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所属栏目:初中历史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湖南省优课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湖南省优课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两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
(2)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辩证分析: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2)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知识、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本课采用常规课与活动课相结合的综合课型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活动将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确定研究目标,亲自动手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认识到两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3)培养求真求实学风: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初中历史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 )七年级上册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包括的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两汉的科技成就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些科技成就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学习本课有助于理解我国统一国家政权建立的历史意义。
2.学情分析(略) 3.教学方法
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讲述: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本、所用的练习本、阅读的各种报刊、杂志等都离不开“纸”。“纸”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
纸是怎样发明的吗?
观看图片,领悟进入新课。 欣赏图片,激发
学习的兴趣。
探究新知
(授新课)
1.造纸术的发明 过渡: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人都有哪些书写材料,这些材料有哪些缺点?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不易刻写;笨重、昂贵;不易保存。
理解纸发明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 )七年级上册
(1)纸的发明 展示《甘肃天水出土的纸》图片,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提出问题: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已经可以用于书写文字和绘图,它有什么缺点?
(2)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 后来,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这就是改进造纸术的蔡伦(播放蔡伦改进造纸)的视频)。
提出问题:①请大家到教材中找一找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所用的原材料有哪些? 展示原材料的图片: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回答问题: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做原材料。
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高。
观看图片,理解造纸术的意义。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漂洗、浸泡原料。用草木灰除去原料中的油脂、色素。把原料切碎、煮烂。把原料捣成细纤维,并放入水池搅成纸浆。用模具捞取纸浆,并晒干使之成型。纸成型后表面粗糙、发皱,不利于书写,需用力砑光,使纸张表明平滑。
可以用于书写、绘画;用于包装;用于制造纸质生活用品,如纸杯、纸盒。我国自然资源有限,特别是森林资源不足,使用再生纸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情感。
初中历史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 )七年级上册
④动脑筋
纸广泛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你能说说有哪些方面吗? 现代人将废旧纸或纸制品回收作为造纸原料,经过一定的加工程序,重新制造出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纸,这种纸叫做再生纸。今天人们大力提倡再生纸有什么意义?
2.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①哪位同学来讲张仲景的故事?
②张仲景的医学成就是什么,后世尊称他为什么?
播放《伤寒杂病论》视频
讲述:《伤寒杂病论》把霍乱、痢疾、流行性感冒等急性传染病称为伤寒诸症,然后辨别病情,找出病源,提出治疗方案和相应的药方。《金匮要略》汇集了各
①讲故事:张仲景做了长沙太守后,坚持为百姓治病。按当时规定,他这一级别的官,不能随意接近百姓。他想出一个办法,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大开衙门,坐在大堂上接诊。为了纪念张仲景,后人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圣称为“坐堂先生”。
②回答问题:《伤寒杂病论》、“医圣”。
锻炼语言能力。
理解张仲景的医学成就。
初中历史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 )七年级上册
种杂病药方,记录了内科、 外科和妇产科等数百个药方。《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原则,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学家誉为“万世宝典”。 (2)华佗
①提出问题:我们经常用“华佗再世”来形容一个人医术的高超,那么华佗在医学上的成就是什么?
总结:“麻沸散”是全身麻醉药剂,用于外科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华佗还创制了一套医疗保健体操,因为这套体操模仿鹿、虎、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所以叫做“五禽戏”。华佗认为,人应当经常活动,血脉才会畅通,才不会生病。(展示“导引图”)
②哪位同学能讲述华佗的故事?
(1)①回答问题:制成“麻沸散”;医学体操“五禽戏”。
②讲述故事。
了解华佗的主要成就。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历史巨著《史记》 (1)司马迁的生平 提出问题:同学们概述司马迁的故事。 (2)《史记》 ①《史记》的内容 提出问题:《史记》是一部什么样体裁的书?它记述了什么时期的史事?它的历史地位怎样? (1)讲述司马迁的故事。
(2)①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纪传体通
史;
《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理解史学体裁。
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进一步了解司马迁的品质。
了解《史记》的主要内容。
拓展学生的知初中历史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 )七年级上册
)活动探究 ①朗读《史记》的片段,谈谈《史记》是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
②司马迁撰写《史记》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我们应该学习他怎样的治学和治史态度?
③《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为什么?其重要价值在哪里?
(3)①朗读《史记》的片段,回答问题: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如:肯定陈胜、吴广起义,指斥暴君、酷吏,大胆评论汉武帝的功过等。
②成书的条件:从小爱好文史;年轻时去各地游历,收集了大量资料,开阔了眼界;做了史官后,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书籍;十年多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书。 ③《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与史学著作。
识,了解史学体裁,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初中历史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 )七年级上册
4.道教和佛教 (1)道教的兴起
①提出问题:道教什么时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是谁?道教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②道教与道家是一样的吗?
③我国道教的发源地在哪里?展示图片《青城山》。
④道教在它诞生之后,就对中国文化直接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后期,中国文化随处可以见到道教影响的印迹。尤其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影响,同学们接触比较多,可以试着举一些例子。
(1)①东汉时期,张道陵。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②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道家是哲学流派,道教是宗教流派。 道家创始人是老子,道教创始人是张道陵。 道教是以道家思想为基础,都讲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③青城山。
④分组讨论: 文学:如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西游记》的人物有以如来佛和玉皇大帝为首的佛、道的两个系统;道教还对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家艺术想象力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李白诗作中那种瞬息万变的丰富想象力,就同他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有着明显的关系。 艺术:道教的宫观建筑、雕塑和绘画艺术,丰富了中国的园林和艺术。
了解道教的基本概括。
了解道教和道家的区别。
了解道教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初中历史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 )七年级上册
(2)佛教的传入
①提出问题:佛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传入我国?
