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平面镜成像
所属栏目:初中物理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沪科版第四章第二节《平面镜成像》福建省优课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沪科版第四章第二节平面镜成像-福建省优课
教学设计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课题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
日期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光学的重点内容,教材首先通过图片引入实验探究的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要求学生能够经历独立的实验操作,学会观察、分析和总结的方法。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能力。受生活中视觉的影响,平面镜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学生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接触物理课程仅八周的八年级的学生,平面镜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但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在学生的脑海中还只是一个模糊且不成熟的印象。通过前面光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懂得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学生初学物理对实验探究兴趣较高,喜欢动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本节课尽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较多的讨论分析机会、动手机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漳州市华侨中学教学设计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平面镜是所有学生都熟悉的物品,限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关键是提炼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的应用,必须对大量的平面镜成像的事实进行研究。以生活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通过实例提出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大胆的猜想假设、围绕实验目的选择合适仪器、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分析证据得出科学结论、交流试验中的得失优缺点、评估实验方案等一系列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探究的整个过程,为以后独立探究学习铺平道路。探究学习中,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实验方法、过程进行评估交流,增进学生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发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平面镜成像实验器材一套;大平面镜一块; A4规格方格纸一张;A4白纸一张;水笔一支;铅笔一支;小平面镜一块。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复习提问
引入
复习
1.小孔成像光路作图,提问小孔成像特点和原理。
2.请同学们在老师发的纸上完成光的反射光路作图,并回答反射类型和作图步骤。 提问:
1.镜面反射能成像吗?漫反射呢?请大家利用身边的物品观察一下。 2.镜面可以成像,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平面镜找到你的像,当你远离或靠近平面镜时,仔细观察你的像的大小、位置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观察 回答
动手、 回答
观察,回答
大小相等,左右相反,近大远小,距离相等„„
回顾上节课的知识,为后面成像为虚像做个铺垫。 镜面光路作图,为后面总结成像特点打下伏笔。
动手探索,激发学习的兴趣。
观察 思考 分析 讨论
使学生产生疑问,吸引注意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根据观察能不能说一说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1.提出问题
根据大家的讨论,我们挑选一些问题来研究,如:像与物的大小、位置关系等 2.猜想与假设
a.像与物是等大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b.像是“近大远小”的,还是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3.制定计划并设计实验 实验设计指导,引导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如何确定像的位置?(2)怎样判断后面的蜡烛与像已经完全重合?
请同学总结实验方案,明确实验器材
老师演示实验基本步骤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老师巡视
5.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请有代表性做法的小组上台演示,说出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PPt显示正确结论
交流,讨论
思考 回答
观察,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交流、归纳、回答 观察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台前演示,交流,总结实验结论
由此引入“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
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体验大胆地进行猜想,说出猜想依据。在学生强烈求知的情绪中进入下一个环节。并告诉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将会逐步验证同学们提出的其他猜想。
学生动手前,明确实验方法、目的,让学生养成有目的观察的习惯,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通过此实验可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等效替代法”。
使学生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尝试选择所需要的器材
锻炼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具有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的意识
二、平面镜的应用:
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知道哪些地方有平面镜?平面镜的作用都有哪些?
PPt显示生活中的平面镜
思考 回答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回归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
思考、交流,
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同
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八、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让学生回答“探究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探究的问题
实验方案
(1)我们怎样确定像的位置? 移动蜡烛B,使蜡烛B与蜡烛A在镜中的像重合,蜡烛B所在的位置就是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位置。
(2)怎么确定蜡烛A在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
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白纸上没有蜡烛A的像,因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通过什么现象使我们知道平面镜成的像与物等大。
等长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而且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
(4)为什么用玻璃板作平面镜?用镜子做该实验有什么不方便? 透过玻璃板能清楚地看到蜡烛B,若用镜子,因看不到蜡烛B,也就无法确定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的位置。
(5)实验过程中,刻度尺有什么作用?
测量、比较蜡烛A和蜡烛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6)通过实验,你能总结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吗?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7)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也能像平面镜一样成像。 平静的水面、光亮的金属、磁砖表面、平板玻璃等。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
1. 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
2.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对称
《4.2平面镜成像》 (第1课时)
【学习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收集你的认知】
1、当你逐渐靠近时,你观察到镜中的“你”是_______,远离镜子时,镜中的“你”是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照镜子时,你举起左手,镜中的“你”举起的是_______手。
3、当你靠近平面镜时,镜子里的“你”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增大、减小)。
【感受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认真阅读课本P58至P59的“实验步骤”)
⑴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一侧放上物体A,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的像。
⑵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⑶将替代物B与物体A的像重合。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正倒等关系。
⑷在纸上记录物体A、玻璃板和替代物B的位置。
⑸用尺子画出连接A和B的直线,量出物体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⑹量出物象的连线与玻璃板的夹角。
⑺改变物体A的位置,再做两次实验。
数据记录表:
表一: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表二:物与像的位置关系
实验次数 | 像与物的大小、正倒 |
第一次 | |
第二次 | |
第三次 |
实验次数 |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
第一次 | ||
第二次 | ||
第三次 |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