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最短路径问题
所属栏目:初中数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河南省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河南省信阳市第七中学
13、4 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
一、 教学目标:能利用轴对称解决简单的最短路径问题,
体会图形的变换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作用,感悟转化思想。
重点:利用轴对称将最短路径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
短”问题。
难点: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求线
段和最小问题,利用轴对称或平移将线段和最小问题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问题解决。
二、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今天很高兴与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这个课题! 早就听说我们 * * 的孩子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今天我想来见识一下,通过这节课,大家展现一下我们 * * 的风采,好不好!这节课可是有点难度的哦!敢不敢挑战一下!
情景导入:寒假期间的《诗词大会》同学们看了吗,知道武亦姝是谁吗? 记得她曾说过唐朝诗人李颀《古从军行》中一句“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它让我立刻想到了这不就是“将军饮马”吗? (一) 探索新知:
探索一:将军饮马
相传,古希腊亚历山大里亚城里有一位久负盛名的学者,名叫海伦。有一天,一位将军专程拜访海伦,求教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从图中的A地出发,到一条笔直的河边l饮马,然后到B地。到河边什么地方饮马可使他所走的路线全程最短?
A
●
精通数学的海伦稍加思索后,利用轴对称的知识,很快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数学史上著名的“将军饮马”问题。
而它,实际就是一个最短距离问题。
问:在我们数学上学过的有哪些最短距离的问题? 学生答: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
问题1. 对于这样的实际问题,我们应该先怎么做?(引导
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问题)
A、B两地可以看成两点,河是一条直线L,且A、B两点在直线同侧。
我们要找的直线上的一个点需满足AC+BC怎样? (和最小)(展示幻灯片,先出图和题条件,后出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当两点在直线异侧时,从A到B的最短路径是什么?(黑板上画图,线段AB,连接即可)
当两点在直线同侧时,无论点C在直线什么位置得到的AC+BC都是折线,那么,我们可以利用什么知识把折线变直线?(学生:利用轴结称,找对称点。) 展示幻灯片步骤,学生说一步点出一步。
当点C 在l 的什么位置时,AC 与CB 的和最小?
B
·
l
A
·
作法:
(1)作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
点A′;
A′
C
(2)连接A′C ,与直线l的交点即为所求点C.连接AC;
则AC +BC = A′ C + BC = A′B 最短
问题1:如图,点A,B 在直线l 的同侧,点C 是直
线上的一个动点,
●●●
●
问题2. 我们能再证明一下AC+BC和最小吗?
引导:既然C是动点,这样的点直线上有多少个?(无数个) 我们可以怎么办?(任取一点C`)注意不能与点C重合。
问题2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证明AC +BC最短吗?
B
·
l
A
·
B′
C
C′●●
证明:如图,在直线l 上任取一点C′(与点C 不
重合),连接AC′,BC′,B′C′.由轴对称的性质知:∴AC +BC =AC +B′C =AB′,AC′+BC′ =AC′+B′C′
在△AB′C′中AC′ +B′C′ > AB′∴AC′+BC′ > AC +BC即AC +BC最短。
BC =B′C,BC′=B′ C′
问题3:在证明AC+BC最短时,为什么要强调点C`与点C不
重合,它的作用是什么?
(1) 重合没了证明的意义;(2)取的任意点到A、B两点
的距离之和都大于AC+BC,那么AC+BC一定是最小的,体现了我们证明的一般性、任意性。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将军饮马”问题的解决思路: (1) 首先,利用轴对称性质,作出对称图形:
(2) 其次,将直线同侧两点转为异侧两点,化折线为直线; (3) 最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
有了这个结论,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与我们生活有关的问题。走进生活:
如图,要在燃气管道上修建一个泵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气,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使其到A、B两地的路程最短?
(学生在练习本上作图,找到符合要求的点。一名上台作图。) 我们学习这类实际问题,最终目的是要解决数学中的最值问题,下面我们就先来小露一手怎样?