②佛教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③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第一所寺院叫什么名字?
教师引导:东汉明帝时,明帝派人去西域求佛,回来时请了两位西域的高僧,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到洛阳。明帝令人建寺存放,请两位高僧也住在里面,取名白马寺。
④佛教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教师引导:佛教的传入,为中国的文学带来了新的意境、文体,词语等。激发了中国神魔小说的创作热潮,《西游记》就是其中优秀作品。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兰盆会、吃腊八粥等民俗活动也是源于佛教,甚至我们的日常用语中,也不知不觉地使用了很多佛教的观念,如烦恼、世界、烟缘。佛教的道德观更对我们的人生有
科学技术方面: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就是道教方士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发明的。道教讲究养生之道,保存并发展了气功,也对中国的人体科学做出了贡献。
(1)①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
②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③白马寺。
④佛教的传入,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⑤欣赏图片。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对佛教的传入、基本主张、传入的意义形成清晰概念。
了解佛教在我国盛行的情况。
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进一着相当的影响,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说,就是很多中国人沿用至今的生活准则。随着佛教的传入,带有佛教艺术的特色的塔、寺等建筑兴起,石窟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舞蹈艺术都程度不同地受到佛教的影响。
⑤欣赏中国四大佛教圣地。 ⑥动脑筋:佛教和道教为什么会在我国古代得以传播和发展?
⑦猜一猜:你知道下列成语或俗语跟哪个宗教有关?
⑥讨论问题,回答问题:佛教的主张具有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道教的主张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所以,这两种宗教都得到统治者的扶植和支持,得到了传播和发展。
⑦回答问题: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佛教)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教)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道教)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佛教)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道教)
不看僧面看佛面。(佛教)
步了解佛教和道教的区别。
激发兴趣,学以致用。
课堂总结 歌谣记忆历史: 西汉发明造纸术, 东汉蔡伦又改进。 质优价廉宜推广, 文明传播 世界行, 东汉末年张仲景,
出书《伤寒杂病论》。
外科祖师是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立根基。 司马迁著《史记》, 记录黄帝到武帝。 编撰使用纪传体, 文笔简洁是范例。
归纳、梳理知识点。 理清所学知识,
快速轻松记忆本
课知识点。
课后作业
写调查报告:中医与生活
调查形式:走访老中医或看观看相关电视节目等。
学生分组动员。 传承中医文化 感语中医与生活
板书设计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初中历史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 )七年级上册
一、造纸术的发明 二、张仲景和华佗
三、司马迁和《史记》 四、道教和佛教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启发式为主要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了解两汉科技文化成就,感受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并使这种爱国主义情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进入第一主题:造纸术的发明。在讲解造纸术的由来以及改进的过程,我根据多媒体上的图片,课本中的小材料以及造纸的动态过程,适时的提问,向学生强调三个内容:第一,造纸是西汉时我国发明的,西汉时候的麻纸由于质量差产量低不适合普遍书写,因此才会改进造纸术,第二,蔡伦在改进造纸术具体改进在原料方面,由于造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第三,演示动态的造纸过程,强调虽然今天造纸厂使用比较先进的机器生产,但是造纸的基本程序没有太大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的自主讲述,设计图片情景,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更能掌握造纸术的发明改进过程)由于我国的造纸术优点突出,世界上大多的造纸术大多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请同学们思考:造纸术发明与改进的历史意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最后总结造纸术的发明,体现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进入第二主题:张仲景和华佗
请同学回答大屏幕的几个问题:1、两汉时期有哪些成就哪些名医?2、张仲景的医学贡献有哪些?3、华佗的医学成就有哪些?(设计意图:利用课本中现成的材料让学生感受张仲景成为医圣的原因,不仅是医术还有医德,通过上台展示五禽戏,使学生体会五禽戏强身健体的作用。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 进入第三主题 司马迁与《史记》
多媒体展示司马迁的画像,简介,和“人固有一次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名言。
角色体验活动: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汉朝,根据大屏幕上的材料以及三个情景设置,请同学讲解,感受司马迁刻苦,坚毅,严谨,秉笔直书的精神。
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得出结论:司马迁不愧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由衷地对司马迁的“刻苦发奋,秉笔直书,踏实严谨等”可贵精神表示钦佩。
进入第四主题----佛教与道教 回答问题:
1、道教的创始人是谁?教义和传播方式是什么? 2、佛教起源哪?创始人?教义是什么?
3、为何佛教能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并受到中国老百姓的欢迎? 4、佛教传入的影响?
(设计意图:历史的学习要为政治活动而服务,现在国家倡导宗教自由,不得强迫青少年信奉宗教,因此我通过问题,简单的使学生了解对两汉的宗教的基本史实,不作为深入了解。)
本课的内容不多,但逻辑性不太强,如何呈现给学生一个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具有逻辑性的课堂,就必须寻找一个线索将课本重新编排。所以我用分层教学来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这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