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分解纤维素,微生物的分离
所属栏目:高中生物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二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山西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介绍了纤维素的化学组成以及纤维素在生物圈的广泛分布,由此转入到如何对纤维素进行有效利用的问题。说明了微生物能利用纤维素是因为能产生纤维素酶,因此对纤维素的利用离不开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研究。最后,教材点明了本课题的研究主题,即从土壤中分离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通过对课题中实验设计思路的深入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
二、教学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简单叙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刚果红染色法及其原理
(3)掌握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 2、过程与方法
分析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掌握实验操作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设计、完成实验,培养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简述纤维素酶的组成及作用。说出刚果红染色法及其原理 2.难点 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书
五、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
【活动1】阅读教材P27“课题背景”和“纤维素与纤维素酶”,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一)纤维素和纤维素酶
1、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多糖类化合物。
2、纤维素酶的组成及作用: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即
【活动2】阅读教材P28“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方法:刚果红染色法,该方法可以通过颜色反应直接筛选。
2、纤维素分解菌筛选方法的原理: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纤维二糖、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实验设计】
【活动3】阅读教材P28“实验设计”部分,完成实验方案流程图,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一)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
1、土壤取样
选择纤维素丰富的环境,依赖于生物与环境的互相依存关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相对提高,因此从这种土壤中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环境。 2、选择培养
(1)目的: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
(2)操作:将土样加入装有30ml选择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固定在摇床上,在一定温度下震荡培养1~2天,直至培养液变浑浊。也可重复选择培养。
3、梯度稀释 按照课题1的稀释操作方法,将选择培养后的培养液进行等比稀释101~107倍,之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4、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1)制备培养基:参照旁栏中的比例。 (2)倒平板操作。 (3)涂布平板:将稀释度为104~106的菌悬液各取0.1ml涂布在培养基上,30℃倒置培养,菌落周围会出现明显的透明圈。
5、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参照课本刚果红染色法,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一般即为分解纤维素的菌落
【活动4】阅读教材P29 “资料三刚果红染色法”,填表比较两种染色法的各自的优缺点: (二)刚果红染色法的比较
染色法 操作方法 优点 缺点
方法1
(后置染色法)
先培养微生物,再
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
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 操作繁琐。 刚果红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方法2
(前置染色法)
在倒平板时就加入
刚果红
操作简便,
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
1.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也产生模糊透明圈。
2.有些微生物能降解色素,形成明显的透明圈。
【活动5】阅读教材P28“资料一土壤取样”,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分解菌大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 2.为什么要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素分解菌?
生物适应一定环境,环境对生物具有选择作用,只有在纤维素含量丰富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才会高于其它普通环境,从而提高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率。
3.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人工设置适宜环境,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聚集。
滤纸应该埋进土壤多深?一般将纸埋于深约10cm的腐殖土壤中。
【活动6】阅读教材P29“资料二选择培养基”和栏旁培养基配方,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基属于液体(液体、固体)培养基。
纤维素分解菌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液体、固体)培养基。 2.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机制是什么?
以纤维素粉为唯一碳源,只有分解纤维素分解菌才能生存。
3.若设置对照实验说明选择培养的作用,应控制的变量是将纤维素粉改为葡萄糖, 4.为什么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的微生物?
在选择培养的条件下,可以使那些能够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得到迅速繁殖,而那些不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因此可以起到“浓缩”的作用。
【活动7】观看视频:观看“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视频。
对比本实验流程与尿素分解菌的分离实验流程有哪些异同?
尿素分解菌的分离实验流程是将土样制成的菌悬液直接涂布在选择培养基上;本课题通过选择培养使细菌增殖后,再涂布在鉴别培养基上。其它操作基本基本共同。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
1.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以及选择培养基是否筛选出菌落 2.分离的结果是否一致
【活动8】阅读教材P30“课题延伸”,回答: (四)课题延伸
1.为了确定分离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
2.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产生的葡萄糖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六、教学反思
本实验为设计性实验,通过让学生设计从环境中分离筛选纤维素酶生产菌的技术路线并予以实验,使学生学习并掌握从环境中分离筛选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原理和方法,理解选择培养基的原理和应用方法。使学生了解从环境中获得有用菌种的基本实验环节和技术路线方法;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事微生物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能力。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