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力的合成
所属栏目:高中物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4力的合成-湖南省 - 常德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4力的合成-湖南省 - 常德
力的合成
一、教学任务分析
《力的合成》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4节的内容。在本节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及力的三要素,掌握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力的概念,对力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同时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习了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对矢量也有了初步认识。
力的合成又是高中物理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同时本节课所学平行四边形定则也是处理矢量运算的一个通则,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
2.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
3.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含义和使用方法,会用它求几个分力的合力。 4.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进一步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力与分力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 2.通过研究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力方法的过程,向学生渗透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体会科学探究中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合力与分力
2、 实验探究力的合成的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实验,并得出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一结论; 突破办法: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启发引导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 (每两人一套,共24套):。
画板、橡皮筋、弹簧秤(2个)、三角尺、白纸、绳套、铅笔、橡皮等 2、自制powerpoint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新课引入
1. 用细棉线提起一个重锤,缓慢张开棉线的夹角,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 2.提水的图片展示,问学生有几种办法把水提来?图片展示方法,教师引导,体会等效替代的思想
观察,联系生活实践
通过提水桶这个简单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知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
兴趣
新课教学
(一)合力、分力、力的合成
明确: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
引导学生回答合力和分力。(展示PPT、板书:合力和分力)
启发学生用生活的实例说明。
(展示PPT、板书:等效替代)教师根据学生所举实
例,点明等效、合力与分力。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比如刚才的水桶,总能找到一个力能够等效替代它们,这个力就是合力。这个寻找合力的过程我们称为力的合成。
(展示PPT、板书:力的合成)
一、让学生回顾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二、猜想互成角度的分力与合力之间的定性关系
猜想:两个分力F1、F2数
值相加(或想减)正好等于合力F的数值吗?
三、实验探究分力与合力之
间遵循的规律 (一)设计方案,合作交流
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实
验器材,阅读教材实验板块,设计方案。
实验器材:木板,白纸,
认真听讲,形成分力与合力的概念
PPT展示生活中的
实例说明
等效可替代。
展示图片,让学生回顾共线力的合成
学生猜想:学生根据经验作出初步猜想。
交流与讨论: 如何根据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引入合力与分力的概念为后面进一步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做铺垫。
学生根据经验猜想,突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培养学生提出科学猜想、设计实
验、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
设计实验方案,这对学生的实验
图钉,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筋,绳套,铅笔,橡皮擦,三角板等
实验目的: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怎样保证合力和分力等效?
(2)力的大小怎样知道?
(3)力的方向如何确定?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教师提问。
教师总结:总的说来:先表示出三个力,再来找它们关
系。关于表示力,把大家刚才
说的,梳理一下形成步骤: 教师黑板上演示讲解:
1、固定橡皮筋一端,两
次作用需将结点拉到同一位
置以确保两次拉橡皮筋效果相同。2、一位同学两力互成
角度拉橡皮筋,另一位同学记
录结点位置、力的大小和方
向。大小由弹簧秤读出,方向通过在线的下方取较远的两点,由两点画线来确定力的方
向。3、用一个力拉达同一点,
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4、用同一标度,作三力的图示。
教师引导学生搞好协作,
分组实验:下面请同座位为一
组,搞好协作,一位同学操作弹簧秤,另一位同学记录数
积极参与,认真思考,交流讨论
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操作
充
分合
作动手实验、
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强调一些细节,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科学性,严谨性。
根据实验
目的,两人
分工合作,既培养了
学生的动
手能力,又
可让学生
得以充分合作,体现了合作探究的思想。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