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乘着歌声的翅膀
所属栏目:小学音乐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8课聆听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辽宁省 - 沈阳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乘着歌声的翅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聆听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课时目标
能听辨并简单哼唱《乘着歌声的翅膀》的主旋律,通过不同版本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同一个作品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所带来的不同效果,提高他们的艺术感受力。
教学重、难点
一、记忆《乘着歌声的翅膀》主题。
二、关注聆听方式,提高学生准确的语言描述能力。
三、分析出第三乐段的变化再现与尾音的自由延长音表达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欢乐音乐,快乐你我,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同学们,相信你们都有过这样的梦想,希望自己拥有一双自由的翅膀,翱翔在蓝天白云之间,去领略世界的美丽。有一位诗人名叫海涅,在他的诗歌里,他给自己也插上了一双翅膀,飞到美丽的地方去寻找幸福,后来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又为他的诗谱了曲,于是便有了这首《乘着歌声的翅膀》,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欣赏。”
2、学生欣赏视频《乘着歌声的翅膀》合唱版。 3、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欣赏,你们认为这首作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回答。 4、师:“它的旋律和节奏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 5、师:“这样的旋律和节奏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回答。 6、师:“谁能听出歌曲是几几拍的?分为几个乐段?” 学生回答。 7、师:“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很多种,分为合唱、独唱、齐唱等,我们刚刚欣赏的歌曲是哪种演唱形式呢?”
学生回答。 8、师:“回答得真棒,合唱艺术是一种古老的、高雅的、具有极高形式美的艺术体裁,但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与这首不同演唱形式的作品,那它到底是什么形式呢?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
通过聆听和简单律动,以及对作品分析提出的问题,感受合唱版的《乘着歌
声的翅膀》,获得初步印象。
二、聆听《乘着歌声的翅膀》独唱版全曲。
1、学生静静聆听,教师要全情投入,不由自主地做动作。 2、师:“有谁听出了这首作品的演唱形式?” 学生回答 3、师:“回答正确。在音乐中,有很多唱法,比如: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等,你们知道刚刚我们听的女高音是哪种唱法吗?” 学生回答 4、师:“你太厉害了,你怎么知道是美声唱法呢?” 学生回答 5、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首独唱版本的美声作品《乘着歌声的翅膀》。” 设计意图
合唱声音比较明亮,能够准确表达歌词意思,变化比较细腻,女高音独唱声音柔和,给人抒情、温暖的感觉,非常适合表现歌曲的朦胧意境,两种演唱形式各有特色,在熟悉歌曲主题后再展开分段欣赏能够更细致、准确地领会两种演绎的不同。
三、聆听第一乐段 1、师:“诗人乘着歌声的翅膀去寻找他的好朋友,大家想知道他到哪儿去寻找朋友吗?请你们跟随老师边听边寻找吧。”
2、学生安静聆听第一乐段。 3、师:“通过刚才的聆听,你们知道诗人与朋友相约的地点了吗?” 学生回答。 4、师:“是的,诗人与朋友相约在恒河岸边。” 板书:相约河畔。
5、师:“恒河边的景色真的是令人向往,连我都忍不住哼唱了起来,‘乘着那歌声的翅膀,亲爱的随我前往’你们也来试一试,请你们跟着老师的琴,用lu来模唱这条旋律。”
6、演示文稿出示旋律,学生跟着琴用lu模唱。 7、师:“我猜啊,恒河的岸边一定非常的漂亮,所以他们才相约在这里,现在让我们化身小诗人,身临其境去感受一下恒河岸边的美景吧,请你们跟老师唱一唱、动一动。”
8、学生跟随音乐,在重拍处边拍手边唱。 设计意图
