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苏武传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11.《苏武传》(第三课时)宁夏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苏武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读课文,概括相关情节
2.分析苏武这一人物形象,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与民族气节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讨论交流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人物形象
2.合作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利用个性化语言描写、环境、细节描写及对比衬托方法塑造人物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苏武牧羊的历史,感受苏武忠君爱国的光辉形象,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2.在学习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卫律劝降、北海牧羊、李陵劝降等重点段落,分析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1.归纳总结作者班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学习苏武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武牧羊》民歌导入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归纳主要故事情节: 自杀 北海牧羊 反劝降
这三个情节构成了苏武人生当中最精彩的篇章。 (三)问题探究
1、在第八段中,作者借李陵之口用“义士”这个词评价了传主苏武,为什么称苏武为“义士”呢?也就是说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苏武之“义”? 学生结合情节分析回答后师生适当补充纠正。 A、“自杀”情节
(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自杀的反响:卫律惊,惠等哭,单于壮其节。他的行为让叛徒感到惊讶让同伴心痛,让敌人感到震憾,进而感佩。 教师引名言小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面对“生”与“义”,苏武义不受辱,毫不犹豫地舍生取义,以死报国,可谓义士。(板书:生与义 舍生取义) B.卫律劝降卫律的劝降分为:
a威逼:以“相坐”的罪名胁迫苏武。“举剑拟之”
b利诱:······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小结: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当“义”与“利”矛盾时,
2
苏武不计较个人利益,不为利动,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可谓义士。(板书:义与利 不为利动) C.北海牧羊
(1)肉体折磨:幽 徙
啮雪吞毡 掘野鼠去草实 杖节牧羊 卧起操持 (2)精神折磨:羝乳乃得归,别其属常惠等
苏武“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牦尽落”
小结:可见即使艰苦的环境甚至绝境也不能动摇苏武的意志,他真正做到了贫贱不能移,可谓“义士”。 思考:苏武流放北海之前曾两度自杀,后又千方百计的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学生思考回答,师补充,明确不矛盾的原因。 (板书:生与死 以死明义 以生践义) D.李陵劝降(观看劝降视频)
李陵着重从感情上软化苏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1)挑拨君臣关系(2)断绝亲情之念(3)法令无常,安危不知
苏武反驳:(1)蒙受国家大恩,愿报恩 (2)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3)坚守忠臣本分 小结:从反驳中可见苏武知恩图报,忠君爱国,可谓“义士”。 (四)、落实重难点
1、明确“义”的内涵,总结性格特征:
坚韧不拔,坚定不移,忠君爱国,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2、找同学总结归纳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
细节、环境描写;个性化语言;对比衬托的手法(苏武与张胜、卫律、李陵等对比); (五)思维拓展
1、以苏武事迹为材料,将所给内容补充完整; 2、“义”在当下的体现:
(六)总结:有一种爱,不存在于男女之间,有别于亲人之间,却比血更浓,比海枯石烂更壮美,这种爱是对一片土地的热爱,是对一种信仰的热爱,是对一个民族的热爱;有一种气节,倔强不屈,从骨子里渗出来,坚毅刚强,支撑起我们的血肉之躯,拥有这种爱和气节的人便是“义士”。
即使我们做不了“义士”,但也一定要做一个崇拜这种义士的人,传承这种义士精神的人!我想,我们应该把苏武的精神种在心里,在我们学习生活遇到困难挫折而打算放弃时能够想起苏武,那么我们今天的学习也就有了意义!
(七)作业 课后练习三 (八)板书设计
义与利 不为利动
苏武----义士 生与义 舍生取义 爱国真义士
生与死 以死明义 出使大丈夫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