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社会历史的主体
所属栏目:高中政治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五课第三框《社会历史的主体》淄博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五课第三框《社会历史的主体》淄博
单元教学设计 | |
单元名称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一、单元学习对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与理念。新课标明确提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强调“议题式教学作为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手段,是体现思想政治学科的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抓手”。聚焦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课程设计兼顾基础性与选择性、提高学习效率与减轻学业负担的要求,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本单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识论、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教育,引导学生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掌握实践、认识、真理、价值的本质及关系,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 最终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现象与历 |
史事件,培养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彰显人民主体地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培养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要求, 以新高考评价体系为导向,在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互动式教学法等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精神,增强政治认同,培养公共参与。 |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一、单元目标 通过设置议题活动,提出议题问题,引导学生突破学科核心知识:明确实践、认识、真理的概念,掌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总趋势,阐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阐述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本质及危害,坚定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人的价值,能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劳动和奉献中、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二、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在议题问题的突破中,明确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引导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
社会主义,坚定道路自信。 科学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 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公共参与:彰显人民主体地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提高公共参与意识。 法治意识:引导学生明确亵渎、诋毁英雄的行为触犯法律底线,增 强法治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
||||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 ||||
课题 | 教学设计思路 | 课时安排 | ||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 | 第一课时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为议题:通过“绘制时间轴”,明确人们对太空的认识历程,理解认识的含义和两个阶段,坚定可知论立场;通过分析不同阶段探索活动的特点,理解实践的含义和特点;通过辩论探索太空和认识太空的先后 |
每框1课时,共2 课时 |
顺序,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第二课时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为议题:通过阅读屈原的《天问》,探究“天问”之路的历程,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特点,能够用辩证思维看待真理;通过“为本团队设计宣传名片”理解认识运动的辩证关系。 |
||||
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
第一课时以“社会历史的本质”为议 题,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为主线,通过播放视频“抗美援朝战争”说明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以抗美援朝精神的形成为例说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第二课时以“社会历史的发展”为议题,以视频“深圳的变革”,论述“社会发展是否有规律可循”;通过视频“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阐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与直接动力以及总趋势; 第三课时以“社会历史的主体”为议题,通过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事迹,引导学生辨析“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还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通过议题情境“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阐明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每框1课时,共3 课时 |
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结构图: |
第一课时以“价值与价值观”为议题, 通过讲述朱彦夫的事迹阐明是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以“习近平: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课时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为议题,通过创设情境“朱彦夫带领村民致富与官员贪污”,阐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通过情境“国家扶贫政策与时俱进”阐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通过情境“习近平总书记在疫情期间牵挂群 众”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三课时以“实现人生价值”为议题, 通过视频“劳动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阐明劳动对人生的意义;以马祖光的事迹为例说明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以中国女排的精神为例,说明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
每框1课时,共3 课时 |
课时教学设计 | |
课题 | 致敬抗美援朝 争做时代新人--统编教材必修四5.3社会历史的主体 |
1.教学内容分析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五课第三框题,重点讲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阐述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本框题共分两目。第一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通过讲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引导学生明确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的根本区别,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引导学生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和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能力,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培养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明确亵渎、诋毁英雄的行为触犯法律底线,增强法治意识;第二目“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通过阐述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增强政治认同,彰显人民主体地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培养公共参与。 |
|