通过拍手律动发现乐曲速度,呼应课前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lu的模唱,熟悉歌曲主题旋律。这个体验过程非常重要,能够切实提高音乐感受力。
四、聆听第二乐段 1、师:“你们唱的比老师唱的还好听!诗人来到恒河岸边之后,听到了水波荡漾的声音,作曲家把它藏到了曲中,请你跟我把它们一起找出来。”
2、学生聆听第二乐段,教师在黑板上画旋律线。(节奏感要清晰) 3、师:“通过刚才的聆听,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这首歌曲它是几几拍子的呢?”(教师做适当引导,鼓励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6/8拍。 板书:6/8拍。
4、师:“你真聪明,水波荡漾的声音就是来自于6/8拍的节奏,你了解6/8拍吗?让老师来告诉你们。”
5、演示文稿出示6/8拍,教师介绍6/8拍。 6、师:“它的强弱规律就像老师画的这样,123456,123456”
(教师在黑板上边画图谱边讲解,肢体语言要到位,引导学生去感受强弱规律)
7、师:“我们再来听一次,这次请你们和老师一起画旋律线。” 学生跟随音乐,边听边画旋律线,节奏感要准确。 8、师:“6/8拍的节奏把恒河的波涛表现得活灵活现,可爱的羚羊也跳了过来与我们分享心情,我们将刚刚学唱的旋律,用小竖笛表演给羚羊听好不好?你们看,下面的音符是由大家来吹出来的,首先请你们跟随老师的琴唱出这条旋律。”
9、演示文稿出示曲谱,学生熟悉旋律。 10、学生按要求吹奏竖笛。 11、师:“你们的声音真美妙,羚羊也陶醉在这与你们分享心情的喜悦之中啦。”
板书:分享心情。 1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一段与第一乐段相比,在旋律、节奏、情绪等方面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
旋律线图谱与竖笛的加入,有效增强学生对乐段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力,教师的责任是要给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好的学习习惯,动手、动嘴、动脑的参与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越开阔,是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聆听第三乐段 1、师:“好,我们接着来听。诗人听到你们的笛子声后非常激动,给你们唱了首歌,想让大家给他伴奏,我们先来听听他唱了什么。”
2、学生聆听第三乐段。 3、师:“诗人的歌声太有感染力了,我们现在就来为他伴奏吧,请拿起你们身边的小乐器,按照图谱所示,和诗人又唱又跳吧。”
学生按照图谱为歌曲伴奏,肢体动作要协调、要统一、有感染力。 4、师:“一番欢唱之后,诗人非常开心,他唱得累了,正甜甜地睡去,做着幸福的梦呢。”
板书:幸福之梦。 5、师:“大家觉得第三乐段与一二、乐段相比,有哪些不一样?” 学生回答(主要回答:尾声的延长音) 6、师:“你听得真仔细,在第三段尾音的地方有个自由延长的音,那大家认为这个延长音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 7、师:“那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情绪?” 学生回答
板书:安然闲适 设计意图
突出全曲的重点所在,让学生理解变化再现概念,小型打击乐的加入,使附点节奏得到了很好的展现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还使学生欣赏歌曲的过程没那
么枯燥无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完整聆听 师:“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情绪,完整地聆听一遍全曲。” 每一段的律动都加入进去。 设计意图
对整节课做一个梳理回顾,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掌握的印象。
七、拓展欣赏 1、师:“这首歌曲这么动听,也归功于这位伟大的作曲家门德尔松。” 2、演示文稿出示门德尔松简介。 3、师:“原来门德尔松这么厉害呀,那他一定有很多闻名世界的作品,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春之歌》。” 4、学生欣赏《春之歌》。 设计意图
潜移默化中,学生被该曲浪漫的音乐形象所感染,教师为学生简介曲作者,能更好地理解音乐形象,及音乐要素与音乐形象的关系。
八、结束
愉快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老师也希望你们都能乘着歌声的翅膀,怀着一颗童话般的心,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好朋友,欢迎同学们再次来到音乐课堂。
教师唱着《乘着歌声的翅膀》,学生有序走出教室。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