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蜀相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北师大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五课杜甫诗四首《蜀相》四川省 - 自贡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五课杜甫诗四首《蜀相》四川省 - 自贡
《蜀相》教学设计
课题 《蜀相》杜甫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作者杜甫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创作意图。
②指导学生掌握诗歌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等表达情感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
②培养学生对于杜甫诗歌创作动机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 理解杜甫对“蜀相”的仰慕之情,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全诗的内容情感和语言表达进行赏析。
教学难点 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发觉杜甫的心境变化,使其感同身受且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 问答法、讨论法、引导启发、探究练习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作者,激起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有偶像吗?
师:你们的偶像是谁呢?你们要喜欢你们偶像的什么地方呢?有同学愿意起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他的偶像吗?
师:好,同学们谈起他们的偶像都能如数家珍,说出了他们偶像的不少优点。从他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偶像虽然各有不同,但身上都有一个或者多个优秀的吸引我们的特质。 (板书:偶像 优质)
师:我们现在有偶像,那古代人有没有偶像呢? 比如我们熟悉的唐代大诗人杜甫,他也有他自己的偶像,谈起他的偶像,他也是像同学这样滔滔不绝。今天我们先来看看他的第一位偶像李白,看看他是怎么的赞美李白的。(PPT2) (带领学生赏析 《春日忆李白》)
找一找李白身上有什么样优秀的特质吸引了杜甫呢?
师:李白清新脱俗的性格。还有呢?
师:还有堪比庾信、鲍照的过人才华。我们可以看出,李白的性格和才华都是特别吸引杜甫的。那除了李白以外杜甫还有别的偶像吗?
生:有
生:帅气,美丽,聪明,性格好,能挣钱
生:有,肯定也有
生:性格特别的洒脱。
生:非常的有才华。
以中学生最关注的“偶像”为话题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拉近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进入诗题,整体感知 1、找准《蜀相》感情基调
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杜甫写给他另外一位偶像的诗。请同学们齐读《蜀相》,猜一猜他的另外一位偶像是谁?
(齐读《蜀相》)
生:诸葛亮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是的,有同学猜到了。杜甫的另外一位偶像是诸葛亮。那么,诸葛亮身上又有什么样的优秀的特质吸引了杜甫呢?请同学们从全诗中找到表现诸葛亮优秀特质的句子。同学们,找到是哪一句了吗? 师:那么这句表现出了诸葛亮什么样的特质呢?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前半句。
师:这句给我们传达出了诸葛亮什么样的特质呢?那几个字能够体现诸葛亮的优秀呢?
师:是的,诸葛亮为刘备为平定天下出谋划策,这是我们都知道的《隆中对》是诸葛亮纵谈天下大事,挥洒个人才华的出山之作。《隆中对》一出,标致着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施展个人才华的开始。杜甫欣赏李白诗意不群的才华,也欣赏诸葛亮能够认清天下局势,为刘备平定天下出谋划策。既然杜甫喜欢有才华的人,那他自己有没有才华呢?
师:那么杜甫推崇诸葛亮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被诸葛亮的才华吸引吗?不要忘了他早期是那么地喜欢李白,又是什么使他从喜欢李白转变到喜欢诸葛亮呢?
师:我们可以看出杜甫本人除了有才华还十分的忠诚,但是他的才华有没有得到施展?他的忠诚又有没有得到重用呢?
我们再读一读这句“三顾频烦天下计”,诸葛亮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为刘备定计的前提是什么啊? 师:三顾频烦,“频烦”二字是什么意思呢? 师:什么是多次的呢?
师:关于“三顾茅庐”,诸葛亮自己在出师表里面是怎么说的呢?
师:对比起杜甫自己,诸葛亮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这是杜甫自己羡慕的啊。那么三顾频烦天下计之后是什么呢?
