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上学路上,交通,信号
所属栏目:品德社会生活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4课《上学路上-交通“信号”要知道 》北京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4课《上学路上-交通“信号”要知道 》北京市平谷区第三小学
教案设计基本格式
《交通“信号”要知道 》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以宪法教育为核心,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理论依据:
1.法治育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注重知行统一,坚持落细落小落实。
2. 采取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与法治事件、现实案例、常见法律问题紧密结合,注重内容的鲜活,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思辨,创新形式,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
3.《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地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实际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交通“信号”要知道》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一
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健康、安全地生活”第9条“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不到危险的地方区玩,避免意外伤害”而编写。本课侧重安全教育,学会注意安全和保护自己,学会判断行为是否安全,是否会看交通信号灯,从小学做遵守交通规则的小公民,这是进入小学生活的学生应当具备的安全意识。本课结合学生的生活,设置了相关话题,旨在帮助学生挖掘生活资源,提高安全意识。同时渗透感恩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上学路上的感人瞬间,懂得珍惜来自家人和社会的关爱。
学生情况:在对我校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走访中发现,一年级学生存
在着以下现象:
- 2 -
1.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学生撒开家长独自奔跑;在慢行道上和同学追跑打闹、乱闯马路、马路上玩轮滑……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对一些潜在的危险缺乏正确认识。
2.大部分学生认识红绿灯、人行横道线等交通“信号”,但对于生活中其他基本的交通“信号”了解不多,不能更深地感受到交通“信号”是规则,遵守交通规则,是懂安全、讲文明的小学生,是知法守法的表现。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教学中可开展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活动,引导他们游戏、辨析、思考、表演,并通过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学生牢固建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学会注意安全和保护自己,做到每天平平安安到学校,做知法守法、讲文明的小学生。
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上学生喜欢的道德与法
治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的是活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体验是维系认知和行为的重要环节,强化体验是增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学生在自主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亲身体验和探究,既懂得交通“信号”是规则,又能遵守规则,做知法守法、讲文明的小学生。
教学手段: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
玩、好奇心强,在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从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解和简单的行为操练中解脱出来,把抽象的大道理变成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小故事,采用一个一个的活动贯穿始终,如:游戏、故事、儿歌、表演等来吸引小学生,学生饱含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完全感受不到任何学习的压力和负担,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交通“信号”,知道交通“信号”是规则。
2.了解与小学生生活有关的交通安全知识,学会注意安全和保护自己。 3.知道遵守规则是做文明小学生的表现,初步树立遵守规则的意识。 4.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出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上学路上的交通“信号”,知道交通信号是规则,知道要遵
守交通规则,做文明小学生。
教学难点:初步树立安全及规则意识。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回顾上学路,初识交通信号
导入语:看,这里是大家上学、放学都要经过的路口。
1.找一找。是什么提醒着、指挥着车辆和行人?路上的车辆和行人是怎么做的?(ppt照片中显示:红绿灯、斑马线、禁止停车标志等并随机板贴相应图片。)
2.提问:上学、放学的路上,你还在哪里见过红绿灯、斑马线、交通标志?车辆、行人是怎么做的?
小结:红绿灯、斑马线、交通标志,指挥着、提醒着我们的行为,它们就是交通“信号”。
板书:交通“信号” [活动目的与意图]
初步了解学生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须的基本法律常识。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将上学路上必经的一个路口,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现、探究学习的环境,并以此为起点,拓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场景。真实、熟悉的生活场景,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以趣求知,趣中乐学的效果。
活动二:走进生活再发现,感悟交通“信号”是规则
过渡:上学放学的路上还有哪些交通信号,它们在对我们说什么?请大家拿出课前寻找的照片或者绘制的图片,和自己的同桌说一说、演一演,在哪里见交通信号,交通信号在对我们说什么?
1.小组活动——在哪里见过交通信号?交通信号对我们说什么? 2.汇报:标志、表现、警察手势。
标线——人行横道线、校门口禁止停车标线。(引导提问:你在哪里也看到过这样的交通信号?车辆行人怎样做的?)
标志——注意施工、注意儿童、禁止停车、禁止行人通行、步行、人行横道。(开展找朋友的游戏活动,渗透交通“信号”的分类)
谁是它的好朋友,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并说一说,你的交通“信号”在说什么?交警手势——停止手势、直行手势。(1、试着做一做2、大家学一学) 过渡:认识了这么多交通信号,咱们用交通信号玩个游戏好吗?
