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力的合成
所属栏目:高中物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4力的合成-南京师范大学附中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4力的合成-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3章第4节。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相关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力的运算法则。首先教材从生活出发,比较两个小孩与大人分别提一桶水的异同,运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定性分析了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然后启发学生利用实验来进一步探究合力与分力的矢量运算法则。“力的合成”这一节,前接三种常见的力,后续力的分解和力学一些重要定律的应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运用等效替代的思想来进行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教学,因而培养学生建立等效替代的概念是很重要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分力、合力、力的合成、共点力。 2、能通过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初步体会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4、会用力的图示法求合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力与分力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 2.通过探究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力方法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逻辑思维和实验相结合研究问题的方法,由此体验到科学研究的乐趣。 2.体会科学研究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认识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的情况,从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难点】
1.让学生了解等效替代法,认识等效替代的重要作用;
2.要求学生能在观察自然、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勇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实验器材】
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投影仪、木板一块、弹簧秤2个、橡皮筋1条(带两个细线套)、白纸1张、图钉几个、三角板一对 【教学方法】
交流与合作、分组实验、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等物理知识和有关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几何知识,但是他们刚刚接触矢量,对矢量的运算没有任何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生活经验可供借鉴,他们习惯于标量的代数运算,即使学习了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也不涉及到矢量运算,而是通过规定正方向将矢量运算变成了简单的加减问题,没有触及矢量运算。同时有些学生几何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对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往往不习惯。意识到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困难,通过小组探究方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切身体验,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一则,能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力的合成对学生来说全新的知识,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体验真实而深刻,其效果远非那种目标和路线都明摆着的形式化的探究活动可比。二则,学生对矢量运算是完全陌生的,放慢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规律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矢量的合成法则。
三、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新课引入】
任务大挑战:两人能提起一个小盒子吗?
两位同学各拉一段绳子的一端,发现怎么也提不起重物?是重物很重吗?结果发现其中一个学生一只手就很轻松地将重物提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探究这其中的奥秘!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学习新的一节内容《力的合成》。
情
境与思考
任
务大挑战
实验 与探究
规律应用
回归大挑战
小 结
【新课教学】 1.情境与思考
情境1:小时候,我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他是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呢?
情境2:同一桶水,可以由两位同学一起提起,也可以由一位同学一个人提起。两位同学的两个拉力和一位同学的拉力什么关系呢?
情境3:相同的弹簧, “5个钩码”拉伸一定的长度,也可以由“7个钩码”实现。“5个钩码”重力与“7个钩码”的重力又是什么关系呢? 设计意图:
通过三个问题情境的讨论引导,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合力与分力提供感性认识,帮助学生顺利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情境2余情境3中两个分力的关系也为共点力的学习埋下伏笔;最后情境3的创设为学生猜想合力与分力的关系降低了难度,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2.实验与探究
探究1: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
学生结合初中知识很容易得出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规律。 探究2: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
猜想:在情境3的启发下,学生和容易猜想出合力与分力之间几何关系:四边形。 验证:学生借助手边的实验仪器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指出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交流:学生两两一组合作绘制出合力与分力的几何关系,得出合力与分力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得出实验结论之后,小组间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结论:不在一条直线的两个力的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设计意图:
教师的教学要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初中学生们已经对一条直线上的力的合成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相应的处理方法,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接着抛出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情境3的启示,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合成规律。 3.问题与思考
问题1:若两个分力一定,这两个力的合力随夹角如何变化?
结论1:两个分力一定时,合力随分力夹角θ( 0o
<θ <180o
)增加而减小。 问题2:若合力一定,两个分力的夹角变大时,分力的大小如何变化? 结论2:合力一定时,两个分力随分力夹角θ( 0o
<θ <180o
)增加而增大。
设计意图:得出平行四边形法则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一下两个问题,得出相应结论。一方面为学生处理类似问题提供必要的抓手,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熟练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 4.挑战任务失败大揭秘
课堂教学的最后,回归本节课开始的挑战任务,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计进步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认识;揭示其中原因,释疑学生的困惑;同时还引发让学生体会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分力
合力
效果相同
等效替代
平行四边形法则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