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天狗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天狗》贵州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天狗》教学设计
郭沫若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背景材料、反复朗读,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天狗形象及其象征寓意。
3.了解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感受诗作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把握天狗形象及其象征寓意,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句广告词为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而今天我们就来上一篇不寻常的诗歌——《天狗》,它是如何的不寻常?请初览课文,说出浏览后的直观感受。
不寻常处:每行首句以“我”开头,两处内容的重复,英文字母的穿插,内容上极度夸张,章节排列不一、字数不等……
二:整体感知,朗读入文
朗读悟文,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韵味,把握诗歌的内容,体悟诗人的情感。 初读师生通力合作,把握诗歌节奏; 二听音频,升华情感; 再读回味,意犹未尽。 三:重点欣赏,以析入情
诗歌内容简单,通过朗读,基本能理解诗歌、把握诗歌,但诗人情感的的迸发不仅仅只倾注在朗读之上,更是内化于语言文字之中。接下来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和现代诗歌的相关常识,回顾课前问题,解析诗人创作缘由,把握诗人创作情感。
内容补充:
1.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曾这样评价郭沫若:“他主张诗的本职专在抒情,在自我表现,诗人的利器只有纯粹的直观;他最厌恶形式,而以自然流露为上乘,说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他说,只要是我们心中的诗意诗境底纯真的表现,命泉中流出来的Strain,心琴上弹出来的Melody,生底颤动,灵底喊叫,那便是真诗,好诗,便是我们人类底欢乐源泉,陶醉的美酿,慰安的天国。”
2.时代背景:《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名篇,最初发表于1920年2月7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
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虽身处异国他乡,却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五四运动的消息,给诗人精神上以极大的鼓舞,诗人内心那积蓄己久的爱国热情,那压抑多时的争取个性解放、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强烈欲望,如火山爆发般迅速沸腾、燃烧起来。于是,“在一九一九年的下半年和一九二〇年的上半年,便得到了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创造十年》)。《凤凰涅盘》、《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晨安》、《匪徒颂》等一批激情澎湃、个性鲜明、高扬着时代旋律的诗歌,都是在这一特定历史阶段诞生的。《天狗》也正是其中的一篇优秀代表作。
郁达夫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这样陈述:“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见。”、“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3.天狗,本是民间传说中的事物,古人常常将月蚀现象称作“天狗吃月亮”。诗人在他的一篇小说《月蚀》中,就曾经写到过他的家乡四川乡下在月蚀时击钟鸣鼓赶走天狗救出日月的风俗:
“小时候每逢遇着日月蚀,真好像遇着什么灾难的一样。全村的寺院都要击钟鸣鼓,大人们也叫我们在家中打板壁作声响。在冥冥之中有一条天狗,想把日月吃了,击钟鸣鼓便是想骇去那条天狗,把日月救出。这是我们四川乡下的俗传,也怕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传说。小时读的书上,据我所能记忆的说:《周礼》《地官》《鼓人》救日月则诏王鼓,春官太仆也赞王鼓以救日月,秋官庭氏更有救日之弓和救月之矢。《谷梁传》上也说是天子救日陈五兵五鼓,诸侯三兵三鼓,大夫击门,士击柝。这可见救日月蚀的风俗自古已然。北欧人也有和这绝相类似的神话,他们说:天上有二狼,一名黑蹄(Hati),一名马纳瓜母(Managarm),黑蹄食日,马纳瓜母食月,民间作声鼓噪,以望逐去二狼救出日月。”
而在日本,天狗都是身材高大、穿着修验僧服和高齿木屐、长着双翼、红脸和大长鼻子、手持羽扇、宝槌的奇怪家伙。通常居住在深山之中,具有令人难以想象怪力和超能力,是日本妖怪中相当强悍的一种。中国的天狗最早出自《山海经•西山经》中,原文是“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它是人们对二郎神杨戬的孝天犬的称呼,它不仅能帮助二郎神降妖除魔、还能吞下整个月亮。
4.现代诗歌相对于旧体诗而言,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产生的诗歌,它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文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内容包括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它冲破旧格律诗的限制,采用与口语相近的白话和现代音韵,文体整齐,押韵自由,便于表现现代复杂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情感,易为大众化接受。“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特点:形式比较自由,内容比较开放,意象重于修辞,形象更为鲜明,必须分行排列。
问题回顾:
① 每行首句以“我”开头 ② 内容上的重复
不寻常之处 ③ 内容上极度夸张
③ 英文字母的穿插
④ 章节排列不一、字数不等
根据以上问题,排列组合,由此作出如下排列组合问题3、4一组,问题1一组,问题2、3一组,并针对不同类别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各个击破。
1. 针对诗歌外在形式问题如问题3、4,教师结合现代诗歌相关常识解析,带领学生整体感
知诗歌的外在形式的豪放张扬。
教师总结:《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名篇,属于现代诗歌的范
畴,所以它冲破旧格律诗的束缚,内容开放,形式自由,甚至还出现英文字母,而且每一节的内容是情感的汇聚,是诗人情感的迸发,所以诗歌的章节排列,字数行数都是情感的外化。
2. 请思考诗歌“我”的性格特点?
