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柴科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3228566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柴科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视频标签:柴科夫斯基,交响曲,第四乐章

所属栏目:高中音乐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柴科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柴科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2016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柴科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音乐 
学段: 高中 
年级 
高一 
相关 领域 音乐鉴赏 
教材 书名:音乐鉴赏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年 7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将情感体验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在此基础上通过音乐要素对作品进行分析。 
 
(二)理论依据 
以《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为依据,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第四乐章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一单元“学会聆听”中第一节的《音乐与人生》,是本单元的第2课时。 
2. 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了解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学习如何鉴赏音
 
 
                    
             
                    
                            2016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乐。第一课时《草原放牧》是一首琵琶与乐队的协奏曲。通过欣赏作品,对旋律、速度、音色、力度等要素所发挥的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尤其是不同风格的主题旋律和铜管乐的音色,为感受《第六交响曲》第四乐章中主部、副部旋律的色彩和大量管乐的音色起了铺垫作用。第二课时通过音乐要素的全面学习,加强了对本单元重点的巩固。这部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情感表达了一定的人生态度,也对本单元的标题《音乐与人生》进行呼应。 
3.《第六交响曲》第四乐章展现了极丰富的创作手法和思想情感。主部旋律消极,副部旋律较为明朗但也透露着哀伤。主部旋律在开始时以缓慢沉重的速度进行,旋律整体下行。副部旋律通过力度地逐渐加强,由抒情发展为高亢,主部旋律再现时速度、力度、旋律走向不断变化,情绪紧张激烈。管乐起先主要由低沉地大管演奏,进入副部主题后,多为圆号、长号等铜管乐进行演奏。结尾部分以大提琴音色作为主要背景,旋律下行渐弱直至消失,极富有悲剧性。  
(二)学生情况分析 
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普通班的学生,一共25人,10多人有器乐、声乐学习的基础。通过小学及初中阶段的音乐学习与积累,能够较准确地对乐谱进行视唱,对节奏、速度、强弱、调式、旋律等音乐要素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具体,无法将其结合作为赏析音乐的手段。初中阶段接触过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等作品,也欣赏过不同风格的交响乐作品。步入高中后,思想逐渐成熟,对待事物有较深层、较独立的看法,在音乐欣赏方面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 视唱、敲奏谱例,熟悉作品主题旋律。 2. 聆听音乐,运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 3. 改编旋律,了解大小调的不同色彩。  
(四)技术准备 1. 制作PPT演示文稿。 2. 相关音频、音像资料。 3. 钢琴、奥尔夫乐器、多媒体。
 
 
                    
             
                    
                           
                    
             
                    
                            2016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后总结:这段音乐速度缓慢,悲痛哀伤。主题旋律是由弦乐演奏的。 
 3.教师出示谱例:    教师继续播放音乐片段,请学生聆听并思考问题: (1)什么乐器引起了你的注意?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2)旋律的走向和力度是如何变化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讲解:这段旋律后半部分主要由大管演奏,它属于木管乐,音色哀伤痛楚,如同叹息一般。旋律下行,由中强逐渐到弱,使整个主题乐段透露出沉重绝望的气息。 
 4.教师出示副部主题旋律B,请学生用奥尔夫乐器进行敲奏:(幻灯)   5.教师播放音乐片段,学生聆听并回答问题: (1)这段音乐是怎么发展的?与主题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有什么不同? (2)管乐的音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后总结:这段音乐由平缓经过四次不断地渐强激烈上行发展到高潮。开始明朗抒情,逐渐激动高亢,表现了对美好的憧憬与追求。管乐音色明亮,主要以铜管乐器演奏。 
 6.教师播放音乐片段至副部音乐结束,学生思考问题: 音乐发展到高潮后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发展至高潮后,旋律急速下行被乐队轰然一击所打断,情绪转为悲伤 
 
  
  学生视唱两次,
一次由弱渐强,
一次由强渐弱 
  学生聆听并回答:还出现管乐,音色低沉,旋律下行,由强变弱  
学生听讲   
   结合不同音区,
学生敲奏四次  
 
 
学生聆听根据教师引导回答:音乐开始抒情,一次比一次激动,和主题相比更明朗。管乐音色明亮   
  
学生聆听回答:情绪转为悲伤  
  
 
 律等音乐
要素分析作品   
为分析旋律走向及力度变化做铺垫             
熟悉旋律,加深对音乐发展与风格的理解     
运用音乐要素分析音乐      
  
     
                    
             
                    
                            2016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7.教师阐述:主题再现部分,进行了三次的发展。 
教师播放音乐片段,请学生结合旋律走向、速度、强弱、音色对比分析:   A1 A2 A3 旋律 下行 
上行 
下行 速度 不太快的行板 中板 行板 
强弱 f—p—f   ff—fff  fff—p 
音色 
弦乐 铜管乐 弦乐 铜管
乐 
弦乐 管乐 鼓,锣 
 
