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北师大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五课杜甫诗四首《蜀相》建设兵团 - 第八师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99267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五课杜甫诗四首《蜀相》建设兵团 - 第八师

视频标签:杜甫诗四首,蜀相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北师大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五课杜甫诗四首《蜀相》建设兵团 - 第八师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蜀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背诵一首诗 ②认识两个形象 ③把握三个角度 2、过程和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前,向司马徽问道:“徐庶临行前,推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司马徽笑曰:“徐庶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诸葛亮)出来呕心血也?” 司马徽告别刘备出门时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果不其然,诸葛亮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后又辅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血吐五丈原,病死于军中,诸葛孔明虽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毕竟未能实现一统天下之大业,这不能不叫后世之人扼腕叹息。有一个旷世诗人,在卧龙先生去世五百年后,参谒了他的纪念祠堂,感慨之余,写下了一首传世的诗作。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写的《蜀相》。 二、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如果说李白的一生充满着浪漫的生活色彩,那么杜甫的一生则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19年(时20岁)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公元746(35岁)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到京城长安应进士考试,落第。后来
 
                    
             
                    
                             
 

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Fū]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等大量名作。  公元746(34岁)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到京城长安应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困守长安少陵之西十年之久,自号“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这一时期,他生活困顿,常挨饿受冻,过着屈辱的生活。 
公元755(43岁)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曾被叛军扣押在营中。不久逃脱,投奔新帝,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 759年冬关中大旱,为了逃荒,他辞去官职,伴着家小辗转秦州、同谷(今甘肃一带),最后到了四川成都。在国家政局动荡中,杜甫的命运也激烈动荡着。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反映战乱年代人民苦痛生活的诗作。 
760年暮春,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院花溪畔盖了一座简陋的茅屋(史称“成都草堂”)定居,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贫困。 
764年,杜甫幼时好友严武再镇蜀州,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后来严武死了,四川内乱,杜甫又伴同家族,离开四川,乘舟沿江东下,转徙于湘鄂之间。 
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结束了他漫长的漂泊生涯。“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诗人对祖国和人民最后的怀念。据说他是食牛肉过多而死的,这和李白追求水中月亮而死的传说相比,确实惨得多了。杜甫创作的诗很多,流传下来有一千四百多首。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三、 简析背景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安史之乱期间作者在成都时所写的一首《蜀相》。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1、这首诗歌题目叫做《蜀相》,“蜀相”,指的是谁? (学生明确:诸葛亮。) 
2、所以,从诗歌的题材上讲,这是一首什么诗? 
(学生明确:怀古诗:因景生情,观迹寄慨,抒发今昔盛衰,人世沧桑) 
 
                    
             
                    
                             
 

3、确定《蜀相》一诗的形式,七律诗,有八句,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诗歌的学习,诵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今天虽然不提倡写古体诗,但是经常诵读,对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无疑会大有好处。今天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从基调、格律等方面来学习古诗的诵读。 四、诵读指导: 
1、要想有感情地诵读一首诗,必须建立在对诗歌内容的准确又深透的理解的基础上。如果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读得慢,低沉些,读出点感伤。反之则相反。就如刚刚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应该要轻快些。 
2、请一个学生,再请学生评,再让评的学生读,再集体朗读全诗。 
3、《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X X一X X一X X一X  和 X X一X X一X一X X。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学法指导二:要懂点格律,读准节拍。集体朗读。 4、读准了音节后,接下来我们需要的是感情了 五、诗歌分析(诗眼) 1、鉴赏,从哪里着手呢? 
诗眼:诗词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全篇最精彩传神的某一句,是主旨所在。举例: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都点染出来了。 我们看这首诗,很明显也有景的描写和主旨的揭示,哪几联在写景?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祠所在了。这首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2)接下去,老杜便写到映阶草碧,隔叶禽鸣。 
诗的一开始作者以设问提起,好像凭空高歌,飘然不俗。然后自答:就就在那古柏森森的锦官城外的地方!紧接着他写下了祠堂内部的荒凉景色。满院的绿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荫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却空无人欣赏。 (简要分析,颔联那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紧密,“自”“空”:该怎么理解?改为尽,皆有何不同:改后有一种生机盎然之感)但自和空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这就叫情景交融。奠定了本诗的感情基调,为下面转写人事作了过渡) 2、分析本诗的关键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颈联两句诗中写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五、六两句凝练地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伟大功绩;诗人专程为凭吊诸葛亮的祠堂,自然要想到他的生平: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恩遇,出山辅佐刘备,联吴抗曹,取荆州,定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六出祁山,最后病死在五丈原军中。这样的辉煌业绩,被诗人用两句话概括出来,既有高度的文字技巧,又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4 
(2)该怎样来理解两句诗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诗句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明确:流露出诗人对诸葛亮品德和智慧的倾慕。 (3)尾联简要分析,谈谈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诸葛亮统一全国的理想毕竟没有实现,所以诗人在尾联中说“出师未捷身先死”,包含了无限惋惜。这种惋惜当然不只是杜甫一人有,后来有志于匡扶社稷的英雄们,都曾为之痛哭流泪。而杜甫的这首诗对后代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载,时隔四十多年,永贞革新失败,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就曾吟诵过杜甫的这首诗。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正要收复祖国山河时,不幸病危,临死也曾吟咏过这两句诗。这一方面说明了杜诗的成功,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诸葛亮的浩然正气激动人心。 
杜甫一生不得志。他慨叹自己未能像诸葛亮那样得遇明主,不能像诸葛亮那样去建功立业,所以常常吊古抒情,怀古寄志,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盼望为国立功的心情。正如《唐诗钞》中语“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那么我们来看看诸葛亮和杜甫在哪些方面的同与不同? 拓展延伸,对比阅读:(时代、才情、理想、付出、结果、不同) 《蜀相》《登高》 
4、学生感受诗意,诵读诗歌。 作业: 背诵这首诗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杜甫诗四首,蜀相”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北师大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五课杜甫诗四首《蜀相》建设兵团 - 第八师”,所属分类为“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北师大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五课杜甫诗四首《蜀相》建设兵团 - 第八师”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99267】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9926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