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广西 - 玉林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3228566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广西 - 玉林

视频标签:伟大的抗日战争

所属栏目: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广西 - 玉林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一部抗战的历史就是一部团结的历史 
-------------人民版《伟大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课的课题是《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三部分内容。对于这一要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战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玉林高中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拥有较为扎实的基础,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情感上具有较为正确的价值观,但容易偏激。对历史的把握和分析能力还有待于指导和帮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需要培养,因此教师需要把握好课堂节奏和知识容量。 
近年来,在抗战史的研究中,一方面国民党的抗战态度及其表现获得了客观的展现,另一方面抗战时期的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研究也有了较为明朗的表达。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讲话指出,抗战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体现,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认为,抗战精神主要内涵是“拼搏、奉献、团结、自强”的八字精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新华也指出,抗日战阵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团结奋斗的精神”。基于史学研究的成果以及对课标的理解,抗日战争作为近代反侵略专题的重点内容,其核心是全民族团结抗战,要在“团结”两个关键字的解析中,彰显民族精神和抗战精神。 
据此,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设置认知冲突的情境,引导学生理性看待抗战史的问题,形成对‘一部抗战史就是一部团结史’的理解。同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理想。”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坚持基于课标、基于学情、基于史学研究新成果的“三基”原则,对教材资源在内的各类课程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践行“一课一中心”、“一课一灵魂”的教学设计理念,因此,本节课以“团结”为中心来统领全部内容,以此展现一个特别的视角“团结就是力量--------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为达成目标,整合教材,利用资源,设计了“为什么要团结--------团结源于现实”、“怎样实现团结------------号召争取团结”、“团结的力量-------和平必胜、正义必胜、人民必胜”,最后,“提升认识,引发思考------感悟抗战”。在具体通过四个环节来推进教学,实现目标。  
第一个环节:通过史料的呈现与解读,引导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团结的必要性 
内部分裂-----乘虚而入------选择抗击,就必须团结  力量悬殊-----敌强我弱------选抗抗击,就必须团结 素养差异-----技不如人------选抗抗击,就必须团结 
         民族浩劫-----民族灾难------选抗抗击,就必须团结 
第二个环节:通过史料的呈现与解读,对教材主干知识梳理与思考----怎样实现团结 
号召团结-----共产党首先举起民族团结的大旗 
         争取团结-----中共对国民党等爱国将领的争取        
走向团结-----两党的努力和互动促成统一战线       扩大团结-----从民族的团结到全世界的大团结 第三个环节:通过史料的呈现与解读,引导学生总结与归纳:团结的力量-----和平必胜、正义必胜、人民必胜”。 
两个战场的配合------国共合作的胜利         
 
                    
             
                    
                                     军民联合的抗敌------军民团结的胜利          中国与盟军合作------国际合作的胜利          意德日等国投降------世界团结的胜利 
第四个环节:师生探讨的方式、在民主与开放的氛围中理解抗战的精神------感悟抗战 
本课设计以历史新课标为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理解历史。同时,给学生留下探究和思考空间,以促使学生继续进行课后的探究扩展。  
【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问题:上述标识含义是指什么?其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设计意图﹞以长城图案组成展现胜利的“V”字,体现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庆祝,亦代表中华民族组成的钢铁长城,共同抗敌。图案上方为五只象征和平与希望的和平鸽由远及近展翅飞翔,表现对历史的纪念、对和平的向往,也象征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在血与火的洗礼后重生,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未来。引出“一部抗战史就是一部团结史”  
 
第一个环节:通过史料的呈现与解读,引导学生回到历史现场---------团结的必要性  
阅读下列材料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2年,一·二八事变 1932年,东北三省沦陷 1933年,热河省沦陷 1934年,察哈尔省沦陷 1935年,华北事变 1937年,卢沟桥事变 
问题: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日本为什么能如此顺利地侵占半个中国? 
﹝设计意图﹞让学生懂得如何分析问题、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诸如内因与外因,主观与客观等方法,进而过渡到对中日两国国情的分析。 
 