教师结合学生分析进行总结:这段表现了与痛苦的激烈挣扎与反抗。  
8.教师播放音乐片段,学生思考问题: 这段音乐主要是什么乐器演奏的?符合什么场合的气氛?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讲解:这段音乐主要由铜管乐中的长号和低音号演奏,是带有送葬含义的安魂曲。  
9.教师播放音乐片段至结束,学生思考问题: 
(1)这段音乐突出了什么乐器的音色? (2)这段音乐是如何结束的?代表了什么? 
教师总结:这段音乐突出了大提琴低沉忧伤的音色,最后逐渐变弱至消失,以无限地悲凉结束,表现了极大的悲伤最终走向幻灭。  
10.教师重复播放主题再现部分至结束。  
11.作为整部作品的最后一个乐章,作曲家打破以往交响乐最后乐章中以快速激烈作结尾的传统,而是“安魂曲”一般缓慢消失。这部作品还有个标题—“悲怆”,当时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的时期,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社会黑暗、动荡,柴可夫斯基通过这部作品展现了他的世界观。这是他一生总结性的代表作品,
 
学生聆听 填写表格             
学生听讲   
学生聆听并回答:由管乐演奏,适合在葬礼时演奏    
学生聆听并回答:突出弦乐,结尾逐步渐弱,代表了死亡       
学生聆听   学生听讲       
 
运用音乐要素对比分析作品,加深理解                             
完整感受作品再现部    
对作品的背景有所了解 
 
                    
             
                    
                            2016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7 
也是他交响曲成就的最高体现。 
   
实践创编 
三、乐曲改编 
1.分析课程开始时的大小调音阶,大调音阶是怎样转变为小调音阶的? 
教师讲解:作为起止音相同的(也称为同主音)两条音阶,通过对第三音和第六音的降半度,可以完成大调到小调之间的转换  
2.请学生完成《长江之歌》大调到小调的转换并视唱改变后的旋律。(教师钢琴弹奏进行辅助) 
 
学生分析      
学生转换调式 
 
掌握同一旋律中大调到小调转换的基本方法  
1.PPT幻灯 2.钢琴 
8分 
布置作业 四、作业 
1、完整聆听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第四乐章  
2.尝试将其他大调旋律转换成小调旋律 
学生记录 巩固  1分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1. 视唱部分(大小调音阶,临时升降号,作品旋律),根据音准、情感、完整程度进行评估。 
2. 敲奏部分,运用奥尔夫乐器准确敲奏旋律进行评估。 
3. 欣赏环节,通过对作品中大小调、乐器音色的听辨,强弱的判断,速度的对比,情感的理解进行评估。 
4. 实践环节,通过将同一旋律的大调转为小调进行评估。  
(二)评价量规 
 合格 不合格 视唱   敲奏   欣赏   实践 
 
 
 
                    
             
                    
                            2016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1. 通过视唱和奥尔夫乐器敲奏作品主题旋律,形成对作品的初步认识。 2. 分段聆听,运用旋律、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对每段音乐进行分析,深入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提升审美能力。 
3.通过交响乐视频欣赏作品,直观地感受音乐。 
4. 实践环节中对旋律进行大调到小调的转换,丰富音乐的想象力,产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 
5.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钢琴进行配合与辅助,调动积极性。 八、教学反思 1.视唱环节: 
学生能够准确地视唱音阶以及作品的主题旋律,但是情感色彩不足,在视唱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做出相应表情记号的变化,对作品产生准确的感受。     2.音乐要素的运用: 
在欣赏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对作品的力度与速度做出判断,对于主部旋律的小调式也能准确辨识,由于这部作品整体的感情基调沉重,副部旋律的大调式学生并不能马上分辨,通过奥尔夫乐器的敲奏,学生对比出副部旋律相对明朗的特点,所以单纯依靠“大调明快,小调悲伤”的听辨模式来区分大小调是不够的,应当更加系统地加强学生调式方面的知识。而在乐器音色的听辨上,学生能够区分弦乐以及管乐的音色,但是具体到个别乐器时并不能很好的辨认。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了视频对作品进行播放,学生可直观了解乐器的音色,同时也需提高学生对各类乐器音色的认识,只使用音频加强对音色的辨识。 
3.学生活动环节 
在欣赏作品副部旋律时,学生通过奥尔夫乐器的敲奏熟悉副部主题,但是只敲奏了单声部,可多声部进行配合,钢琴、人声也可适当加入,丰富活动内容,加强学生对和声的把握。 
4.作品分析环节 
 
                    
             
                    
                            2016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             
 9 
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是一部深刻且复杂的交响乐作品。本节课基本围绕调式、速度、力度、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对作品进行分析,学生在引导下能够了解作品的风格,但是对于要素的准确把握、音乐的情感体验还是以教师的带领为主,学生主动性较少。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当多加涉猎音乐作品,积累音乐相关知识从而提升鉴赏水平。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柴科夫斯基,交响曲,第四乐章”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柴科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所属分类为“高中音乐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柴科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