2.学情分析 一、学生心智特征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政治学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辩证思维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地看待和辨识各种具有挑战性的复杂情境问题,在教师引领下对历史事件能够做出初步的判断和分析。另外,身为“00”后的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但是在公共参与和政治认同方面需要继续提高自身素质。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们更应该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
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本节课以抗美援朝精神为主线,学生在历史课上已接触过相关历史知识,并且通过之前对《政治与法治》的学习,已经具备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知识储备。 |
3.目标确定与核心素养 第一,通过议题情境“谁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的辩论赛,引导学生明确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明确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根本区别,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通过“某博主在中印边境英雄墓碑旁摆拍”事件,引导学生明确亵渎英雄的行为触犯法律,提高法治意识,坚定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培养科学精神; 第二,通过议题情境“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引导学生明确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地位,引导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增强政治认同;引导学生了解国情世情,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党爱国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掌握“理解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第三,通过播放视频“那年他们正年轻”引导学生感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青年一代作出的贡献,引导学生走出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增强公共参与意识,坚定理想信念,青春向党,逐梦新征程,自觉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4.学习重点难点
|
5.学习活动设计一、教学理念
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认真完成学案和课前探究活动。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环节一:导入议题----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聆听、感悟中国人民志愿军为国奋斗的牺牲精神。 |
||
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音频资料,带领 | 学生走近抗美援朝战争,走近那段 | ||
峥嵘岁月,体会中国人民志愿军 | 为了保家卫国作出的牺牲,感悟中 | ||
国人民志愿军身上凝聚的精神力情感共鸣,增强政治认同。 | 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的 | ||
环节二:议题情境一:铭记历史 | 致敬英雄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3、对学生的发言和辩论作出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总结核心知识: ①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区别; ②人民群众的含义; ③亵渎英雄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甚至触犯法律。 ④人民群众的作用。 |
3、总结并掌握核心知识。 | ||
设计意图: 通过议题活动引导学生突破 |
核心知识,明确人民群众是社会历 | ||
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 ,明确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根本 | ||
区别,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 | 立场;通过“某博主在中印边境英 | ||
雄墓碑旁摆拍”事件,引导学生 | 明确亵渎英雄的行为触犯法律,提 | ||
高法治意识,坚定地反对历史虚 | 无主义,培养科学精神。 | ||
环节三:议题情境二:不忘初心 | 砥砺前行 | ||
教师活动 1、设置议题情境,提出议题问题:如何理解人民是执政的最大底气? |
学生活动 1、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合作,交流各自观点,生成问题答案。 |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议题情境,提出议题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党的群众观点 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地位,引导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增强政治认同;引导学生了解国情世情,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党爱国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掌握“理解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
|||
环节四:议题情境三:青春向党 逐梦新征程 | |||
教师活动: 1、播放视频《那年他们正年轻》,引导学生感悟抗美援朝战争中年轻一代作出的牺牲与贡献。 |
学生活动: 1、观看视频,体会和感悟年轻人在抗美援朝中保家卫国的牺牲精神。 |
||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视频“那年他们正年轻”引导学生感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青年一代作出的贡献,引导学生走出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增强公共参与意识,坚定理想信念,青春向党,逐梦新征程,自觉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
利用周末时间,采访你身边的一位共产党员或者革命老兵,谈一谈参加“青春向党 逐梦新征程”主题教育的收获与感想。 通过该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加深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解,增 强爱祖国、爱党、爱人民的政治认同。 |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第一,立足统编版教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关于抗美援朝精神时政材料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采取典型的高考题型与典型案例材料;利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问答》中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时事教育; 第二,采取议题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的教学方法; 第三,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制多媒体课件一套。 |
9.学习评价设计 本节课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发展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力求将学业质量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要求,体现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活动体验是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 |
重要途径;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着重评估学生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反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具体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评价方式的选择聚焦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附: |
|||||||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量表 | |||||||
评价方式 | 评价内容 | ||||||
评价项目 | 评价等级 | ||||||
A | B | C | D | ||||
自评 | 对本节课知识的兴趣 | 浓厚 | 较浓厚 | 一般 | 弱 | ||
本节课独立思考的习惯 | 强 | 较强 | 中 | 弱 | |||
理解别人的思路,与同伴交流的意识 | 好 | 较好 | 一般 | 弱 | |||
在知识、方法等方面获得收获的程度 | 高 | 较高 | 一般 | 低 | |||
同伴互评 | 本节课发言的次数 | 多 | 较多 | 一般 | 少 | ||
本节课发言的质量 | 好 | 较好 | 一般 | 差 | |||
师评 | 上课听讲的专心程度 | 专注 | 教好 | 一般 | 有时分心 | ||
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 | 高 | 较高 | 一般 | 低 | |||
课堂发言反映出的思维 | 强 | 较强 | 一 | 弱 |
深度 | 般 | ||||||
备注 | 对本堂课知识学习的困 | 惑: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