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vip会员 | 优质课网_收录全国及各省市最新优质课视频,说课视频,名师课例实录,高效课堂教学视频,观摩展示公开示范课视频,教学大赛视频!

在线播放:部编教材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滨州)

联系本站客服加+微信号15139388181 或QQ:9899267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视频简介: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滨州)

视频标签:预防犯罪

所属栏目:初中政治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教材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滨州)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部编教材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 预防犯罪(滨州)

《预防犯罪》创新教学设计
课题: 预防犯罪
章节:部编教材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课时设计        

 课程标准
(要求)
  《课程标准(2011)的具体要求思想品德》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知道不履行
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学科素养
(核心素养)
  1. 本课核心内容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预防违法犯罪。
  2. 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种类,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的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二框。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学情分析 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态度上有偏差;青少年学生法治观念尚未牢固树立,一方面,学生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又对法律、犯罪等知识了解不多,法治观念淡薄,如果没有接受相关的法治教育,极易造成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青少年学生易受环境影响等心理特点及由此产生的某些不良行为,青少年学生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经常会“不拘小节”“打错不断,小错不犯”,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提高认识,进行纠正,就又能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教学目标
(学生角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远离违法犯罪
【教学难点】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
教学方法 教法:直观演示法     案例教学法    讨论法
 
(教法、学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讨论法
课前准备
  1. 教师课前了解学情。了解学生对法律、违法犯罪等相关内容的已有认识,在课前做一次问卷调查,以便了解情况,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了解学生中存在的常见不良行为,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 查找并阅读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民法典等相关条款;搜集相关的典型案例与素材。
  3. 学生准备,反思自己是否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搜集犯罪案例;阅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部分章节。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温故知新  导入议题
我们共同回顾违法行为分类。按违反法律类别分为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刑事违法。行政违法与民事违法对社会危害较轻又称为一般违法,刑事违法对社会的危害严重,称为犯罪。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犯罪行为,知道其定义和基本特征,了解刑法和刑罚,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已有知识,铺垫新知,过渡自然,衔接连贯,学生容易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便于新知识的学习。
【板块二】情境引思  探究议题议题(一):熟知犯罪行为
活动1:案例分析(一):
视频播放  “疫情期间在公共场所吐口水” 思考:该行为使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
教师归纳:可能是一般违法行为,可能是犯罪行为,行为特点不同,性质就不同。我们
共同看一下这两种行为各有什么特点?其共同点是什么?有什么联系?绘制表格对比。
  关系 一般违法 犯罪  
共同点
  1. 都是违法行为
  2.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3. 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对社会危害 危害不大 危害大
             
