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孟子见梁惠王》内蒙古省级优课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3228566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孟子见梁惠王》内蒙古省级优课

视频标签:孟子见梁惠王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孟子见梁惠王》内蒙古省级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孟子见梁惠王》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熟读导学案,识记孟子相关知识,了解其思想。 
2、结合注释勾画标注疑难字词,疏通文意。 
过程与方法:1、小组诵读比赛、合作讨论答疑解惑、理解文意。 
2、小组讨论孟子义利观的现实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孟子的义利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义利观。 教学重点:结合现实理解孟子的义利观。 
教学难点: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个人精神品格。 教学方法: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导读名人 1.导入新课: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在孔子的心目中,“义”就是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什么事。“义”和“利”是一对矛盾的概念。“义以为质”,质就是质干、根基的意思。 
孟子对“仁”“义”的解说有新的发挥:“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离娄上》)意思是人心应该居于“仁”,人的行为则应该以“义”为准则。也就是说,蕴涵在内心为“仁”,而发之于外则为“义”。这样,孟子把“仁”的内涵和要求简明化了。接下来,我们看看孟子是怎样高举“仁义”的旗帜,如何去游说诸侯的。 
2. 大声熟读导学案“知识清单”,识记孟子相关重点知识,进行抢答测试。 二、检测学案预习 
结合导学案孟子相关知识进行知识抢答测试。 
 
                    
             
                    
                            2 
 
1.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       ,字       ,又字子车、子居。是       家学派的代表。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         ”、“                ”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2.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                 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
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        ”之称,与孔子并称为“        ”,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 3.孟子思想: 
  仁政:民本、德治、王道 4.孟子名句识记: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5)其进锐者,其退速。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8)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0)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 (1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2)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诵读明意 
 
                    
             
                    
                            3 
 
1. 自读文章,把握文章字、词、句,划记不懂之处。 
读音:叟(sǒu )庶(shù)人万乘(shèng)弑(shì)其君不夺不餍(yàn) 2. 指名朗读。 3. 教师范读。 
4. 小组口译全文,师生共同订正。 5.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⑴重点字词 
①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亦:句首助词,无义) ②上下交征利(互相求取利益) ③弑其君(子杀父,臣杀君,曰弑) 
④苟为后义而先利(后、先:以为后;以为先;名词的意动用法) ⑥不夺不餍(餍:满足) ⑵文言句式 
①何以利吾国?②何以利吾家?③何以利吾身?(“何以”介词宾语提前句) 四、品读明旨 
1.文章开头,梁惠王一看到孟子提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核心是什么?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核心是“利”。 2.从梁惠王的问话中可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君呢? 
重利、直率。 
3.孟子见梁惠王给他开出什么治国良药?为什么? 
仁义。因为①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仁是蕴藏在内的,义是发之于外的)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用铺排手法,破对方观点,然后立自己的观点:先破后立) 4.感悟孟子的人格魅力。 
 
                    
             
                    
                            4 
 
既然梁惠王只知言利,孟子还向他讲诉自己的“仁政”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 
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执著的追求,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 五、研读明法 
问题:面对利字当头的梁惠王,孟子怎样游说自己的观点呢?(也就是说说有什么艺术特色) 
1.讲究章法:先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仁义,当头挡住),然后破对方的观点(上下交征利,而国危也→危险何在?身死国灭!),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标举仁义,大义凛然!)。 2.善于铺排。 六、拓读明理 
孟子的“义利观”,到今天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明确:在现代社会,当人类的精神家园渐渐荒芜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功利,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了孔孟的精神超越了历史,超越了国界,在熠熠生辉!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由此可见,利对人的诱惑是十分巨大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个人的“利”,只要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并且和集体、国家的“利”在大方向上一致,追求它就是合理的,并且对社会也是有好处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多指的是“权力”和“金钱”等,很多人获取了很多物质财富,但是精神空虚,忽略精神层面的追求。对这样的人而言,孔子、孟子的话,无疑是一味“清醒剂”。孟夫子的“义利观”对我们今天公民的道德规范建设,也很有借鉴意义。 七、练笔明题: 
以“都是名利惹的祸—也谈孟子义利思想的现实意义”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篇。 七、板书明思路: 
 
                    
             
                    
                            5 
 
亮出自己的观点:仁义 
 
反面:“利”的坏处--弑君、犯上  (铺排) 
讲究章法 
正面:“义”的好处--孝亲、忠君  
再次强调论点,义先于利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孟子见梁惠王”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孟子见梁惠王》内蒙古省级优课”,所属分类为“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孟子见梁惠王》内蒙古省级优课”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