3.游戏:抢答冲冲冲,快速说出交通信号的名称。(设置悬念,介绍游戏的规则。)
过渡:这个游戏有意思吗?还想玩吗?课下我们可以继续PK,接下来请你继续认真听讲,还有神秘的大奖等着你呦。通过这个游戏,我们认识了更多的交通信号。
4.提问:生活中,我们再看到交通信号,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交通警察的手势,都是交通信号,交通信号就是规则,它们提醒着、指挥着我们的行为,提示大家注意交通安全。
板书:规则
过渡:既然有这么多的交通信号在提示我们注意交通安全,那我们的出行得多安全啊!但是老师发现了这样的数据。
5.ppt出示数据: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生因为交通事故受伤的人数是20000多人。有1000多人因为自己违反交通规则而导致死亡。
6.提问:这么多小学生发生交通事故,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过渡:是这样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老师和学校的孩子们进行了课下调查,发现了中小学生上学、放学的路上存在着这样现象,请你边看边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 [活动目的与意图]
学生通过课前收集交通“信号”的活动,对常见的交通“信号”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组织抢答比赛的游戏,全班学生参与其中,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比赛情境中认识更多的交通“信号”。组织游戏的同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联想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交通“信号”,力求教学回归生活。
活动三:情境再现,怎样遵守交通规则 (一)情境辨析:
1.教师ppt出示情境。车前猛跑、校车上打闹、施工路段玩耍、马路上玩轮滑四个情境。(教师语言描述或视频等形式呈现)
过渡:上学放学的路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2.同桌交流。
小结:交通“信号”就是规则,听从交通信号的指挥就是遵守交通规则。 板书:遵守
警察叔叔用儿歌提示我们——交通信号要记牢,平安出行要遵守。 过渡:为了维护道路出行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安全出行,我国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请交警叔叔为大家介绍一下。
3.交警介绍相关法律。(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相关法条。)可见,听从交通信号的指挥,不仅是遵守规则的表现,更是知法守法的表现。 [活动目的与意图]
感知身边的法、生活中的法。
过渡: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大家是怎样做的,会不会也让老师十分担心。我们一起看一看。
4.教师ppt出示本班学生道路出行的情况——走路看书、前方学校减速慢行、禁止停车的情境、过马路要先看左,在看右的情境。(通过教师创设情境、视频、声音等形式呈现。)
5.提问:你想为谁点赞?你想提醒谁注意?
小结:老师也为你们点赞!不仅认识了交通信号,还听从着交通信号的指挥,这就是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文明出行,真是知法守法讲文明的小学生。
板书:安全 文明 [活动目的与意图]
青少年法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教学中,教师摒弃了传统的说教模式,将课前调查的学生上学路上的各种表现进行筛选,以情境辨析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来,调研问题就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让课堂链接学生的生活,课堂中分析的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帮助学生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能做得更好了,这样的活动才是有意义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交流中教师注意及时总结归纳,学生认识到交通“信号”是规则,规则保障我们的安全,将大道理寓于一个个小故事中,体现德法兼修,突出实践体验。
过渡:上学、放学的路上,经过这样的路口怎样做才是遵守规则,安全、文明出行?
- 6 -
情境表演: 情境一:过马路
1.观看动画片——《通过人行横道时的注意事项》 2.提问:你又学到了什么新本领?
小结: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文明出行,做知法守法讲文明的小学生。
交警叔叔提示我们第二段儿歌——红灯停,绿灯行,过路口时左右瞧。 过渡:上学、放学的路上,每天都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故事,老师选取了其中两段故事,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演一演第一段小故事。
3、教师创设情境:ppt出示图片,行人将要通行的方向红灯亮着,孩子上学快迟到了,左右观看后发现没有车辆、也没有警察,家长准备领着孩子过马路。
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引导:
(1)如果小演员跟着家长跑过马路:提问:你对我们刚才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辩解:我们只是偶尔一次啊。
(2)如果小演员在犹豫,在家长的再三催促下,仍然遵守规则。提问:同学们,你们猜一猜,他在想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件事?
小结: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听从交通信号的指挥,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文明出行,做知法守法讲文明的小学生。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段小故事。
情境二:各行其道
ppt出示情境:热热闹闹的马路上,行人、自行车、汽车分别走在各自的道路上,(第二张ppt)有两个步行的小学生,一个走在人行道上,一个走在自行车道上(第三张ppt人行道的小学生指着自己的路对另外一个小学生说)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你来做配音演员,为他们配音吧。
1.配音。(介绍自己的角色,想为谁配音。小观众认真看,仔细听。) 2.提问:小观众们,你们赞同他们的说法和做法吗?