 
  同点   情节轻微 情节严重  
违反法律 《刑法》之外的法律 《刑法》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或行政制裁 受刑罚处罚
联系 他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活动2相关链接:犯罪行为的三个基本特征及特点: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最本质的特征;刑事违法性→ 法律标志;刑罚处罚性→ 法律后果。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呢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
准。
活动3案例分析(二)
浙江余姚因台风菲特酿成洪灾,许多灾民连饭都吃不上,社会各界纷纷对该地施以援手进行救灾。在救灾中,却有一小部分灾民对救灾物资进行哄抢,导致别的灾民无法得到救助,影响恶劣。涉嫌哄抢救灾物资的一名男子已经受审,在法庭上,他称,他哄抢救灾物资也属无奈,当时,他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了。他似乎怎么也想不到,为了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争口吃的,不过抢了几袋饼干,怎么就犯法了呢?
  根据《刑法》第293条第一款第4项: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
重的,寻衅滋事罪有上述行为的,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思考:部分灾民抢了几袋饼干,是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学生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犯罪行为的三个基本特征,知道它们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活动4:案例分析(三)
通过“蛙宝网”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并定期举办“签到收益翻倍赚”等活动,骗取集资参
与人信任,持续进行非法集资。
    2020年10月9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孙文、高宇星集资诈骗案一审公开宣判, 被告人孙文犯集资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一千万元,被告人高宇星犯集资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六个月,并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一千万元;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依法处置后,按比例返还集资参与人;不足部分责令二被告人继续退赔。
思考:1、以上对被告人的宣判中,分别采用了哪些种类的刑罚?
2、你知道我国刑罚还有哪些种类吗?学生活动:阅读案例,自由发言。
悟理:刑罚是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手段,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罚金、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管制、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议题(二):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案例分析: 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思考:(1)有人说,陈某是个特例,年龄小的人一般不会犯罪,即使犯了罪也不会受到刑罚处罚。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
(2)绘制出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从中我们明白什么道理?            (3)分析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对此,我们应该怎样做?(小组讨论)
(4)结合陈某案例,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答案提示:(1)阅读P55相关链接可知,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刑罚处罚的观点是错误的。
(2)交损友→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偷窃财物等→拦路抢劫→被判刑。
预防违法犯罪,要杜绝不良行为。
  1. 原因:自己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思想方面)——增强法治观念,提高道德水平。
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不能抵制诱惑等。(行为方面)——自律,遵纪守法,明辨是非。
  1.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情境拓展  升华议题:
活动1:法律草案展现:未满14周岁将不再是挡箭牌,刑事责任年龄拟调整: 12-14岁故意杀人负刑责!
2020年10月13日-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会
上亮相的诸多法律草案条文备受瞩目,其中包括,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拟降至12周岁,拟将冒
名顶替上大学行为认定为犯罪,拟对暴力袭警行为增加单独的法定刑,等等。
12至14岁故意杀人等犯罪或将负刑责。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13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拟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
草案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
同时,草案统筹考虑刑法修改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关问题,将收容教养修改为专门矫治教育。草案规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
 
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年龄小也需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年龄不是我们为所欲为的保护伞。)
活动2:熟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和第三十四条规定,明确杜绝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设计意图: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我们划清了是非界限,标识了生活中的“雷区”)
活动3
教材拓展:不良行为的矫正
(1)青少年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2)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3)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良行为,并给予教育引导;(4)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活动4
实践活动:矫正不良,成就完美
指出自己生活中的恶习或不良行为,并制定整改措施,教师监督,日后再对比今昔,重行为效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落到实处,检验自身行为,改正不良行为,杜绝违法犯罪。)
 【板块四】情境归纳  内化议题: 
布置作业  阅读感悟P(56):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谈感悟体会,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了解罪与罚
预防犯罪
                加强自我防范  预防违法犯罪
教学反思 本课题我采用议题式教学法,讲明知识点后,紧接着列举案例,进行分析,及时的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例如,讲完犯罪的基本特征,出示
了“部分灾民争抢几袋饼干,是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很好的巩固了新学的内容,学生把握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讲完刑罚 ,出示了第二个案例,“南京蛙宝案的一审判决”采用了哪些刑罚?除此外还有哪些种类?议题式运用最好的我认为是第二模块的学习,分析陈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层层设问,环环相扣,明确了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问题设计过程中,不断渗透法律案例和法律条款。同时结合学生自身行为修正,实行了三维目标。
本节课开课视频,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整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比较严肃的基调,这样学生能随时正视自己的行为。
整节课,案例、探究、升华、落实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节奏紧凑,课容量丰富,目标达成率高。
但是,本节课内容安排太多,时间上太紧,在环节的过渡上语言需要再雕琢。另外,整个课堂教师不是很连贯,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需要继续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积累经验。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 -----更多视频请在本页面顶部搜索栏输入“预防犯罪”其中的单个词或词组,搜索以字数为3-6之间的关键词为宜,切记!注意不要输入“科目或年级等文字”。本视频标题为“部编教材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滨州)”,所属分类为“初中政治优质课视频”,如果喜欢或者认为本视频“部编教材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滨州)”很给力,您可以一键点击视频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钮,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观看。优质课网 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您的支持,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有问题请【点此联系客服QQ:9899267】 -----

优质课说课大赛视频
关闭
15139388181 微信:15139388181
QQ:989926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优质课网_手机微信
加入vip会员
如何观看本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