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无彩的图画,无声的音乐
所属栏目:高中美术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湘美版高二美术书法第五课无彩的图画与无声的音乐-福建省 - 福州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第五课 无彩的图画与无声的音乐教学设计
(湘美版书法选修模块 )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与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关系,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 2.通过对王羲之《兰亭序》的赏析,引导学生掌握书法作品的欣赏方法,分析书法形式构成的要素,了解其对应的审美特征。
3.通过对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赏析,分析书法线条与笔法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书写技巧对情感的表现作用。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对隶书及楷书的系统学习,大部分同学对书法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尤其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了楷书的笔画特点及字体结构特征。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典书法作品的形式构成与审美范式分析。
教学难点:书法线条形式与审美特征的对应关系,书写技巧对线条表现以及书者情感表达的相关作用。 四、教学方法
运用讲授法、演示法、问答法、临摹法等教学方法,深度结合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五、教学用具
互动白板、PPT课件、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字帖、导学案、文房四宝等书法工具材料。 六、课时:一课时
2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教师播放中国文化纪录片《汉字》片段,让学生通过欣赏象形文字的演变进而了解文化的起源。
2.学生分组探讨,并给出讨论结果在纪录片当中看到的文字是甲骨文。
3.教师小结: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我们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字,这些古老的符号,记载着中国的历史,传承着华夏的文明。 (二)发展阶段——书法的审美比较
1.教师展示用四种书体书写的“有福之州”字例,学生分组探讨并分辨各自属于哪种书体。
2.教师请部分学生上台判断书体并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四首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片段,通过体会音乐旋律的律动来感受“篆”、“隶”、“楷”、“草”四种书体的风格特征。 篆书:平静舒缓;隶书:从容不迫;楷书:张弛有度;草书:奔放跃动。
4.教师简单介绍五种字体的特点
(1)篆书:包含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
(2)隶书:因字立形,扁方取势,左撇右捺,两旁舒展,上密下疏; (3)楷书:又叫“真书”、“正书”。由隶书演变而来,形体方正,笔划平直。规范也就是标准字体,用笔坚实,劲健有力,含蓄内敛; (4)草书:
3
①章草:字与字不相连,笔画中有明显的波磔,保存了隶书的“燕尾” 等许多特点;
②今草:“大草小草统称今草”,以中锋为主,侧锋取势,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用笔奇宕,抑扬顿挫,如同听节奏感极强的音乐。大草,笔势纵逸奔放,字形飞舞连绵,打破了以单字为单位的章法,小草点画精细严谨,字间少有连接。
教师播放云门舞集的《行草》片段视频,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比较舞者的舞蹈动作和律动与书法线条的审美互通之处。
(5)行书:起于汉末,晋代最为盛行;近于楷书而不拘束,近于草书而不放纵;笔划连绵,各自独立,不象草书连写使人不易认识,它介于真草二者之间。
(三)欣赏阶段——书法线条形式的分析
1.欣赏活动一:教师展示天下第一行书——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引导学生从线条的形状、质感、长度、方向、空间位置几个方面分组探讨与书法线条的表现。
《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
4
为“天下第一行书”。
2.教师重点讲解《兰亭序》当中的变化——“之”字最多无一似。 3.教师小结:
①线条形状的变化。书法的线条形状具有千变万化的特征,这些变化表现为线条的大小、粗细、方圆以及其中暗藏用笔起止、藏露、提按、转折等。
②线条质感的不同。书法的线条质感可以在浓淡、枯润、光滑、粗糙等视觉给人以厚薄、轻重、软硬以及快慢、疾涩等方面的暗示,从而得出力量感和运动感。
③线条的长度、方向、空间位置的变化。书法具有圆与方、向与背、开与合、连与断、松与紧、疏与密等视觉变化。
4.教师播放著名书法家王义军先生示范临摹的《兰亭序》局部片段的微课,以此让学生直观感受书法家在模拟古人书写时的运笔节奏和韵律。
(四)实践阶段——书法线条的情感内涵
1.欣赏活动二:教师展示颜真卿的代表作,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讲解书写背景,提示学生从作品的线条角度去体会作品的情感内涵。 《祭侄文稿》:作于唐乾元元年,是颜真卿为追悼亡侄季明所书写的草稿。时值安史之乱,颜真卿兄长颜杲卿父子挺身而出,坚决抵抗叛军,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侄季明正当英年,归葬时仅存头颅。在这种背景下,颜真卿心情悲痛激愤,因此作品字势飞动,遒劲郁勃,成为千古绝调。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5
2.请学生通过比较讨论,谈谈对《兰亭序》和《祭侄文稿》两幅经典书法作品的不同感受。
3.教师小结:纵观以上两篇名作,一悲一喜,其显著的特征是作者的情感对艺术作品魅力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是特定的人、特定的事、特定的情感和气氛下,造就了特定的不可再造的作品。《兰亭序》用笔上中侧并重,藏锋露锋结合,不急不励风规自远,尤其是作品中的二十个“之”字各不相同,通篇以变化取胜。《祭侄文稿》用笔以藏锋为主,纯用外拓法,骨力遒劲,柔中见刚,时现渴笔,郁勃苍劲,铁画银钩,富有篆意,通篇以情感取胜。
4.教师现场投屏书写示范临摹颜真卿《祭侄文稿》当中的“震悼心颜”四个字,引导学生体验感受作者在书写这个部分时的情感流露。 5.教师让学生现场用斗方的章法形式尝试临摹颜真卿《祭侄文稿》“震悼心颜”局部,着重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线条速度和节奏这个角度去体会作品的情感内涵。
6.教师展示学生的临摹作品并让学生参与自评和互评。 (五)总结与拓展
1.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但不能只从线条的美感去认识书法,书法的美感有五个基本构成要素(结体、笔法、内在情感、章法、墨法),欣赏感受学习书法艺术,应该从五个方面去整体把握。 2.教师课堂总结:
篆隶草楷行, 五体辨分明。
6
形质韵律构, 点画藏深情。 既为无彩画, 亦是无声音。 共享书法美, 传承华夏魂。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但历代书法家们不以书写技巧高超为能事,而是把书法作为自己人格化的重要外在体现,他们的终极追求是——书以载道。 八、板书设计
无彩的图画与无声的音乐
(一)书法与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关系
(二)王羲之《兰亭序》书法形式构成要素及审美特征 (三)颜真卿《祭侄文稿》书法线条笔法技巧及情感表达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较好的实现了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教师也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特别是深度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手段,让原本枯燥深奥的书法课堂显得轻松活泼生动有趣。总体来说较好的贯彻了美术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以及美术核心素养的五大要求。整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学习的主动性体现的比较充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课程的容量上稍显太满,学生的练习体验时间略短,今后可以再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适当精简内容,争
7
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主动探究、深度思考。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