所呈现的积极与愉悦之情;
了解管钟音色特点;
能够模唱主部旋律;
了解回旋曲式。
6教学难点
用钢片琴(代替管钟)演奏简单旋律(1 5̦ 1 5̦ )为主部旋律伴奏
7教学用具
钢片琴、钢琴、多媒体设备
8板书
《维也纳的音乐钟》 主部
伴奏 4/4 1 5̦ 1 5̦ | 1 5̦ 1 5̦ |..... (多媒体教学设备) 乐师--仪仗队--乐师--国王--乐师--公主--乐师
插部
9教学过程
9.1第一学时
9.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
教师教法 | 学生学法 | 时间 |
1、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播放2016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拉德茨基进行曲》视频) 2、引导学生随着指挥家马里斯▪杨松斯的指挥而拍手,在参与中体会管弦乐的魅力。 3、维也纳人人都爱音乐,为了迎接英雄哈里的凯旋归来,大家又在金色大厅敲响了《维也纳的音乐钟》(播放乐曲管钟演奏部分视频并出示课题) |
1、观赏音乐圣殿--维也纳金色大厅的震撼场景。 2、聆听《拉德茨基进行曲》体验管弦乐队的魅力。 3、与视频中的指挥家马里斯▪杨松斯互动拍手,做到眼看、耳听、手拍,使身心皆走入音乐殿堂,愿意随着老师继续感受音乐。 |
3分钟 |
教师教法 | 学生学法 | 时间 |
1、欣赏管钟演奏部分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如下问题: 视频里的演奏者是怎么让它发出声音的?(敲击) 它属于哪一类乐器?(打击乐器) 乐器音色像什么?(钟声) 这个乐器是钟吗?(不是) 那从外形看,它像什么?(管子) 师生共同总结:它是一个样子像(管子),声音像(钟声)的(打击乐器),它的名字叫“管钟”。 2、由于条件限制选取钢片琴替代管钟,介绍演奏方法,邀请学生体验演奏钟声旋律(1 5̦ 1 5̦ ),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
1、通过观看视频、听音色、观外形初步了解管钟的特点。 2、通过聆听、体验演奏钟声旋律,加深对音色的印象。 |
4分钟 |
教师教法 | 学生学法 | 时间 |
1、随着钟声的响起,彬彬有礼的乐师首先演奏了好听的乐段(播放主部音乐) 2、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听后感受(音色明亮,速度稍快,情绪欢快,旋律跳跃,曲调灵活) 3、再次播放主部音乐,引导学生在聆听时手指图形谱。(播放主部音乐) 4、引导学生轻声唱“当”模仿钟声,跟钢琴模唱主部旋律。 5、回顾钢片琴演奏旋律(1 5̦ 1 5̦),教师配合音乐,示范为主部旋律伴奏。 6、鼓励学生积极模仿为主部旋律伴奏,其他学生轻声演唱主部旋律。 |
1、认真聆听主部旋律。 2、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听后感受。 3、通过再次聆听及空中画图形谱加深旋律印象。 4、跟随老师伴奏,用欢快的情感模唱主部旋律。 5、仔细观察伴奏技巧。 6、积极参与钢片琴伴奏或演唱主部旋律。 |
14分钟 |
教师教法 | 学生学法 | 时间 |
1、英姿飒爽的仪仗队也来到了金色大厅,听听他们带来了怎样的乐段。(播放插部B音乐) 结合乐段的情绪,鼓励学生用动作来表达听后感?(昂首挺胸、踏步) 部分男生扮演仪仗队表演插部B段旋律。 2、国王迫不及待的出场啦。(播放插部C音乐) 讨论出场的是个什么样的国王?(气宇轩昂,大腹便便,果敢,勇猛) 鼓励学生坐在座位上,边听边用简单的动作或表情,表现你理解的国王。(播放插部C音乐) 3、美丽的公主伴着音乐出场了。(播放插部D音乐) 讨论音乐中的公主在做什么?(跳舞) 引导部分女生优美旋转,感受音乐的逐渐升华。 |
1、认真聆听旋律,结合乐曲音色、 情绪、节奏及老师创设的仪仗队情境,设计动作表达感受。 部分男生昂首挺胸,跟着音乐节拍 踏步,通过肢体动作体会音乐情绪。 2、认真聆听旋律,结合乐曲音色 情绪、节奏及创设的国王出场情境,说出自己听到的国王形象。 模仿心中的国王,通过表演感受音乐。 3、认真聆听旋律,结合乐曲的 音色、情绪、节奏及老师创设的公主出场情境,勇敢说出自己听到的公主行为。 部分女生扮作公主优美旋转,感受音乐逐渐的升华。 |
12分钟 |
教师教法 | 学生学法 | 时间 |
我们刚才了解了(乐师、仪仗队、国王、公主)带来的旋律,这些旋律都是由一个匈牙利的作曲家柯达伊创作的,他还很聪明的把这四个乐段重新排列并加以升华,写成了《维也纳的音乐钟》 1、欣赏全曲,数出乐师出现次数?(鼓励学生在听到主题旋律时轻声跟唱)4次。 2、再次聆听全曲,总结各角色出场顺序?(学生自己贴板书“乐师-仪仗队-乐师-国王-乐师-公主-乐师”) 3、复听全曲,检查角色出场顺序的准确性。 4、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 5、总结归纳“回旋曲”特点: 在音乐中通常把重复的部分叫做“主部”,变化的部分叫“插部”。像这样主部间隔出现,不同插部穿插其中,最后回到主部,叫“回旋曲”。 回旋曲富于变化,曲调优美,很多音乐都有它的存在。 |
1、认真聆听全曲,听到主题旋律轻声跟唱。 2、认真聆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出场顺序,积极参与讨论并将结果贴在黑板上。 3、仔细观察出场顺序,积极发表观点。 4、认真聆听回旋曲特点。 |
4分钟 |
教师教法 | 学生学法 | 时间 |
音乐的尾声又一次敲响了管钟,受到热情款待的哈里也再次踏上了征程,他来到了澳大利亚,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南半球别样的《钟声叮叮当》为下节课做铺垫。 第一遍律动聆听旋律, 第二遍鼓励学生轻声跟唱, 第三遍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 …… 整个环节循环播放到下课为止,无论何时下课,教师伴着音乐说:“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的音乐之旅要告一段落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敲响澳大利亚的《钟声叮叮当》 |
感受美妙的钟声在空中回荡,轻声跟唱旋律,配合老师完成简单二声部合唱,共同创造一曲美妙动听的“钟声交响曲”。 | 3分钟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