生: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频烦天下计)
生:“天下计”三个字,为平定天下出谋划策,诸葛亮很聪明。 生(思考) (材料1:杜甫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 生(讨论) (材料2:杜甫人生经历)
生:三顾频烦
生:多次 生:三顾茅庐 生:“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生:“两朝开济老臣心”。
采用引导问答的方法,将学生从“偶像是谁”引导到“为何是孔明”上来,引出杜甫身世,交代写作背景,启发学生思考与讨论。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诸葛亮一生辅佐刘备、刘禅父子,所谓“开”是开创基业,所谓“济”是起卧匡助。诸葛亮弹精竭虑、始终不渝,这里头当然有匡扶汉室、安顿天下的政治理想,但是一定也有士死知己,知恩图报的老臣之心吧。
是的,这是杜甫和诸葛亮跨越几百年的情感交流,是真正意义上的“今古呼应”。所以才能这么字字珠玑,力重千钧。
2、品味杜甫独特的诗歌语言
师:那问题是诸葛亮匡扶天下的政治理想最后实现没有啊?看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师: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没有实现匡扶天下的政治理想,他用他的行动实践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他虽然病死五丈原,但是他的精神力量感召着后人。杜甫是怎么说的?
师:一想到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再联想到自身际遇,杜甫伤心不已。杜甫在这个地方用“长”不用“常常”的“常”,用意何在呢?
诸葛亮的事迹感召着千古爱国志士,这里面不仅仅有杜甫这样二投肃宗不得的文人,也有镇守山河的武将,南宋爱国将领宗泽,临终之前也是念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之后,才三呼渡河而亡的。所谓“长歌当哭”,大概就是这样一种伟大的力量吧。
杜甫在这个地方说是在写诸葛亮实则在写他自己,他也是经历了玄宗与肃宗两朝,不得重用,他自己何尝不是像诸葛亮这样出师未捷呢?他是在借古……
师:借古抒情,抒发自己什么样的感情啊?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杜甫这种怀才不遇、壮志未酬读一读这两联。
生:换句话说,正因为有刘备的“三顾频烦”之诚,才会有诸葛亮的“两朝开济”之报。这一联是在写诸葛亮,但是呢,又是反映了杜甫的内心世界,这里头不仅有诸葛亮的老臣之心,更有杜甫本人的老臣之心。
生:没有实现
生:长使英雄泪满襟
生:“长”是表示的诸葛亮壮志未酬的结局使英雄泪满襟的时间之长,而不在其次数的多少。
生:借古抒情
生: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之情。
生(读)
带领学生将杜甫与诸葛亮作对比,联系杜甫生平,做到知人论世,感受杜甫深意。
引导学生品味杜甫独特的诗歌语言,发觉本诗借古抒情的诗歌表现手法以及抒发壮志未酬的诗歌主旨。
三、探究杜甫写作思路,解答千古之题
师:我们说杜甫写这首蜀相是为了写诸葛亮,写自己,既然他的用意是在写人而不是祠堂,为什么还要花费两联的笔墨来写武侯祠呢?
生:他是为了引出诸葛亮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引出诸葛亮的。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
师:在锦官城外翠柏成林的地方,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首联开门见山,一问一答。首联先开门见山,祠堂何处,向往久矣!当日这位老诗人,怀着一腔崇敬仰慕,问路寻途,奔到了祠堂之地他看到的是什么啊?
师:映阶碧草、隔夜黄鹂是什么季节的景?
师:我们从映阶碧草、隔夜黄鹂里面能够感受到这是什么样的景呢?
师:如果是春意盎然的乐景,那么杜甫写来不就成了多余之笔?——当日这位老诗人,怀着一腔崇仰钦慕之情,问路寻途,奔到了祠堂之地他既到之后,他到了以后,一不写观赏殿宇巍巍,二不述瞻仰塑像凛凛,他“首先”注意的却是阶前的碧草,叶外的黄鹂!这是什么情理?
我们再来读一读此联,感受一下他的用意。
师:你们读出来了些新的意味吗? 师:这份伤感是怎么读出来的呢?
师:庭草自春,何关人事;新莺空啭,祗益伤情。老杜一片诗心,全在此处凝结。且说老杜风尘仆仆,流落西南,在锦城定居之后,大约头一件事就是拜谒武侯祠庙。要知道,老杜此行,不是“旅游”,入祠以后,殿宇之巍巍,塑像之凛凛,他和普通人一样,自然也是看过了的。他正是看完了这些才使得他百感中来,万端交集,然后才越发觉察到满院萋萋碧草,寂寞之心难言;才越发感受到数声呖呖黄鹂,荒凉之境无限。在这里的杜甫是什么样的呢?
