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子衿
所属栏目:初中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子衿》湖南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子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2.品读诗歌,体会主人公感情。(重点) 3.同主题诗歌拓展阅读。(重难点)
4.读写结合,学习诗歌表达“思念”的技巧并仿写。
(设计理念:一首诗歌的教学应贯穿并落实诗歌教学的整体教学理念,既注重考标对诗歌阅读的目标要求,注重对学生基本阅读技能的迁移训练,也注重诗歌对学生精神气质的文化熏陶。真正实现由“课内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通过课内的课例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学习。)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听读课文
(设计理念:播放朗读视频,画面与竖排书法兼而有之,让学生首先感受到古诗词之韵味美和意境美,营造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展示学习目标。
(设计理念:带着目标去学习,让学生知道诗歌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二、读背诗歌
1.走进作品,积累《诗经》常识。(屏幕展示,学生齐读)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名称、年代)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内容角度)
2.读背诗歌。(屏幕展示原文,把节奏标明,重章叠句中换了的字词均用红体字显示,让学生一目了然)
活动设计:
挑战一:读准字音、节奏,不增不减。 挑战二:一分钟内能背诵。
参赛课教学设计
2
(设计理念:以活动形式逐步推动教学进程,让学生在挑战中获得知识,获得成就感。教师巧妙借用班级量化评比中凡是挑战者均有加分的制度,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上进心,激发学生团队意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互动的和谐与教与学的快乐,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快速完成目标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当堂完成任务,尽量不留课外作业,把大量时间还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学理念。)
附:子 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三、译读诗歌
(设计理念:读懂诗意是诗歌鉴赏的基础,让学生借助课本注释自主翻译诗歌,划出疑惑处,而后小组合作交流解疑,最后全班交流,进行挑战。本诗是“课外古诗诵读”篇目,课本注释较详细,而且还有内容解说,给学生自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教师只需在教学中注重根据学情,适时将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习配合进行,当学生自主学习方式能够独立完成时,就不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习方式的选择根据课本实情、学情实情而定。)
1.疏通词句,把握内容。
提示:诗歌翻译与文言文直译法不同,诗歌翻译应尽量注重诗歌的韵律美、语言美。
第一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译句: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第二节: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译句: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第三节: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句:独自徘徊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
参赛课教学设计
3
(此环节也采用挑战方式促进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本注释,充分调动积累完成。诗歌内容和翻译用屏幕展示。)
2.小结: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四、品读诗歌
(设计理念:设计一个主问题,带动学生对其他相关问题的思考和品味。) 1.诗歌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感情?(思念)(屏幕展示) 归纳:《诗经》中写爱情的代表性作品。
2. 怎样把这种思念之情表达出来的?(学生先独立思考,而后可以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时互相补充,归纳要点。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板书,最后总结时,屏幕展示。)
归纳:
1.结构上重章叠句。
2.借代。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皆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3.夸张。 4.心理描写。
五、拓展阅读(同主题诗歌)
(设计理念:同主题作品阅读,学习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学会借助提供的注释,能读懂诗意,体会主人公情感,品味探究表达技巧。)
(一)同主题拓展阅读一:《静女》(《诗经·邶风》)(指导学生阅读《学法大视野》P46)
1. 自主阅读
2. 理解诗意。(学生先自主翻译,不懂之处小组合作交流,而后全班开展挑战活动,相互补充)
3. 品味探究写法。 4. 与《子衿》写法比较。
(学习方式:屏幕展示这首诗歌,并且提供帮助学生理解诗意的注释。学生先自主学习,不懂之处小组合作交流,而后全班开展挑战活动,相互补充,老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归纳板书。)
(二)同主题拓展阅读二: 《相思》(王维) 1.屏幕显示诗歌和译文,学生齐读。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