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西出阳关,无故人
所属栏目:高中音乐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江西省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江西省
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学主题】 音乐欣赏课 【教学对象】 高一年级 【教学时间】 一课时(45分钟) 【教学用具】
音响、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目的】
(1) 简单的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过程,从而对中国古代音乐有所了解。 (2) 欣赏《阳关三叠 》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让
学生能熟悉我国的古代歌曲,对它产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进而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标。 【教材分析】
《阳关三叠》背景: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们心目中是令人神往的壮举。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阳关以西还是贫荒绝域,自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贫荒的艰辛寂寞。因此临行之际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体验,包含对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教学内容】
(1) 简单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
(2) 感受赏析古曲《阳关三叠》、与《扬州慢》 ① 作者简介、主题分析。 【教学方法】
视觉与听觉相融合的教学方法。以听为主,看为辅。
【教学重点】
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发展概况,体会中国古代诗词歌曲所表现出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通过搜集的音像资料,采用视听结合,启发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挖掘和发现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的都是西方音乐史的发展过程,那么你们对我们中国的音乐发展有所了解吗?同学们知道有哪些中国的古代歌曲呢? 举例:《水调歌头》、《虞美人》、《满江红》等等。
过渡语:那么我们今天就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我们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 二、 了解中国古代音乐发展
① 远古时期
这时候的音乐主要和祭祀有关,如黄帝祭祀时的音乐《云门大卷》、歌颂大禹治水的《大夏》等等。所以最早音乐的发展可以说是和祭祀、傩舞等活动息息相关。 ② 周代时期
这时候的音乐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孔子收集的《诗经》就是周代宫廷与各地的歌谣,如《风》是周分封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则是周代贵族祭祀所用的音乐。 ③ 秦、汉时期
在秦汉时期出现了一种影响深刻的歌唱形式——相和歌。它的特点是不用乐器伴奏,这是一种相当古老的演唱形式。还有汉乐府的出现,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舞蹈形式有长袖舞、巾舞、象舞、盘鼓舞等等。 欣赏舞蹈《踏歌》。 ④ 隋、唐时期
风靡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唐代宫廷宴享的音乐,称作"燕乐"。隋、唐时期的七步乐、九部乐就属于燕乐。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还表现为有一系列音乐教育的机构,如教坊、梨园、大乐署、鼓吹署以及专门教习幼童的梨园别教园。还引进了许多外来乐器。
舞蹈形式为,胡旋舞、剑舞、惊鸿舞、凌波舞、霓裳羽衣舞等舞种。 三、 欣赏《阳关三叠》 ㈠ 欣赏《阳关三叠》
歌曲简介:《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新中国成立后被王震亚改编为合唱曲。因歌曲反复咏唱三次,得名《阳关三叠》 ㈡熟悉歌曲内容
1、让学生朗诵此曲的歌词。 2、在欣赏之前先带领学生唱一唱。 ㈢欣赏歌曲《阳关三叠》
欣赏后提问:你最喜欢歌曲的那一段落,为什么? ㈣歌曲总结
《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一首。它真实而集中地表现了在当时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别恨离愁这一主题,这首作品词义极其深沉,曲调情谊绵绵,诗词与音乐交相辉映,珠联璧合,让人听起来回味无穷,传唱不绝。
四、欣赏古曲《扬州慢》
㈠ 作者简介:作者姜夔,江西波阳人,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他工于诗词,精通乐律,还能作曲,自撰《自度曲》、词调歌曲《扬州慢》、《暗香》等14首。
㈡欣赏《扬州慢》
聆听后分析歌词,思考歌曲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㈢提问:音调、情绪等方面分析乐曲《扬州慢》有什么音乐特点? 乐曲慢速抒情,歌曲为雅乐音阶,宫调式,曲调纯朴,富有激情。 六、总结
提问:两首古曲思想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总结:都委婉的表达了歌曲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课堂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我们中国古代的音乐发展以及两首古曲。在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聆听《阳光三叠》的古琴版本。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