师:正是,没有这一联两句,诗人何往?诗心安在?只因有了这一联两句,才读得出下面的腹联所说的三顾频烦,两朝开济,一方面是知人善任,终始不渝;一方面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方面付托之重,一方面图报之诚。有同学为我们赏析一下这里两句吗?
生:锦官城外
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生:春天
生:春意盎然的景
生(思考)
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生:伤感 生:“自”、“空”
生:在这里,我看到一位老诗人,独自一个,满怀心事,徘徊瞻眺于武侯祠庙之间。
生:这一切,老杜不知想过了几千百回,只是到面对着古庙荒庭,这才写出了诸葛亮的心境,字字千钧之重。
重提前两联,带领学生分析作者如何在一片春景中怀想诸葛亮以及联系自身抒发出后两联感慨。
通过对于“炼字”的强调,让学生自主体悟杜甫在创作诗文中的巧思,感受诗人的创作思路。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四、结语
师:一个人,如果你真的有国家民族的感情,你对于自己国家的历史文物、地理山川就会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杜甫正是这样,虽然自己经历了这么多的挫折困苦,可是他对于国家的关心始终没有磨灭,这才是真正的杜甫,你如果只是看了他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认为他平淡,那你算是没有真正认识杜甫这个人。
我们说诗人,要看诗就要看人,怎么看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说要看他在患难时候的是什么样的人。杜甫在患难之中仍然不改对于苍生黎民、对于朝廷社稷得那种忠贞的热爱和忧患。这也就是他这样的大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备受尊重的原因,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们在患难中的担当与表现。
将“个人”与“民族”结合起来,让学生体悟的感情得到升华。
五、练习训练、加强感受
师:既然杜甫为他的偶像写过《春日忆李白》,那我们今天在学习完《蜀相》之后何不写一首《夏日忆子美》呢?现在就请同学们互相讨论,动起笔来,写一写。
教师展示作品:
《夏日忆子美》
命缺明君影独酬,贞观之后盛唐忧。 凄凉满目悲生事,安史八年苦乱谋。 避祸千愁怜故国,望天一叹弃华州。 波澜笔底诗中血,溪畔草堂风夜留。
生(讨论并展示作品)
通过“仿写”的方式使学生将本节课学到知识与内容运用到诗歌创作中,通过学生与教师互动,分享彼此作品的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
板 书 设 计
《蜀相》 杜甫
教学 反思
《蜀相》作为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的一篇,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主旨和写作技巧上,以此来逐步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的作品,内容上由写景和评论两部分组成,以写景时的心里活动(追寻、凭吊)为线索开启出后两联蜀相诸葛亮的精当评论,因此针对这首诗来讲,我本节课将赏析的重点放在了前两句上,尤其是写景的颔联。且通过本课的学习巩固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理解杜甫身上那种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同时提高学生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本人在教学上重点突显两个环节:一是引导学生进入《蜀相》的创作情景,“晓之愈深,理之愈明”,这是深入理解本文的情感基础之所在。学生在问答与讨论中思考杜甫的创作动机,既是培养学生整合材料分析归纳的能力,同时也是心灵受浸染震撼的一个过程。二是,引导学生自觉自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深化对文本的理解,特别是对诗文本身的鉴赏,这又是属于对文本的审美的范畴。
所以为了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
体,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诵读教学法:诵读是古代诗歌教学中关键性的一环,声情并茂的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为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2、情境教学法:出示关于诸葛亮的对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杜甫所要表达的感情。
3、探究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探究诗歌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情感。
4、比较阅读法: 将《蜀相》的第二句变“自”为“尽”,变“空”为“皆”进行比较鉴赏。
本教学设计是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即课前诵读诗歌,参照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和写作思路,这样有利于顺利过渡到重难点;课上合作探究分若干个小组,分别探究诗歌语言、思想情感、以及比较鉴赏,这样能提升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