材料一     
      1927年夏——1935年,国共内战爆发,共有五次大规模的“围剿与“反围剿”激烈较量,形成国共的对峙。 
     从 1929年——1930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 “蒋桂战争”、“蒋冯战争”、“中原大战”等三次大规模的军阀战争,特别是中原大战,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波及二十多个省、死亡30多万人。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分析,中国的内争、内耗、分裂给日本可乘之机,长驱入侵中国,频频占领中国领土。要打击日军的侵略,必须结束内战,团结一心。 
 
材料二        项目        中国       日本    国力 
工业总产值    13.6亿美元     60亿美元  生铁产量    95.9万吨(含东北)    239.7万吨  钢产量    55.6万吨(含东北)     635万吨  石油产量    0.02万吨     39.3万吨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10%  
   80%  
  
军力     陆军   182个师,200多万    (几乎无后备役)  
  448.1万  
(含可迅速征召的后备役)  
   海军  
 100余艘,约6万吨且都是旧式的   近80万吨,其中航母6艘  
   空军  
 共600余架,其中作战飞机305架    陆海军航空兵近2700架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 【日】石岛纪之《中国抗日战争史》 
问题:(1)在如此实力面前更需什么因素加入? (2)在你看来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物力不足的情况下,只有聚集全民族力量,才能保证战争的胜利,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国共合作的必要性。运用教科书的表格,既是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开发和利用教材的体现,也是计量史学的关注,积累一种历史意识和学习历史的方法-----用数据说话。第二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旨在使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使“现实在场”。 
 
材料三 
中国 
日本 
战时国军士兵90%以上是文盲,无科学常识者几占99.9%。新兵入伍后半年,还不知如何瞄准,如何使用表尺与目测距离,大多数士兵打仗时只是胡乱扳放„„士兵“不仅体格孱弱,而且状似低迷,不堪教练。师部的办法,即是抽调各营连可堪训练的士兵,组织突击队,集中训练,其他的则归各部队看管,也谈不上训练,只希望来日作战时在山上表现人多”。  
-——王奇生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国民政治》 2010年311—315页 在被俘和击毙的日军官兵身上都能找到《步兵操典》小册子„„书上勾画的重点和读书心得比比皆是,足见日军官兵研读此类书籍所下的功夫非同一般。日军士兵能升为准尉或曹长的,皆是能把部队教程背得滚瓜烂熟之人。„„用兵行阵时,上至将官,下至士卒,俱按战术战斗原则作战,一丝不乱,令敌人不易有隙可乘。   
——沈克尼《侵华日军作战训练的依据——步兵操典》,《轻兵器》2010年第9期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驳斥一些抗日“神剧”中每个中国士兵如何“威武”、“超猛”、“厉害”,让学生懂得尊重历史,另一方面让我们知道,严峻的现实更需团结才能战胜敌人。 
 
 
                    
             
                    
                            材料四 
人体细菌实验
 
问题:面对日军“亡我中华、毁我家园 毒我民众、杀我同胞”的现状,国人心情如何?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这一惨剧? 
﹝设计意图﹞面对民族浩劫,国人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利用抗战时期的一副对联来说明:“感时□溅泪,恨别□惊心”更是表达这一思想:“安史之乱时杜甫逃难,还到处可见花鸟,而今日本鬼子狂轰滥炸,连花鸟也葬身火海,无踪无迹。花鸟都看不到了,叫我怎么写得出呢?”。空出这两字,无字胜有字,无声胜有声,是对日本侵略造成“国已不国”“家已不家”的愤怒控诉。由此得出“我们只有选择抗击、选择团结才是出路”。 
 
第二个环节:通过史料的呈现与解读,对教材主干知识梳理与思考----怎样实现团结  
材料五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率先提出“以武装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抗日救亡主张。中共中央号召全国民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自己武装起来,“真正地进行革命的民族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中共中央还在有关决议中特别要求当时的满洲省委加紧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来反抗侵略,加紧组织军事力量进行游击战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打击。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2年4月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 
﹝设计意图﹞在民族危难面前,在国民政府不抵抗面前,在蒋介石抛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面前,共产党首先举起号召团结的大旗,突出共产党人的表率作用、模范行动。 
 
