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二氧化碳的性质
所属栏目:初中化学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的性质》重庆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的性质》重庆市第七中学校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魔术中的科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第三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它是初中化学重点知识--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重点部分。 二氧化碳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在此前,学生通过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学习,对二氧化碳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氧气、碳单质以及元素的知识,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对物质的认识由单质深入到化合物,对今后学习其它化合物的知识具有指导意义,与此同时也为《燃烧及灭火》、酸碱的学习积累感性材料和知识基础。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课程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不但深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常见的科学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刚刚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的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科能力来看,孩子们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但对于科学探究的过程还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的引导他们思考探究,是他们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以及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并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并分析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化学小魔术操作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及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科学认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模式及方法
教学模式和手段:这节课采用“物质的用途──性质猜想假设──化学魔术激趣(空瓶灭火、看不见的手、无中生有、会变色的花等)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启迪思维”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积极参与指导、确立学生在化学教育中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方法:
1、引导启发法: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发现归纳,使学生领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 2、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来完成对CO2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学习能力,加强了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的观念及能力。同时培
养他们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3、归纳总结法:对于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以通过阅读、实验探究之后,学生间交流讨论,总结。此过程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从二氧化碳的探究实验认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落实知识,学会应用。
难点:实验创新意识及探究实验能力的培养。
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干冰、二氧化碳(可乐瓶装)、紫色石蕊溶液、蓝色石蕊
试纸、稀盐酸、酒精灯、烧杯、集气瓶、蜡烛、火柴„„等 七、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目 的
用干冰制造云雾缭绕的美景,引出课题。
【提问】根据活经验,想想二氧化碳在生活中都有哪些用途?
观看
思考并回答
[学生活动预设] CO2 可以用来做大棚蔬菜的气肥,用来制作碳酸饮料,做灭火器„„
用云雾缭绕的美景引入新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也可以舒缓课前的不适情绪。
调动学生的活动性,为后面的活动铺垫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目 的
物质用途可以体现物质的性质,现在我们截取一些画面,一起来分析猜想一下在这些用途中都能体现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二氧化碳可以制成灭火器,由此推断他应该具有怎样的性质呢?
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用来制造舞台效果,由此猜测二氧化碳具有怎么样的性质?
我们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制成碳酸饮料,在这个过程中又能体现二氧化碳的那些性质?
为什么我们把这样的饮料称为“碳酸饮料”?
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会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副板书]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 猜想:[副板书] 密度大于空气 猜想:[副板书]能溶解于水 猜想:[副板书]能与水反应产生碳酸 猜想:[副板书]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学生讲述的答案有多种,并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
活经验来引入新课,符
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过
程,让其顺乎自然地进
入到新课的状态中。
用几个有趣的化学小魔术对我们的
猜想进行检验!
魔术一:空瓶灭火
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魔术二:看不见的手
向装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水,并振荡,观察现象。
这个实验将二氧化碳溶于水看不到的现象转化成了能看得见或者是能够感觉到的现象。这种化隐性为显性的思想非常重要。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会多次用到。
魔术三:无中生有
将塑料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魔术四:会变色的小花
前面的塑料瓶变瘪除了有二氧
化碳溶于水,你还有别的猜想吗?那你知道它是什么新物质?又如何来设计实验证明呢?
[引导]假如我们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了碳酸,首先要做什么?查资料
资料:1、碳酸和盐酸一样是一种酸性物质
2、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极易升华为气态二氧化碳
3、酸性物质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也能使石蕊试纸变红 [实验探究一]
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玻璃筒中加入干冰
实验 现象 下方蜡烛先熄灭, 上方蜡烛后熄灭
结论 1. CO2密度大于空气 2. CO2既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学生汇报:塑料瓶变
瘪了,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
溶于水中
实验 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CO2 +Ca(OH)2 = CaCO3↓+ H2O
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猜想:
能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是碳酸
看书、阅读、思考
在快乐的化学魔术氛围中快乐地学习知识,许
多学生都积极动手实验,动脑分析出原因。
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先猜想,而后假设,
近而实验,推出结论。培养学生对科学
探究的情感。
发现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了, [提问]是否现在就可以断言“二氧化碳与水产生碳酸”呢? 不行 [分析]当向石蕊溶液中投入干冰后,整个溶液中除了含有我们猜测的“碳酸”外,还含有水以及气态二氧化碳,那到底是那种物质使石蕊变色,我们还不得而知。
利用教材118页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对比实验对使石蕊变红的物质进行探究。
利用改进实验进一步验证猜想。
【总结】CO2+H2O=H2CO3
将润湿后与二氧化碳接触变红的小花放在酒精灯上烘烤 【总结】碳酸不稳定,酒精灯烘烤一下变红的小花,马上又变回来了紫色的
H2CO3=CO2 +H2O
学生阅读、思考
学生实验、观察、思考
让学生感知对比实验法,进一步加深和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总结]多媒体展示
1、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不助燃,不可燃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易分解 CO2+H2O=H2CO3
H2CO3=H2O+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