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爬山虎的脚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_浙江省 - 杭州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_浙江省 - 杭州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四年级上册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材简介
《爬山虎的脚》是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激起了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这正好与单元主题“学会观察”是相吻合的。
课文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第3至5自然段重点描写爬山虎的脚。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如新叶。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通过“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通过读文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的,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二、教学目标
1.认读“均匀、重叠、一顺儿”等词语,并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会抓住段落中的重点内容,来梳理作者的观察顺序。
3.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学习把事物的特点描写准确、具体。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把事物的特点描写准确、具体。
四、课前准备
2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蝴蝶兰、红掌、绣球花的茎、叶、花,它们独一无二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书写课题,重点指导书写“虎”字,强调易错笔画“横钩”。
2.爬山虎是一种攀援在墙上供观赏的植物。今天我们来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我想,它的脚一定也很有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反馈:你觉得最难读的地方是哪一处? 3.难读的地方预设:
(出示)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① 指名读。
② 生字朗读正确:铺得那么均匀 重叠 空隙 ③ 理解词语意思:这两句话中,你哪一个词语不理解?
·(预设)均匀:“均匀”理解意思时,可以将两个字分开来理解。“均”是什么意思?“匀”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说“铺得那么均匀”,你还可以说“( )得那么均匀?”
·(预设)一顺儿:要理解“一顺儿”的意思,只要先理解“顺”的意思就行了。“顺”的意思:①服从。 ②沿着。 ③朝向同一个方向。你选择哪一种意思? 4.师范读课文第2自然段。
刚才,我看到同学们读《爬山虎的脚》时,速度都很快。你知道吗?叶圣陶爷爷写《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是1964年,当时他70岁了。他写得很慢,字字都用他的目光抚摸过去。听我慢慢地读,你也用你的目光把每个字抚摸过去。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爬山虎叶子的美。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教学。在学生觉得最难读、最
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精读“样子” 观察写话 总结全文
聚焦“脚”
解决难读段
理清观察顺序
体会观察细致、观察有序
描写准确、具体
畅谈“观察”收获
3
容易读错的地方,进行教学,以学生为本。《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于阅读教学中“词语”教学的年段目标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这一环节中词语“均匀、一顺儿”的理解,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语言环境来理解,在理解意思的同时,让学生习得方法、并运用。,从而实现年段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
1.课文第2自然段主要写爬山虎的什么?请抓住这一自然段中的重点内容来说一说。
2.其他的自然段又写了爬山虎的什么呢?请同样抓住自然段中的重点内容来说一说。
3.小结:作家叶圣陶爷爷先写爬山虎生长的地方,这是整体观察,再写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这是部分观察。先整体观察,再部分观察,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有序。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散文。散文该如何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自然段中的重点内容”来理清作者观察爬山虎的顺序。学法简单、明了、有效,学生容易掌握,“初步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样子”
1.学习第三自然段: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①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生长在什么地方?它的样子是怎样的?用“——”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②反馈句子。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④ 自由读一读,想一想:写了爬山虎的脚哪几方面的内容?
2.比较:读一读,与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的样子比起来,哪一个描写得更准确...、具体...? ☆爬山虎的脚是褐色的,是一根根的细丝。这些细丝像一双双小脚,长在叶柄上。这就是爬山虎的脚。(学生)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叶圣陶)
4
A.好好地读一读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的句子。思考: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究竟准确、具体在什么地方呢?在文中把重点词用“○”圈出来。
B.反馈交流。
(预设)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的细丝有什么相似之处?(细)
C.探究:爬山虎的脚如此细小,而且还藏在叶子的反面,叶圣陶爷爷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脚的样子描写得这样准确、具体呢?(因为作者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了十分仔细的观察。)
3.再次比较:哪一个描写得更有序?
☆爬山虎的脚是褐色的,是一根根的细丝。这些细丝像一双双小脚,长在叶柄上。这就是爬山虎的脚。(学生)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叶圣陶)
A.叶圣陶爷爷在观察爬山虎的脚的样子时,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然后观察什么?
B.小结:叶圣陶爷爷观察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不仅观察得很仔细,还观察得很有序。
4.有感情朗读体会。
·(引读)清晨,在小院的西墙边,叶圣陶爷爷注意到爬山虎的脚的样子是这样的——
·(引读)课间,叶圣陶爷爷还在观察爬山虎的脚,他发现爬山虎的脚—— ·(引读)傍晚,叶圣陶爷爷和学生们一起观察爬山虎,细致地观察了爬山虎的脚生长的地方、形状、颜色,最后,他在文章中写道——
5.借助写作提纲背诵。
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生长的地方
形状
颜 色
5
① 自由背。②分三个方面背。③齐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精读文章的“爬山虎的脚的样子”部分,先引导学生理解“写了什么内容”,再理解“是怎么写的”,然后理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一步步提高,从内容的理解,过渡到写法。同时融入叶圣陶爷爷对爬山虎的脚的“细致观察”,为下一环节学生的写,做好“热身运动”。】
(五)观察写话
1.微课:《仔细观察,写好植物的样子》。
2.仔细、有序地观察一种植物的样子。观察完后,请抓住这种植物最与众不同的1~2个特点,把它写准确、写具体。
3.学生写话。 4.讲评
他把这种植物哪些特点描写得很准确、具体? 5.同桌互读。
同桌听完后,根据“是否将植物的特点描写准确、具体”这一标准,给同桌打上相应的几颗星。
【设计说明:在前面学文的基础上,进行积累与运用,是这一教学环节的目标。为了落实“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学习把事物的特点描写准确、具体”,用微课的形式,细化指导学生如何观察一种植物的茎、叶、花。学会仔细、有序地观察后,再让学生用准确、具体的语言描写出这种植物独一无二的特点。教学过程的展开,始终围绕着“观察”这个点来做厚、做实、做深,使学生在“一课一得”中,扎扎实实地学好语文,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水平。】
(六)总结全文
1.这节课在观察事物上,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同学们,让我们学着仔细地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准确、具体的语言把事物的特点描写出来。叶圣陶爷爷观察爬山虎不仅观察得很仔细,还进行了长期观察、动态观察。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还是站在“观察”这个点上——谈收获,引向下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单元教学主题相切合。】 ——————————————————
6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整体观察)生长的地方 叶子 脚
生长的地方:茎上张叶柄的地方
形状:枝状 颜色:嫩红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