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高中数学人教A版课标版选修1-1第一章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_甘肃省优课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3228566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高中数学人教A版课标版选修1-1第一章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_甘肃省优课

视频标签: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所属栏目:高中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高中数学人教A版课标版选修1-1第一章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_甘肃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高中数学人教A版课标版选修1-1第一章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_甘肃省优课

1.2.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一.教学内容分析 ㈠教材内容 
教科书结合“若p,则q”形式的命题给出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并引入推断符号“”。所以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关键是分清命题中条件p与结论q,再判断命题的真假,即由条件p通过推理能否得出结论q,从而做出判断。“pq”与“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之间是同一逻辑关系的三种不同描述形式,前者是符号表示,后两者是文字表示。考虑到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相对性,在判断上可关注箭头指向。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可借助集合与集合的包含关系来理解,借助韦恩图的直观性更好地理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内涵。 ㈡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高中人教A版《数学》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正确地使用常用逻辑用语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无论是进行思考、交流还是从事各项工作,都需要正确地运用逻辑用语表达自己的思想。逻辑用语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全面准确地理解概念,正确地进行表述、判断和推理,这些都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数学中常用的逻辑用语,在数学学科中大量的命题用它们来叙述,以它们为载体对数学中的函数、解析几何等内容进行考察。“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在前一节“命题及其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知,也为后续“充要条件”的学习提供了保障. (三)思想方法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蕴含着数学学习中的观察、归纳、总结等方法,在知识的形成与运用中还体现了数学思维的合理性与严密性,以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这些都是数学的精髓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接触过命题、真假命题,高中教材在本节课教学之前安排了命题及其关系的学习,日常生活中也有大量逻辑经验的积累,都为本节
课“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概念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对“充分条件”的理解较为容易,但对“必要条件”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另外,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一个开放性的知识交汇点,往往涉及其它数学知识或者其它学科知识,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有一定要求。 二.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是否是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 
2. 通过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研究,使学生掌握有关的逻辑知识,以保证推理的合理性和论证的严密性. 
3. 通过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与集合间的联系的教学,建立概念间的多元联系,培养同学们多角度审视问题、融会贯通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教学难点:必要条件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分析 
鉴于以上分析,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主要执行以下策略: 
1.“师为主导,生为主体”,激发学习主动性 
课堂教学中,通过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出需要学习的内容,给同学们提供明确有效的引导,引导同学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思维,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2.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教学中,为了更好的理解概念,可以引入生活中简单的例子,再请学生自己列举一些“若p则q”形式的命题,引导学生去认识和描述“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体会“有之必成立,无之未必不成立” ,“有之未必成立,无之必不成立”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准确而生动的描述。通过例题和引导让学生发现“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与集合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3.细化过程,落实目标,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4 
以问题为主线,为了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掌握了新知识再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设置情境引出主题;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巩固练习夯实基础;拓展引申提升能力;总结概括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实施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置情境引出主题 前面我们讨论了“若p,则q”形式的命题,其中有的命题是真命题,有的命题是假命题,你能分别举一些这样命题的例子吗? 怎样描述p和q的关系呢?     
思考,联想  ①从学生能够感兴趣的“诗”引入 
②从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出发提出问题 
抽象概括 形成概念 
“若p,则q”为真命题,是指由p经过推
理可以得出q.这时,我们就说,由p可推出
q,记作pq,并且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问:为什么称为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呢?    怎样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含义呢?    若小明是嘉峪关人,则小明是甘肃人    若小明不是甘肃人,则小明不是嘉峪关人 例1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
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哪些命题中的 q是p的必要条件? (1) 若1x ,则2
430xx; (2) 若()fxx,则()fx在,上为增函数; (3) 若x为无理数,则2
x为无理数. 
(4)若yx,则x2
=y
2; 
(5)若两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①列举“若p,则q”
形式的命题,并判断其真假 ②观察、思考、概括 
③通过实例分析,建构新知(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  
  
 
    
   
 
      这是本节的重
点 ①在学生的最
近发展区构建
新知;通过具体的例子有助于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
解。 ②“pq”
与“p是q的
充分条件”,“q是p的必
要条件”之间是“三种表述,
一个意思”. 难点突破 
③必要条件的理解是难点。 
可借助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的
等价性,帮助
 
                    
             
                    
                             5 
相等; 
(6)若ba,则bcac. 
问:像在(3)(6)中p与q的关系应如何描述? 
练习1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哪些命题中
的q是p的必要条件? 
(1)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内错角相等; (2) 若x-1=0,则(x-1)(x+2)=0;  (3)若 2x,则3x 
(4)若x>5, 则3x; 
(5)1tan若,4
则 
(6)若ab, 则a.b=0    
    
  
 
  
 
④实践,用新知解决问题,分组回答
问题,提高学习积
极性 
   
理解必要条件 
  
④充分条件:条件是充足的,条件是足以保证结论成立的 
必要条件:必要就是必须,必不可少。 
巩固练习   夯实基 础 
       
例2用“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填空 (1) 
a = 0 是ab = 0的_____ (2)是sinsin的_____ 
(3)5a是0a的_____ 
(4)王昌龄的《从军行》中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两句诗,其中“破楼兰”是“还”的_____ 
 
