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牛顿第三定律
所属栏目:高中物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统编部编版高中新教材优质课比赛(省赛)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3.3《牛顿第三定律》_于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统编部编版高中新教材优质课比赛(省赛)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3.3《牛顿第三定律》_于
第3课时 | 3 牛顿第三定律 | 设计者:于胜峰 | ||
1.课时教材分析 | 本节分三个层次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研究:一是通过实际现象的分析以及学生的亲身感受,定性地讨论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发生的,同时变化,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二是通过实验定量地得到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帮助学生深刻地建立了任何物体不管其运动状态如何,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的。三是说明该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 |||
2.课时学情分析 | 学生初中已初步了解力的相互性,但是对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及特点比较模糊,特别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和相互依存关系认知上有困难。关于物体的受力分析有待进一步学习。 | |||
3.课时学习重点 |
(1)用实验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
|||
4.课时学习难点 | 在实际情景中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进行受力分析 | |||
5.开放性学习环境 | 多媒体教室、桌椅按5排6列摆放、弹簧测力计2个、风扇1个、玩具小车1个、思迈数字实验器材一套(力传感器2个、平板电脑1个、数据线若干)。 | |||
6.课时学习目标及核心素养 | ||||
物理观念 | 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 | |||
科学思维 | 通过演示实验,根据物理情景进行分析和推理,猜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 |||
科学探究 | 观察、分析演示实验,进一步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提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 |||
科学态度与责任 | 能从物理学的视角正确描述和解释自然现象,能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认知误区。 | |||
课时教学过程 | ||||
学习活动/任务名称 | 7.教学过程 | 评价及建议 | ||
导入:播放视频、模拟拔河比赛 |
1.图片展示生活中几个相互作用的情景。 2.播放拔河比赛视频 3.请两位同学模拟拔河比赛。 |
〖参与性评价〗:学生亲历过程,普遍认为拔河中力气大的赢得比赛,产生认知冲突。 | ||
活动1:讨论力的相互性是否普遍? |
环节一:感受力的相互性,通过演示实验科学猜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问题:生活和生产中还有哪些体现力的相互性的例子? (鼓掌、打枪、喷气式飞机、火箭、划船...) 根据所举实例,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概念。 |
〖形成性评价〗: 体会生活情景,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落实物理观念。 |
||
活动2:科学猜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特点 |
〖情景1〗:玩具小车在桌面上的运动 教师演示,小车在桌面上运动 问题1: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问题2:小车为什么会向前运动? 再让小车在纸板上运动。 问题3:大家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问题4:此现象说明小车的驱动轮给纸板的摩擦力方向如何呢? 问题5:建立模型,请画出纸板和小车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示意图。 问题6:根据演示实验,请猜测一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能存在哪些特点呢?(请学生交流讨论3分钟找学生回答)。 |
〖思维性评价〗: 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分析纸板与小车间存在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根据情景模型分析对其特点进行科学猜想。学生基本认识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的第一层次: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性质相同。对于层次二: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是否具有同时性的特点有疑虑,为实验探究做好铺垫,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体现物理科学研究的逻辑性。落实科学思维素养。 |
||
活动3: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
环节二:通过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得出牛顿第三定律 〖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问题1: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怎么做呢? 问题2:如何进行实验探究呢?请阅读教材P65演示实验内容 (找学生演示一下,并强调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事项:校零、估读、不要超量程) 问题3:大家都是静态读数,具不具有普遍性?应该怎么做? 让弹簧测力计运动起来读数(加、减速运动),学生发现读数遇到困难,教师适时指出可以用力传感器代替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 问题4:图像的正负现象说明什么? 问题5:图像上下对称说明什么? 问题6:图像随时间变化情况始终一致说明什么? 三、牛顿第三定律 1. 内容: 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数学表达式:F=-F’ (“—”表示方向相反) 理解:(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等值”、“反向”、“共线”、“异体”。 “总是”表示与物态、力的性质、运动状态、参考系无关。 |
〖能力性评价〗: 让学生经历传统实验的困难,体会DIS实验的快速、直观、准确的优越性,通过亲历实验过程,对猜想进行验证;根据实验结果,对猜想进行评估,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提炼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体现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策略,落实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
||
活动4:分析悬挂的吊灯受力情况 |
画出灯的受力示意图,并指出相应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提示: 1.受力物体相同吗? 2.都能合成吗? 3.性质相同吗? 4.都具有相互依存性(同时存在、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吗? 5.二力相等有条件吗? |
学生主体,教师引导,分析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既是牛顿第三定律的巩固也是学习效果的反馈性评价 | ||
活动5:分析桌面上开动的小风扇受力情况 |
将手持式小电风扇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开关,有风吹出,但没看到风扇运动。 问题1:开动的风扇为什么能静止在桌面上? 问题2:怎样减小摩擦力? 将小风扇置于无动力小车上。发现其不动,再打开电源,风扇转动的同时向后退去。 问题3;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建立模型,师生通过PPT展示,共同分析风扇受力情况,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明确风扇受力情况与风扇运动间的关系。 教师明确: 受力分析:画出研究对象受到的所有的力。 如何呈现:受力分析图 分析目的:受力情况 运动情况 注意事项: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只分析性质力 |
〖过程性评价〗: 通过情景模型化,可以让学生有的放矢,有利于学生对受力分析的理解和掌握,也是对单元前期学习效果的有效检测。 |
||
活动6:分析拔河比赛中人的受力情况 |
问题1:乙同学,刚才你认为甲比你的力气大,你输掉了比赛,学习了本节内容后,你还这样认为吗?(解决引入环节的问题) 问题2:既然你们间的拉力等大,为什么你还输掉了比赛? 利用受力分析法分析两位同学的各自受力情况。 根据受力分析图引导学生意识到拔河比赛是“力在手中,输赢却在脚下” |
〖结果性评价〗: 照应本节开头,解决学生认知误区,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反馈。 |
||
8.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 ||||
9.课时作业设计 | ||||
1、课后习题1、2、3 2.写个小论文论述一下如何在拔河比赛中赢得胜利(选拔队员、着装要求、队员排序、比赛技巧) 〖评价说明〗: 开展第二课堂,拓展性评价 |
||||
10.课时反思性教学改进 | ||||
本节课以拔河的认知误区为切入点,以问题为线索,形成思维冲击链。引导学生思考、猜想、探究、分析,教师为课堂的组织者,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知识的有效构建。 牛顿第三定律的得出同样是基于大量的事实,进行科学总结归纳后形成认识。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基于学生认识的层次性,根据情景设计演示实验结合学生亲身体验的探究性实验,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在已有基础上构建新知,解决认知误区,体会了学以致用的乐趣。 |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