3.续演:如果你和自己的小伙伴上学、放学也走在这条路上,你们打算怎样做?请你继续演一演。
4.评价:其他同学,你们欣他们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
小结:老师欣赏你们的做法,因为你们懂得听从交通信号的指挥,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文明出行,真是知法守法讲文明的小学生、
交警叔叔提示大家——儿歌:各行其道秩序好,安全上学不迟到。 [活动目的与意图]
在法治教育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实际,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实践中感受法治力量,培养法治观念,学生以适当方式研究法治问题、参与法治实践。情境表演的方式能有效吸引学生参与活动,在情境再现和表演中,学生能积极参与,指出问题,并予以纠正错误行为。学生在活动中巩固知识,提升认识水平。教学将安全教育用生动的形式予以落实。
四、总结:
小结:交通信号就是交通规则,它们伴随着我们每一天的生活,我们要不断增强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安全出行、文明出行,做一个知法守法、讲文明的小学生。最后,让我们一起齐读儿歌。 [活动目的与意图]
在最后时刻,教师再次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方式总结全课,浅显、轻快的儿歌,以它生动活泼的独特语言方式,深入孩子的心灵,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随着儿歌深深根植在学生心中。
板书设计:
交通“信号”
教学设计特点分析
一、回顾生活,找寻意义
回顾是一种精神反刍,通过回顾,我们品味过去,在自己的经验中发现和找
到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我们常说“让历史告诉未来”。回顾过往是品德课上获得最重要、最有价值学习资源的方式。课堂上我经常反问学生:你在哪里也见过这样的交通“信号”?车辆行人是怎样做的?你有没有过类似的体验?这些不只是
交通信号
图片
遵守
规则
安全 文明
- 8 -
将过去的生活最为课程资源,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教会学生“会生活”的方法——当我们不清楚的时候,可以看一看以往你对类似问题的处理方法,看一看别人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从容镇定地面对新问题、面对新挑战。从过往中提炼生活方式的智慧,确定怎样做才是明智的,才是知法守法、讲文明的表现。
二、饱含情感,感染学生
交通规则是理性的,学生学习交通规则的过程应该是感性的。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台虽然不比舞台,教师也不比演员那样,但教师却不能不饱含深情。教学过程中,我选取了生活中一个个小故事,撷取了生活中一幕幕情境,其中都赋予教师的良苦用心和深厚情感,课堂上教师以包含情感的语言引发学生情感的波澜,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引起情感的共鸣。玩抛充气色子的游戏时,教师一连串的悬疑问题,激发了学生游戏的渴望和好奇心;模拟演练帮助露露过马路的情境,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马上唤起了学生帮助别人、展示自己本领的欲望……教师的语言要做到声调抑扬顿挫得当,轻重缓急适宜,这样造出的情境才更加真实、有吸引力,让学生产生出亲切感和信任感,从而更加乐于积极参与。
三、形象生动,贴近生活
法制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以基础性的行为规则和法律常识为主,侧重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因为一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特点,我特别注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力求做到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实际,利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从生活实践中提炼案例,注重将核心理念、重要概念与学生生活实践能够接触的事件相结合,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交通法规”的大道理寓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小故事中,采用了活动体验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用丰富的生活资料和互动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既懂得了交通“信号”是规则,又能遵守规则,做知法守法、讲文明的小学生。
教学评价及反思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根据这一依据,我觉得: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才能上出学生喜欢的道德与法治课,本次教学主要体现了以下两方面的特点:1、让课堂与生
活链接,让学习对学生有意义;2、让活动灵活多样,让学习对学生有兴趣。
一、让课堂与生活链接,让学习对学生有意义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是按照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进行设计。教学的主体是儿童,教学内容是儿童的生活。坚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关注儿童的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儿童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教学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让小学生感受到,我学习的内容对我的生活有作用,帮助我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我能做得更好了,这样的活动才是有意义的活动。所以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撷取了大量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和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分析和寻找答案,比如:找一找学生上学、放学经过的路上,是什么指挥着、提醒着行人和车辆,初识交通信号;在此基础上深入生活再讨论,并找找身边的交通信号,认识更多的交通信号,认识到交通信号是规则;再现学生生活中的情境,进行辨析、表演,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把课堂和学生的生活进行了链接,学生体会到他们在分析自己正在进行的生活,学习内容对他们是有意义的。
教学中我将法治教育内容落实到学科课程的教育目标之中。综合采用故事教学、情境模拟(如法庭模拟)、角色扮演、案例研讨、法治辩论、价值辨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多种法治教育资源、形式予以整合、提升,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
二、让活动灵活多样,让学习对学生有兴趣
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玩耍,注意力容易分散,不适合长时间学习,而当他们做一件喜欢的事时,则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根据这一特点,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从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解和简单的行为操练中解脱出来,游戏、故事、儿歌、表演等来吸引小学生饱含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完全感受不到任何学习的压力和负担,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学习。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