材料六 
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后,共产党即发动上海市各阶层人民,积极援助国民党十九路军,抵抗日本侵略军对上海的进攻。1933年国民爱国将领冯玉祥与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军血战五个昼夜,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全国同胞和国民党爱国将士,同共产党和工农红军一起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同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设计意图﹞争取团结----共产党对国民党等爱国将领的争取    
 
 
                    
             
                    
                             
材料七 
1935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三条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一是由曾养甫、谌小岑出面,通过翦伯赞、吕振羽与中共北方局以及长江局代表谈判。二是通过宋庆龄、宋子文派以牧师身份活动的中共党员董健吾秘密到达陕北,向中共中央转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三是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谈判。 
﹝设计意图﹞一直以来,我们认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都是中共主动并最终建立的,而事实上国共合作应该是互动的过程。史料表明,早在西安事变前,国民政府就表现出主动的一面,预计了合作的可能性及其方式,这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革命”,通过这则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的面貌,给了学生全面、准确的认识,要求学生不再去死记硬背模式化的固定结论,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得出自己对相关历史问题的见解。摆脱思维僵化的定式,真正做到论从史出,寓论于史、史论结合。这体现了史料运用在教学中的一项功能:证史,并且基于史证,勇于创新思维。 
 
﹝总结﹞ 
 
团结
农民
工人
共产党
学生
商人
少数民族
国民党国际
友人
华侨
团结凝聚力量
     
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沦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不断扩大团结面、汇集正能量,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共同抗敌。 
同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从民族的团结到全世界的大团结,为整个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基础。 
        
 
                    
             
                    
                             
第三个环节:通过史料的呈现与解读,引导学生总结与归纳:团结的力量-----和平必胜、正义必胜、人民必胜  
材料八 战役 国民党方面 
共产党方面 
成果 
忻口战役 第十四集团军的4个师外加两个旅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一二九师 收复7座县城,切断张家口至五台、代县间交通线、炸毁飞机20多架 
台儿庄 战役 第二十军团军 
第一二九师 
毙伤日军万余人,击毁俘获敌战车40余辆,野重炮70余门,装甲车70余辆,汽车100余辆。 
万家岭战役 第二军、第十一军、第五、九战区所属部队,约110万兵力参加会战。 
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一一五师、新四军第一、
第二、第三、第四支队 
日军106师军团大部被歼 
平型关大捷:共和合作的典范:共有11个军对进攻平型关地区的各路敌军的分路英勇抗击 
 
﹝设计意图﹞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相互配合,共同作战--------国共合作的胜利。         
 
材料九  
 
第三十八集团军中央军第五军奉命主攻昆仑关,1939年12月18日凌晨战斗开始打响,12月30日第五军第三次攻克昆仑关,歼灭第21旅团(联队)5000余人,21旅团班长以上的军士官死亡达85%以上,击毙敌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 
在1939年12月至1940年1月的昆仑关战役中仅宾阳县民众收购军粮135万公斤,并组织6万多人军运队,慰劳队将4万多只粽子及无数慰劳品送往前线和伤兵医院,妇女自备布料做的军鞋一万五千余双,以及甘蔗、饼干送往前线。宾阳县人民还组织了四个游击队中队,直接参加昆仑关战斗和截击日寇的粮食搜索队。 
在八年全面抗战中,广西总共征调100万兵员„„在全国各省中,广西广西输送兵员总数仅次于四川,而按省内人口所占比例则为全国第一;抗战期间,广西还动员和组织民工200多万人次投入各种劳役,为抗战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广西日报,2015.8.14   
﹝设计意图﹞地方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扮演着服务和增彩作用,适时适地选用地方史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不但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能更加发挥史学独特的育人功能作用。同时更能反映材料的主题“军民联合的抗敌----军民团结的胜利”。 
    
 
                    
             
                    
                              
材料十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府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派遣的出国作战部队。它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这里,见证中国远征军的壮烈》载于《看世界》2011年 第14期。 
﹝设计意图﹞ 中国与盟军合作----国际合作的胜利,教师还补充苏联红军南下,与中国军队共同歼灭日本在东北的部队。 
 
