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咬文嚼字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五11.《咬文嚼字》内蒙古省级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归纳概括文章所用材料,品味妙语佳句,从而体会到朱光潜的观点,并能在品味语言时形成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观点。
3.领会作者提出的“咬文嚼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关系的主张,明确“咬文嚼字”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个人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2.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的谨严精神。
2. 养成严谨的学习和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学会在平常的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
一、课程导入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二、修改一段文字,初步体会“咬文嚼字”
金秋十月,天空一片湛蓝,凉爽舒适。一阵秋风吹过,山坡红了,那是火红的枫叶;湖水清的可以见底,可以照人,好像明镜;菊花也已开放,那样绚丽、那样娇艳,真是别具风姿。还有那沉甸甸的玉米、黄橙橙的柿子、苹果也红艳艳的。每到金秋时节,稻子飘香,那黄橙橙的稻田翻着金浪。秋天悄无声息地来了,迈着轻盈的步子,带着收获的希望和喜悦。(学生作品《鄂尔多斯的秋》) 三、课文研读
1.“咬文嚼字”的含义,即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朱光潜先生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支撑这一观点? 郭沫若改字(是——这) 王若虚改句(李广射虎)
韩昌黎改诗(推敲)
苏轼《惠》诗 套板反应
3. 通过学生朗读,探究事例一中改字前后的表达效果。 你这: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达着强烈的情感。 你是:不带情感的判断。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4. 事例二中,王若虚改后与《史记》原文的比较。
看似简洁,不如原文。改了以后就没有了发现错误后的惊讶的意味。也失去了因“终不能复入石矣”句呈现出的失望和放弃的很斩截的意味。 (句子不同,意味不同)
5. 学生分组讨论“推敲”哪个字更好。
展示讨论结果,没有固定答案,充分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文字不同,意境不同)
6. 对字的联想意义的探讨。
联想意义用的好——《惠》诗——点铁成金 联想意义用的不好——套板反应——陈词滥调 结合前面学生作品,谈套板反应存在于写作之中。 学生赏析老师作品:
蓦地几声闷雷,这时节不知变换了多少乾坤。十几日不见个日头,水珠子肆意妄为玩儿了个高兴。告别了胡乱穿衣的日子,人们大多把身体裹了个严实。那几个爱美的姑娘,不要命的冻着打颤,看着却不如食堂大妈来的朴素自在,一盘烩菜,一碗羊肉面,风雨中体内一股暖流。就像这当地人的脾气,深沉中透着直爽,硬朗中带着热情。前夜飞雪,八月深秋,我早已分不清这季节的边缘了。 (老师作品《鄂尔多斯的秋》) 四、课堂小结
结合朱光潜先生“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切勿急功近利,应养成独立思考、善于发现的精神。
五、练习
眼看朋辈成新鬼——忍看朋辈成新鬼 春风又到江南岸——春风又绿江南岸 红杏枝头春意浓——红杏枝头春意闹
六、作业
认真观察,细致体验,重写《鄂尔多斯的秋》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