分析:动点P在AC上,那么点D、E相对AC,是它同侧的点,抽象出基础图形。一般我们是取一点作其对称点或找一点的对称点,这个题我们选哪个方法?图中有现成的一组对称点吗?(提醒学生找一找) 答:B、D两点关于AC对称。
那么这个问题就立刻转化为求D对称点D`于E之间的最短距离,即BE。
表扬:做的不错!继续出击,挑战一下自己!
继续出击!
如图,在△ABC中,∠ACB=90°,以AC为一边在△ABC外侧作等边△ACD,过点D作DE⊥AC于点F,交AB于E,AB=10cm,BC=6cm,P为线段DE上一动点,连接PC,PB,则△PBC周长的最小值为( )A.16cm B.C.24cm
D.26cm
cm
A
●
●
( C′)
让学生仿造上一题的分析思路来讲题,对做对的同学给以鼓励,奖品。(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支春) (适时小结:挑出图中藏有的对称点)
刚才我们解决的都是两点一线的最短距离问题,如果是一点两线我们该如何解决?
分析:三角形三条边的长、位置都没确定,周长什么情况下会最小?(折线还是共线时) 利用轴对称使其共线。 学生口述作法:(1)分别作定点A关于OM、ON的对称点 A`,A``;
(2)连接A`A``分别交OM、ON于点B、C;
则点B、C即为所求。
三角形周长=AB+BC+AC=A`B+BC+A``C=A`A``
小结: 求三角形周长最小值时,可以利用轴对称令三边共线。过渡语:生活中除了利用轴对称,还有其他方法求最短路径的吗?前一段中央一台播出了“超级工程”中的建桥工程,连通云贵的北盘江大桥是目前世界第一高桥。这是我国的骄傲,它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第二个问题“造桥选址”。
探索二:造桥选址
如图,A和B两地在一条河的两岸,现要在河上
建一座桥MN,桥造在何处才能使从A到B的路径AMNB最短?
(假设河的两岸是平行的直线,桥要与河垂直)
分析:(1)这个实际问题中可以抽象出几点几线?
路径AMNB,由哪些线段组成?
AM+MN+NB,其中,“MN”为河宽,定值;
(2) 要使AMNB最短,只需使哪两段和最小?(AM+NB) (3) 什么时候和会最小?(折线还是直线的时候) 这个问题我们还能用轴对称解决吗?多了个什么条件?(定长) 该如何利用这个定长?
我们学过的图形变换除了轴对称,还有什么?
学生:平移
引导:既然桥长是个定值,我们可不可以考虑先把MN平移至某一点处?(相当于从A或B先走一段桥长的距离)
与旁边的同学讨论一下。5分钟后反馈讨论结果。 白版上展示答案。
M
N
E如图,A.B两地在一条河的两岸,现要在河上建一座桥MN,桥造在何处才能使从A到B的路径AMNB最短?(假设河的两岸是平行的直线,桥要与河垂直)
A
·
B
·
此题学生有选平移至A点处的,鼓励说完,再展示答案,选择将定长平移至A或B点处都正确,都肯定、奖励。
总结“造桥选址”问题的解决思路:(让学生总结)
求三段折线和最小,当其中有一段长为定值,可以考虑用图形变换中的平移,也转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问题解决。
同学们今天表现的非常棒,果然名不虚传!能说一下今天你的收获吗?
在解决最短路径问题时,我们通常利用图形变换中的轴对称、平移等变化,使问题都转化为可以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决的问题。轴对称、平移,是我们解决最值问题的常见方法。
非常感谢各位同学们的配合!有一段话想送给同学们,请一起大声读出来:
(教师寄语:)亲爱的同学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愿我们都能从小题做起,坚持如初,为实现我们的梦想而努力!
三、 析书设计:
13、4 最短路径问题
1、两点在直线异侧时: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直接连接即可) 2、两点在直线同侧时:(学生上台的作图保留住) “将军饮马”
3、一点两线:轴对称 共线
4、两点、两平行线: “造桥选址” 路径AMNB=AM+MN+NB = AC+BC 最短 使AM、NB共线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