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湖北省级优课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湖北省级优课
骑桶者
教学目的
1、领悟小说所表现的现代人的困境。 2、了解小说的虚构和情感的真实的有机结合 教学重点
1、小说中人物遭遇的困境
2、了解小说的虚构和情感的真实的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位作家指出时代吃人,时代把正常人变成狂人,这位作家是谁?(鲁迅)
在西方,也有一个作家指出这种异化,指出时代把人异化成虫(PPT)
1、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变形记》
冷漠的社会把人异化成虫,这是哪个作家虚构的故事?(卡夫卡)
二.作者介绍。
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
卡夫卡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家中专制如暴君的父亲和气质忧郁的母亲,这一切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找不到存在感。于是他的作品表现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他 以荒诞不经的形式对人类的困境进行了形而上的拷问和追寻。
《变形记》通过写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
《城堡》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看得到城堡却永远到不了城堡,只能坐以待毙。
《地洞》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的情绪。 美国诗人奥登评价卡夫卡说,“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卡夫卡的一篇小说《骑桶者》,看看《骑桶者》表现了现代人的什么困境。 三.文本分析
(一)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问文中的”我”遭遇了怎样的生活困境?
明确:天冷无煤 ,生存告急,孤立无援
齐读第一段,感受一下在那个寒冷的冬天“我”穷困潦倒,困苦不堪的处境。
(二)、在困境面前,“我”求生的欲望强不强烈? (我得弄些煤来,我可不能活活冻死。) (三)、“我”是怎么解决困境的?结果如何? 困境:天冷无煤,生存告急
方法:(借煤)骑着桶 呼喊 ( 怪诞)
结果: 被老板娘的围裙扇到了冰山区域,永远消 失,不复再见(与世隔绝)
(四)、思考讨论:缘何骑桶 ?PPT
1、“ 我”为什么要骑着桶去赊煤?或者说是出于什么原因、什么心理,“我”决定骑着桶去赊煤?也可以拎着桶去啊?(分析一下拎着桶去和骑着桶去的区别。)
骑着桶去
(1)“飞”比走快,更说明我生存告急, 必须快马加鞭;2)骑着桶去可以向老板娘表明我确实缺煤,从而博得同情; (3)我能骑着桶飞翔,说明我是何等的轻飘;
(4)骑着桶飞去,如此轻盈的动作、浪漫的举动,承载的却是借煤最卑微的生存需求。以“轻”写重,更能让我们感觉到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拎着桶去: (1).慢。
(2).必定要面对面的与煤店老板发生交流,可能被挖苦,被嘲讽,被呵斥被讥笑,然后直接被拒绝,势必会颜面丢尽,处境尴尬,自尊受辱。这样设置,拎着桶去主题就是抨击煤点老板的冷漠,麻木不仁,属于一种很常规的表达方式。
(五)PPT我骑着桶去,却用呼喊与煤店老板完成交流,作者这样虚构,用意是什么?
呼喊(反复的呼喊,在寒冷中呼喊,急切的呼喊,流着眼泪呼喊,一遍又一遍的呼喊,生存的渴望多么强烈,同时也说明我们之间距离遥远) 我在哪里?
升到二楼那么高,在冰冷的天空飘着
保持着距离,没有靠近。
是不屑于靠近还是不需要靠近还是不敢靠近?(是傲慢还是亲切还是自卑)
害怕被拒绝,害怕交流,内心自卑,充满了恐惧 (六)请问煤店老板听到了没有 (1)听到了?理由? (2)没听到理由
(七)其实他还是有一种方法是可以借到煤的?文章哪里有交代? 装乞丐。想象结果,是可以得到残剩的咖啡,甚至还能得到一铲煤.(丧失尊严,自卑)
(八)PPT通过分析,放弃装乞丐这样最有效的方式去借煤,而是骑着桶去借煤,通过远距离的呼喊来完成交流,这折射出“我”什么样的心理、性格特征?
明确:“我”渴望温暖,渴望帮助,但却自卑又胆小,自尊又敏感,惶恐又不安;, 对这个世界充满渴望充满幻想,却又害怕与之交流。面
对一个强大的外部世界全然无能为力,面对一个脆弱的内心世界也无法突围;
“我”想要获得帮助而不得, 想要摆脱困境而不能,想要保持尊严而不能。
“我”像一只老鼠,在地洞口,畏畏缩缩的逡巡; 像怯光的蝙蝠,只能在黄昏孤独的扇动翅膀。“我”的内心充满了恐惧 焦虑,孤独,痛苦,绝望。
四、主题概括
虚构骑桶这一个情节,不光暴露了骑桶者生活上的困境,更暴露了骑桶者精神上的困境。骑桶者可谓“四面楚歌”。
(1)来自生存的压力
(2)来自人际关系的冷漠 隔膜 (3)来自自身的 自卑、胆小、恐惧、
鲁迅在黑屋子前呐喊,对社会是金刚怒目式的批判,而卡夫卡骑着桶呼喊,对芸芸众生却是菩萨低眉的悲叹。
五、虚构的力量 借助骑桶这个情节,表现的却是真实的生活,借助骑桶这个轻盈浪漫的动作却表现的是如此沉重的主题,这就说到了一种一轻写重,表现了生命的不能承受之重,把一个沉重的主题写的幽默,增强了反讽的力量,而且,通过虚构,使文章情节荒诞而有趣,使内涵更丰富,主题更深刻。
一个人总得有个名号,可“骑桶者”有名字吗?没有?有性别吗?没有?有外貌吗,也没有?作者为什么这样塑造人物?
看来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目的不仅仅是写一个人的孤独、无助、无奈、可怜,而是要揭示一类人的孤独、无助、无奈、可怜,表现现代人普遍的困境。 • 六、 拓展延伸
• 1、现代人面临着怎样的人生困境呢?
• 在战争时代,应用科学给了人们相互毒害和相互残杀的手段。在和平时期,科学使我们生活匆忙和不安定。它没有使我们从必须完成的单调的劳动中得到多大程度的解放,反而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人们绝大多数是一天到晚地厌倦地工作着,他们无法享受劳动的乐趣,而且经常提心吊胆,唯恐失去他们可怜的一点点收入。——爱因斯坦
• 2、 畅所欲言,我们身边的骑桶者
• “卡夫卡困境”是世界性的, 至今还在延续------- (刁斗) • 明确
• 辛勤工作的白领,发现再怎么努力,工资也赶不上飞涨的房价,找不到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 涌向城市的的农民工,在城市建起一座座高楼大厦,却没有一间是自己的,回到乡下,发现自己成了一个边缘人,再也没有归属感; • 空巢独居的老人,电话连不通亲情的线,发现自己不再被需要,内心充满绝望感,
• 刻苦学习的学子,发现无论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期许,内心充满失落感等等 • 七、总结。
• 所以骑桶情节是虚构的,但他表现的心理却是真实的,情节是虚构的,细节却是真实的,读的是小说,悟的是人生;看的是虚构,品的却是真实。读《骑桶者》,虚构中悟真实,荒诞中品人生。 • 真心的希望我们不需要骑着桶在空中呼喊;
• 真心的希望我们可以在任何一个晚上站在任何一个地方碰到任何一个人能自由的交流,而心中没有任何恐惧;
• 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们都有一个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