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人民音乐家,聂耳
所属栏目:高中音乐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家聂耳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家聂耳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的指导思想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深入了解反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激发学生探究聂耳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正视、尊重并乐于传承这些优秀音乐作品。 (二)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应弘扬民族音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六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人民音乐家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人民音乐家聂耳
学科 音乐
学段: 高中 年级 高一
相关 领域
音乐鉴赏
----聂耳,并了解聂耳音乐创作的特点和社会价值。
聂耳从事音乐创作的时间只有两年左右,共创作了41首作品。其音乐创作大致可分为器乐作品与声乐作品两大类。
器乐作品《金蛇狂舞》是在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在乐曲中运用了民族民间音乐螺蛳结顶的创作手法,乐曲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
在他的声乐作品创作中,有为学生、工人、儿童、女性等不同无产阶级群体创作的歌曲。聂耳是我国第一个在歌曲中塑造无产阶级光辉形象的作曲家。他作品中体现了不怕吃苦、反抗压迫、“背起重担朝前走,自由大路快筑完”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北京市示范高中高一年级学生,生源质量较高,学习能力较强,对知识的渴求度较高,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
学生对聂耳同时期的作曲家萧友梅、黄自的作品已有所了解。本课通过对比,体现出作曲家们创作群体的不同,为理解“人民音乐家”的称号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直观演示——教师采用“范唱”、“演奏”和视听等方法,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参与体验——学生通过演唱、乐器音色听辨、乐器演奏,感受聂耳音乐创作的几个主要特点。
对比分析——学生在对比聆听中鉴赏音乐,主动探究、理性思考聂耳器乐创作和歌曲创作的特点。 (四)技术准备
1.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曲谱等相关资料。 2.剪辑音频、制作演示文稿(PPT)。
3.准备上课所需乐器(锣、鼓、镲、琵琶、电钢琴),并于课前进行调音。 4.练习《金蛇狂舞》、《毕业歌》的弹奏和演唱。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1. 针对绝大多数高中学生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音乐作品知之甚少的实际情况,本课在教学素材方面,甄选了社会上知名度高、流传较广、最易于学生接受的作品,如:《金蛇狂舞》、《毕业歌》、《卖报歌》片段,通过相对熟知的作品引发学生的共鸣。
(5)学生讨论:在这样一个外强侵略、战火纷飞、内忧外患的年代,为什么 聂耳创作这样欢快喜庆的作品?
设答:此曲表现的是江南人民在节日里赛龙舟的欢腾喜庆场面,表现人 们压抑已久的热情, 聂耳将乐曲的曲名定为《金蛇狂舞》,反 映了他对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总结:通过学习《金蛇狂舞》,总结聂耳器乐创作中的特点----多用民间音乐创 作手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聆听《锦鸡出山》、《金蛇狂舞》,体会聂耳采用民族民间音乐创作手法,作品更易于人民大众接受喜爱。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聂耳的创作精神。 4.学习声乐代表作品 (1)《毕业歌》
①出示《毕业歌》谱例,聆听并思考: a.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设答:激昂的
b.乐句长度是怎样的? 设答:乐句短小紧凑
c.乐曲多用哪种种节奏? 设答:节奏多用附点
②手打节拍视唱谱例学生聆听《毕业歌》,用对比的方法探究“附点节奏” 的特点和作用。
学生歌唱、分析歌曲片段,分析出聂耳歌曲创作中“乐句短小紧凑”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体验,发现聂耳歌曲创作中乐句短小紧凑和节奏多用符点的两个特点。
(2)《码头工人歌》
①出示《码头工人歌》谱例,并提出问题:歌曲运用了哪种体裁?
设答:劳动号子
②学生歌唱、分析歌曲片段。
③提出问题:作品为哪一类人群创作? 设答:工人
教师总结:聂耳是我国音乐史上,第一位成功塑造工人阶级英雄形象的作曲家, 为我国无产阶级音乐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感受无产工人阶级生活的艰辛,引导学生总结。
(3)跟随音乐演唱《卖报歌》出示两幅图片,并介绍聂耳与小毛头的故事。 提出问题:聂耳是为哪一类人群创作的作品? 设答:儿童 教师总结:聂耳对儿童给予了鼓舞。 (4)欣赏《铁蹄下的歌女》
提出问题:聂耳还为哪一类人群创作了作品? 设答:女性
【设计意图】:感受被压迫的劳动妇女生活的不易,引导学生总结 5.对比聆听三十年代作曲家。
(1)对比几位作曲家的作品,引出问题: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需要什么样 的音乐作品来唤醒民众?从节奏、速度、乐句长度、表达情感四个方面 回答。
①通过歌唱回顾肖友梅创作的《问》片段;
总结:作者面对山河残破的迷茫、彷徨的情感。 ②欣赏黄自创作的《玫瑰三愿》片段;
总结:节奏疏松、速度缓慢、乐句较长,歌唱难度大,表达作者对黑暗 势力的不满,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③教师播放刘雪庵创作的《何日君再来》片段。 (2)提问:三位作曲家为什么群体而创作
设答:写作对象是知识分子,迷茫彷徨与歌颂爱情等。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们思考同一时期的作曲家与聂耳的区别。 6.对比、总结、提升
学生讨论:请同学们结合黑板上的关键词,思考在这些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中, 为什么聂耳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11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聂耳创作的对象是人民,创作的初衷是为人民,聂耳当
之无愧为人民的音乐家。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整节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教师关注过程性评价,教师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如对学生聆听乐器音色、演唱旋律、乐谱分析评价等。
学生自评主要体现在通过对聂耳音乐作品的分析,是否能归纳出聂耳音乐创作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正确理解聂耳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原因。 (二)评价量规
1.能够准确歌唱附点节奏型;
2.能够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片段;
3.能够听辨《金蛇狂舞》音乐主题的主奏乐器。 4.掌握“螺蛳结顶”民族民间音乐创作手法。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1.教学围绕着“聂耳被誉为人民音乐家”这一主题,结合聂耳音乐创作的主要特点展开。教师引导学生用关键词的形式,对聂耳的音乐创作特点加以总结归纳,了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更有效地探究聂耳音乐作品的内涵和社会价值。
2.本课从学生的实际认知出发,重视音乐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强调学生参与、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聂耳音乐创作的特点,激发其学习兴趣。
3.注重教学评价。教师始终关注教学过程性评价。如:在学生歌唱时关注歌唱状态;在聆听聂耳器乐作品主题时,要求学生辨别主奏乐器。另外教师还关注教学的终结性评价,如:在课程的最后,让学生结合聂耳音乐创作的三组关键词及其音乐的社会价值,回答“聂耳为什么被誉为人民音乐家”,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再一次巩固了所学内容。 八、教学反思
1.认真学习《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学科应以审美为核心”。教师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力求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在本
2016年顺义区“临空杯”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牛栏山一中 王琼悦
12
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讨论等方法感受、体验聂耳音乐创作的特点,进而力求在表现音乐丰富情感内涵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和了解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使学生终身受益。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针对学生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作品了解较少的现状,本课教学内容安排在《萧友梅与黄自》一课之后。让学生对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再进行本节课学习。对比聆听萧友梅和黄自的代表作品以及刘雪庵为大众创作的流行歌曲,引出在上世纪30年代这个特殊时期,中国人民需要聂耳创作的唤醒民众、催人奋进的音乐作品,教师用“范唱”、“范奏”等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总结关键词,便于学生快速记忆所学知识,把握学习音乐的规律,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5.学生参与方式还可进一步丰富,参与的机会可进一步增加。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