练习2 用“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填空 (1)两圆半径相等是两圆面积相等的_____ 
(2)x2
>1是 x﹥1的_____ 
(3)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是四边形为菱
形的_____ 小结 
①pq,称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指向出去是充分,指向自身是必要) 
②充分条件:条件是充足的,条件是足以保证结论成立的 
必要条件:必要就是必须,必不可少。 
①思考,练习    
②思考判断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的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的关系      
③自己出题,加深理解 
①体会“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更一般的表述方式;   
②变换题型有助于了解学生“学会了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使后续教学更有针对性,让学生体会“形变质不变”   
 
                    
             
                    
                             



拓展引申提升能力     
例3下列问题中, p是q的什么条件? (1)0)2(:log2
1xp  1:xq 
(2)p:平行四边形形    q:正方形 解:⑴pq  p是q的充分条件 ⑵ qp   p是q的必要条件      
问:还有其它解法吗? 
  
  
 
  
从集合的角度分析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1)  (2) 
 
 
问:你能结合图1列举: (1) 使“q:x>1”成立的充分条件 找集合C,使 
(2)使“q:x>1”成立的必要条件 找集合D,使  
①探究、合作、交流        
②画韦恩图、数轴表示集合,借助图形的直观解决问题                      
③思考:  
?x>1    
x>1?     
①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的能力 ②从集合关系的角度帮助同学进一步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并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在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还可以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q p 0 1 

 
图1
3xxA
1
xxBA
xp:Bxq:B
Aq
p
是平行四边形xxA是正方形
xxBAxp:B
xq:ABp
q图2 B
CD
B
                    
             
                    
                             

A、B A B 
:,:pxAqxB,如果BA,那么p
是q的什么条件 在A中,一定在B中:p成立,q一定成立;
有它即可;不在B中,一定不在A中:q不成立,p一定不成立;缺它不行. 
文化背景:战国时期墨子所著《墨经》中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描述 
“有之必成立,无之未必不成立”  
“有之未必成立,无之必不成立” 
    
 
 
 
 
 
 
④感受数学知识的文化背景,古人的
智慧,加深对新知
识的认识   
 总结

括 加

理解 
知识内容:  ①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  ②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  ③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与集合的联系. 思想方法: 
观察、归纳、总结,探索发现,注意逻辑推理的合理性和严密性. 
作业布置:课本P
12 1. A组1(1)(2),2(1)(2),B组1(1)(2)    2.(选做):(填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①“ab”是“22
acbc”的__条件; 
②“AB”是“AB” 的__条件;(其中
,AB是集合) 
③设集合M={x|0<x≤3},N={x|0<x≤2},那么 “a∈M ”是“a∈N ”的____条件. 
④钱大姐常说“好货不便宜”,她这句话的意思是:“好货”是“不便宜”的______  
回顾本节内容        
 
  
 
 
  
复习本节内
容,加深理解               
巩固练习 加深理解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设计说明: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是一个开放性的知识交汇点,往往涉及其它数学知识或者其它学科知识,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有一定要求。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一概念,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较简单的问题,所以除了书本的例1和例2,又从课后练习和习题中选出了几道题,其中涉及到的其它数学知识较为简单,目的在于让同学们理解概念,掌握本节知识的应用方法。并希望能够通过较为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不要产生畏难情绪。课后,我将根据本节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下一课时的教学中作出调整和弥补,并在下一课时中,加强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环节的训练. 七.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若p,则q”形式的命题引入,学生能较
快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分析真命题的含义,引出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学生容易接受。通过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含义。通过以上的安排,使学生对概念有了较准确的认识。例1比较简单,概念的直接应用,练习1通过分组回答,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例2还是对概念的应用,形式稍有变化,在分析时紧扣概念“pq,p是q的充分条件”, “pq,q是p的必要条件”,学生掌握的较好。做完练习2,请了在前面答题较好的组给别的组出题,同学们想法很大胆,举了生活中的例子,讨论热烈,回答准确。到此处用时30分钟,完成了本节的重点,基本完成了本节的学习任务。例题3是讨论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与集合之间的联系 ,因为有图形,所以学生容易联系,容易
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学生举例                      定义:                例2(1)(2)    “若p,则q”形式的命题       pq                例3(1)                                     p是q的充分条件;                                                   q是p的必要条件                       
                        .    
                    
             
                    
                             9 
理解,不足之处是没有给学生时间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这种关系,这一点随着学习的深入可以再加强。最后引入战国时期《墨经》对两个概念的描述,领略我国数学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这一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目标也较好的实现了;作为教
师,我也在向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向努力。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高中数学人教A版课标版选修1-1第一章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_甘肃省优课”,所属分类为“高中数学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高中数学人教A版课标版选修1-1第一章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_甘肃省优课”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