要求学生请结合天狗的相关知识和诗歌内容及文后导读内容,自由思考。
教师总结:天狗本来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对二郎神杨戬的哮天犬称呼。哮天犬在传说中不仅能帮助二郎神杨戬降妖伏魔,还能吞下日月。古代人们解释不了日食与月食现象就认为是天狗所食,所以诗人就借助天狗吞日吞月这一神话传说来渲染天狗形象。虽说这一形象来源于神话传说,但其又高于传说,诗人把天狗吞日吞月的形象更加形象化、夸张化,打造成一条不可一世,傲视全宇宙的天狗。这一天狗此时不仅把日月吞没,还把一切星球甚至是全宇宙都吞没了。所以说这样的天狗超越了神话传说,成为一条诗人独立创作出来的天狗形象——叛逆、狂放、气吞日月、傲视星球、吞没宇宙,它顶天立地,它光芒四射。这样的一条天狗它就超越神话传说具有象征意义,它是当时文化高度自信、个人极度叛逆的象征,是当时自我意识觉醒和个性解放的精神追求,所以“我是一条天狗呀”中的“我”的形象也同样超越了神话传说中的天狗形象,就是那个叛逆、狂放、气吞日月、傲视星球、吞没宇宙的张扬的我、豪放的我。由此我们知道诗中无处不在的“我”的重复便是为了突出“我”、强化“我”、升华“我”的形象。 3. 请结合文本与资料分析天狗实现个性自由和精神解放的途径?
要求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时间为五分钟,各成员交换意见之后,由组长推荐成员起来陈述观点。此处由问题3的探究自然而然得到问题4的答案。
教师总结:总的来说实现了由旧我到新我身份的转换。从“我是一条天狗呀”开始,天狗吞日吞月等一系列活动就在于吞并外在的一切成为一个充实的饱满的“我”,从而变得强大才能实现第二节中天狗极度的自信与狂妄。但由此也导致了天狗承受过多能量超出了自己的负荷,进而它希望通过发泄即飞奔、狂叫、燃烧来释放自己的能量,寻找解救的出路。所以在第三节中,天狗重复着“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的动作就是想释放自己,解救自己。但这样的飞跑程度却无法阻止能量的蓄积,所以引发了天狗后面一系列的剥皮、食肉、吸血、啮心肝的动作,更甚至于对天狗神经、脊髓和脑筋的冲击。由此之后能量达到一种极限,导致天狗最终爆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爆炸自己,只有当旧我在狂妄中毁灭自我,才能在毁灭中获得重生构建新我。而这样的思维,这样的内容本身就需要极度夸张的手法,极度饱满的情感才能实现旧我与新我的身份转化。 所以“我”这一形象的丰富不仅在于诗歌象征手法的运用,还得益于形象的极其夸张和极富的动作化语言。 4. 总结
所以说本诗通过天狗形象的塑造,就是抒发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愿望,这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