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杜甫诗二首,旅夜书怀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8.杜甫诗二首 旅夜书怀-湖北省 - 十堰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旅夜书怀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结合意象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杜甫诗歌章法严密、整齐,沉郁顿挫的风格。 【教学构想】
《旅夜书怀》是杜甫晚年之作,诗面意思并不复杂。若作蜻蜓点水式的导读,极易错失杜诗的美质。杜诗一向以精神气骨见长,惟有悉心感悟,方可窥得精髓。尊重个人感受,借鉴名家精评,是师生合作探究解读此作的两块基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播放《唐之韵*千秋诗圣》片段 2、诵读学过的杜甫的诗歌 3、课件展示:
杜甫人生的四个阶段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涉世不深)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忧国忧民)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刚才大家诵读的几首诗歌都是作于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时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作于同一时期的诗歌,体会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齐读全诗
2.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3. 再读全诗
三、细读诗句,感悟深意 1. 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转作潇湘之游,此时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2. 通过“夜”字察实景
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 诗句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思考:
(1)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2)细品“垂”“涌”的妙处
3、通过“书怀”悟实情 诗句有: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颈联:
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那么“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尾联:诗人自况,以什么自况的呢?有什么效果?
4、总结
归纳杜甫诗的主旨:
1、 忧国:李唐王朝由盛及衰,经历“安史之乱”,国家动乱,战争仍频 2、 忧民:国家动荡,民不聊生,颠沛流离 3、 伤己:时光荏苒,无所建树
有报效国家之意,无走向仕途的机会 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作者充满漂泊之苦 体弱多病,经济窘困
四、迁移阅读,拓展内涵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历来深受诗评家的好评。明人胡应麟《诗薮》内篇云:“‘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太白壮语也。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骨力过之。”请大家结合他的评价,就李、杜两句诗的不同点作简要赏析。
附: (一)渡荆门送别 李白(25岁作)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五、课后作业
课下请自学杜甫的《燕子来舟中作》。这也是一首极写漂泊动荡生活的诗作。清代曾有人评曰:“此子美晚岁客湖南时作。七言律诗以此收卷,五十六字内,比物连类,似复似繁,茫茫有身世无穷之感,却又一字不说出,读之但觉满纸是泪,世之相后也,一千岁矣,而其诗能动人如此。”请你结合前人的评价,就其艺术特色,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二)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59岁作)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总结语:
青年杜甫就树立了“为国为民”的远大理想,在心里埋下一颗崇高的种子。不料一场安史之乱,把青年时的理想打的支离破碎。杜甫一生受尽各种折磨苦难,终于在59岁是死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没有人为他送葬,没有人为他默哀,杜甫是这样一个人,不受上天眷顾,他却在逆境中拥有广纳苍生的情怀,他“为国为民”的理想破灭了,却升华为“忧国忧民”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他虽已逝去,却将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辉,作为后世人心中的诗圣长存于世。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