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蜀相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蜀相》课堂实录_湖南省 - 益阳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蜀相》课堂实录_湖南省 - 益阳
《蜀相》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学生对诗歌有一定的理解,但并未形成系统的鉴赏方法,对诗歌理解也是一知半解,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很多时候仅仅停留在背诵层面。 教情分析:
本单元要求“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老师旨在用这个方法来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诗歌鉴赏方法。同时通过对比鉴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方法,反复诵读,当堂背诵。
3. 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深刻感受作者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爱国热忱以及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4.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意象,感受诗歌意境。
5. 在对比鉴赏中,加深对两首诗歌思想性、艺术性的认识,。 6. 感受诸葛亮、杜甫、陆游他们的爱国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教学重点:
1、掌握诵读诗歌的方法。
2、提高把握诗歌形象、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3、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2 / 8
教学难点:
1、把握关键词语,分析诗歌炼字的效果。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
诵读是古代诗歌教学中关键性的一环,声情并茂地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为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2、情境教学法
出示武侯祠及诸葛亮的图片,课前欣赏赞扬诸葛亮的散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杜甫所要表达的感情。 3、自主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探究诗歌语言、思想情感、比较鉴赏。
4、比较阅读法
将《蜀相》与陆游的《书愤》进行比较鉴赏,把握两位诗人不同的创作手法和作品风格,知人论世,感受他们的爱国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 / 8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但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产生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从著名作家梁衡的散文《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中寻找答案。(掌声有请两位同学上台朗读)
(两生朗读散文《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节选)
二、走近作者
唐代大诗人杜甫也特别崇敬诸葛亮,他写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我们今天要学的《蜀相》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杜甫是咱们的老熟人了,我们一起来完成几个填空题。(齐声答)
杜甫(712—770),字子美 ,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杜甫被誉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
三、反复诵读
1、初读诗歌 ,读准节拍
《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老师指导七言诗的节拍有两种方式“二/二/二/一、二/二/一/二 ”,学生划分节奏,自由朗读一遍。然后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
4 / 8
2、再读诗歌 ,读出感情
你们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师生明确本诗的感情基调——伤感、叹惋。
老师指导诵读(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伤感),学生再自由读一遍。老师再请一名学生朗读,师评价。
3、全班齐读,体会感情。
四、感知课文 (一)赏析首联
1、杜甫这次来成都武侯祠,他是在外头闲逛,无意中碰上的吗?(从诗中找到依据)
析:“寻”字。诗人借“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
2、杜甫在祠堂外,首先看到了什么?(柏森森) 柏,柏树。森森,什么意思?(草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丞相祠堂就处在成都郊外一片翠柏当中。
如果改为“锦官城外草木深”,好不好?为什么?(边欣赏图片,边思考。)
不能改。
析:青松、翠柏在古代诗歌意象中象征高洁坚贞的品质,比如陶渊明笔下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诗歌一开始就用高大繁密的柏树衬托出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还渲染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二)赏析颔联
1.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参考此说,说说颔联里哪两个字跟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5 / 8
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空”两字。再解释两字。
2、为什么这两个字与全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好在哪里?(请前后桌六位同学为一小组讨论)
(小组派代表发言)我们再来看古人怎么评说。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 ——《杜诗解》 析:“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写出了春景的生机盎然、赏心悦目。然而,丞相已去,碧草年年为谁而绿?鸟儿又为谁而鸣?丞相祠堂是如此的凄清冷落,只有我杜甫一人前来拜谒,难道武侯被人遗忘了吗?眼前,草色越青,鸟音越美,诗人内心的寂寞伤感就越强烈。
3、这是什么艺术手法?(寓情于景,以乐写哀) 古人云: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一倍其哀乐。
如果把“自”字改成“尽”字,把“空”改成“皆”字,表达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比较理解: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析: 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
欣喜愉悦的情感
4、杜甫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他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品读诗歌,把握情感,要善于抓关键字。比如:“槛外长江空自流”中的哪个字? (生齐声答) “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哪个字?(生齐声答)
5、请从下列诗句中找出你认为用得特别传神的字。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早梅》齐己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 ﹚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蝶恋花》苏轼 ﹚
6 / 8
(三)赏析颈联
1、据我所知,诸葛亮是很多同学的偶像,我想采访我们班上的诸葛迷,你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
(三位学生发言)
老师我最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死了以后,他的计谋都能吓退司马懿的兵马。日本有一位军事学家照搬了空城计,取得了一次重大战役的胜利。
2、作为诸葛亮的超级粉丝,杜甫在颈联中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的功业。这一联写了哪几件大事?写出了诸葛亮的哪些特点?(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思考)
析:本联中概括了三件事情: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帝业 济:指辅佐刘禅继位
3、为什么要写刘备三顾茅庐?“天下计”具体写什么? 析:写刘备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诸葛亮精辟地分析天下形势,指出统一天下应走“联吴抗曹,鼎足三分”的道路。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天下计,老臣心”从智、忠两个角度赞扬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忠贞不渝,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无比敬仰之情。
(四)赏析尾联
1、公元234年诸葛亮因积劳成疾,卒于北伐途中,年仅五十四岁。在诗歌的最后,杜甫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生齐声答)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老杜自己呢?
析:“英雄”指一切像诸葛亮一样壮志未酬而含恨而终的仁人志士,也包括杜甫自己。
7 / 8
2、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老杜为何泪满衣襟?这泪为谁而流? 析:诸葛亮一心报国,半生戎马,六出祁山,两朝宰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未能实现他的伟大抱负,郁郁而终。许多人与诸葛亮的经历相似,也壮志未酬,他们甚至还不如诸葛亮,如杜甫,尽管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却始终不得重用,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因此,只能是怀着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和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而“泪满襟”了。
3、知人还要论世,写作背景是帮助我们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 (学生齐读写作背景中的红色句子。)
析:知人论世,联系杜甫当时的处境、经历,他是借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明确主旨)
一千多年来,尾联的这个名句一直震撼着千千万万仁人志士的心。宋朝抗金名将宗泽临终前诵读了这个诗句,然后大呼三声“渡河”,才离开人世。至今,尾联这个名句仍镌刻在武侯祠的柱子上。
五、背诵诗歌
下面大家自由朗读诗歌,能够背了就举手。(先请一生背诵,再全班齐背。)
六、对比鉴赏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书愤》中也歌颂了诸葛亮的功绩,抒发了个人情感。这两首诗都是古代诗歌中的名作,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喜欢《蜀相》的举个手、点个赞。我把大家分成两派,亲杜派和亲陆派。首先小组成员交流,各抒己见。
(两分钟后,学生开始自由发言。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发表看法。)
师总结:人生是丰富的,艺术是多样的。两位大诗人都站在历史
8 / 8
的最高峰,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带给我们艺术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请全体女同学齐读《蜀相》,全体男同学齐读《书愤》。
七、总结
同学们,无论是杜甫的英雄泪,还是陆游的北伐情,还是梁衡一千多年后的遥想沉思,这些都告诉我们:只要是德才兼备,心怀天下,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人们就会永远地记住他,尊敬他,让他的事迹代代相传!
八、作业
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武侯祠,正好遇见流泪的杜甫,你会对他说什么?
请以“杜甫,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四百字左右的文章。
九、板书设计
蜀 相 杜甫
抓意象:柏 碧草 黄鹂 品字词:自 空
明手法:寓情于景 以乐写哀 知人论世:英雄泪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