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平面镜成像
所属栏目:初中物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_陕西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_陕西省优课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平面镜成像
学科年级:
八年级物理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光的反射规律后的一节实验探究课,所研究的现象与规律非常贴近生活。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启发下,自主合作交流经历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是本节教学设计应着重关注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重点培养设计实
验和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的能力。
2、学习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确定虚像的位置 ,比较像与物
的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
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对实验操作有浓厚的兴趣,而对探究物理原理、性质及规律等,有些学生并不感兴趣,教师要在实验的基础上加以引导。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交流评估。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实验设计与操作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故事导入:
(出示“猴子捞月亮”的图片) 同学们都听过“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吧?小猴子以为月亮掉到井里了,叫来其他伙伴一起捞月亮,能捞到吗?为什么?
学生都知道捞不到,是倒影,以此引入新课《平面镜成像》。
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趣。
一、 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活动:观察平面镜中的像
请同学们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脸,思考下列问题: (1)像处在什么位置?
(2)脸到平面镜的距离增大时,像的大小是否变化? (3)脸到平面镜的距离增大时,像到镜面的距离是否有变化?
(4)眨右眼时,平面镜中的像也眨右眼吗?
学生回答问题时可能会有一些异议,例如第二题,有的同学认为像的大小不变,有的同学认为像变小了,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生拿出小镜子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
这些问题只是为了引起研究兴趣,为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的“提出问题”作必要的铺垫。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
教师总结: 平面镜成像时,
①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是否相等?
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各小组长汇总学生提出的问题)
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
③平面镜成的是怎样的像?虚像还是实像? (2)猜想与假设 „„
(3)设计实验:
学生代表全班交流时,跟着学生的步骤,教师点拨引导如何移动蜡烛,如何判断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提示做标记时在内侧,两边都要在内侧,用
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学生阅读课本P77页,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小组间的方案交流。 小组间交流完后进行全班交流。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直线把像与物的位置连起来,测出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计入表格,移动位置,重复试验。 (4)进行实验:
教师巡回查看、指导。
学生三组实验结束后,教师补充实验步骤:
1、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 2、每次实验中已经把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对应点连起来了,观察,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有怎样的关系?
(5)分析论证: (6)得出结论: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观察。
学生分小组小结实验,得出结论,最后全班交流。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的能力。
(7)交流评估: 1.为什么用玻璃板而不直接用平面镜?
2.实验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验证什么?
小组合作交流,回答问题。
课堂小结、练习:
思考题:
猴子捞月时,井水深10
米,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3.8×108
米,猴子从水中看到的月亮到水面距离是多少米? 作业设计: 投影出示,学生思考,
回答
七、板书设计
平面镜成像
1、提出问题 2、猜想假设 3、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 5、分析论证 6、实验结论
等大 等距 垂直 虚像 7、交流评估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