材料十一           
1943.9意大利投降1945.5
德国投降
1945.8
日本投降
 
﹝设计意图﹞意德日等国投降--------世界团结的胜利 
 
 
第四个环节:师生探讨的方式、在民主与开放的氛围中理解抗战的精神------感悟抗战 
▲要牢记觉醒才有抗争,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实现精神上的觉醒和人民的团结,才能形成磅礴伟力。开展阅兵,有利于铭记历史经验教训,透过历史的迷雾看清真谛,更加心明眼亮,更有战略定力。 
▲我们自己为什么应当重视这段历史,很大程度上恐怕是因为这段历史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是不可忘却的。因为它印证了一个道理,即当一个国家的国民被广泛动员起来,具有了一定的民族主义觉悟之后,任何列强都不可能轻易地征服它。近百年来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多少次,没
 
                    
             
                    
                            有哪一次不是以割地赔款或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为代价。而这一次所以不同,就是因为民众开始关心国家的生死存亡,并且有了影响政府的力量。从这一点出发,纪念这段历史,无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国人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尤其是可以从中看到中国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希望。 
▲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来之不易,是各族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只有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才能有中国得大发展,只有世界人民的大团结才能有世界得大发展。 
▲70年前,抗击日寇、卫我中华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激励下,中华儿女团结起来,“拼将十万头颅血、敢把乾坤力挽回”,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浴血奋斗,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又成为我们当代的共同愿景。在这一愿景的感召下,全国人民必将更加团结一致、更加奋发图强,投身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取得更加辉煌、更加举世瞩目的胜利和成就,必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学反思】 
上海著名历史特级教师包启昌就提出了“一堂课一个中心”的教学理念。他认为一堂课可以有多个重点,但只能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像一个“拎攀”,使得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系统性强,逻辑严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历史特级教师李惠军老师认为能否设计好一节课,关键前提在于“寻找统摄历史课的灵魂”,继而提出了“一课一灵魂”的教学理念,主张课堂教学要突出真正的历史“灵魂”。正是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我整合了教材以及各类课程资源,以“团结”为中心,“统摄”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让这节课有线索、有中心、有高度、有灵魂,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历史认知和历史思考。 
为了让突出这节课的“灵魂”,本节选择史料教学。史料教学不是单纯的史料堆积的教学,而是从教学目标出发,合理有效地选择史料,让史料为教学目标服务。这里还涉及如何利用教材资源的问题,我的处理办法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直面教材中的陈旧的观点和“盲点”,设置能够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和史料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适当引入地方史。二是避免教学的简单重复,学生在初中已学了的不讲,学生经过自主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与本课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也不讲。出于教学目标的考量,要善于遴选和删减教材中的内容,还根据需要,增添相关的教学内容,为此本课补充了大量的辅助史料,帮助学生深化理解相关的学习内容。本节课的设计致力于“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主题,追求相对全面、相对真实的历史过程的再现,进而自然地让学生感受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实现历史的过程与方法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就史料运用而言,本课也出现了如下两个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些内容未能让学生完全读懂、读透,节奏有些匆忙;部分同学因为阅读因素,不能很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正说明,流畅有序的史料教学,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学生要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二是史料与设问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性,史料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撑,问题有效地挖掘了史料的价值。这就要依赖教师的学养功力,以及学生在课堂上持之以恒的熏陶和习得了。 
历史教育的目标决非简单地“知道”或者是“分析”,他的社会功能之一或者是最高境界应该是在形成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潜移默化作用。而这种“怡情”、“励志”和“升华”的生成,既非诵经布道,亦非生搬硬套,更非一蹴而就。它应该是见诸于平时,着眼于平实,关注于平事,当然,最终还要落脚于“感化”。所以,我在结束语中说了下面的一段话,我不能说这是最恰当的,只是想说要关注历史教育在这方面的社会功能。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伟大的抗日战争”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广西 - 玉林”,所属分类为“高中历史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广西 - 玉林”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3228566】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322856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