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大青树下的小学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天津市 - 和平区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天津市 - 和平区
大青树下的小学
设计理念
成尚荣先生在《为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一书中指出,语文课应为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语言”是指词汇按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符号系统;“精神”是指人在特定情境中思维、想象、情绪与兴趣等因素相互交融的反映。“同构共生”是指共同建构、生成、发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吴忠豪教授指出:所谓“有新鲜感词句”,是指那些学生感到陌生的、口头书面语言中从来不用的词语或句子。小学生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时积累那些陌生、有新鲜感的词句,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意识,将言语实践能力的提升与精神世界的丰盈结合起来。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起始段,本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过渡时期,学生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语文的学习内容也由词语向篇章过渡。因此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让学生初步养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语文积累,通过精读、品读重点句段,引导学生逐步体会理解课文的方法,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艳”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独特美。
3.学习并尝试运用拟人化的表达,体会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 4.关注并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坝、汉、艳”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初步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快乐学习生活。
3.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初步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快乐学习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标注出新鲜感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经过两个月短暂而又漫长的暑假生活,你们又长高了,更懂事了。今天来学校时,你们细心观察过我们熟悉的校园了吗? (二)请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久别的校园如今给你的感受怎样?谁来夸一夸我们的校园?
(三)总结:是啊!我们的校园处处充满了生机,明亮的窗户,宽敞的教室,美丽的校园花坛,还有我们在操场上留下的欢声笑语……无不勾起我们对学校喜爱之情,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扫清障碍
(一)打开书,自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二)课前,同学们在预习时标注了有新鲜感的词句。
1.我们先来看词语,每个人分享一个你画的新鲜感的词语,全班跟读。 2.我听到很多同学都提到了民族,你们了解这么民族吗?出示资料袋。 (1)学写“服”“装”。
(2)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说说怎么才能把这两个字写好了。(关注字的结构) (3)生一边分析,师一边范写。(“服”注意左窄右宽,“装”上窄下宽,提醒压线笔的位置)
3.请同桌交流,说说你画的句子怎么让你觉得很新鲜呢?
预设一: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1)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读得哪里好?哪里还需要改进? (2)生评议。
(3)师小结:想要把长句读好了,首先要读得正确,不能加字也不能丢字。还得学会停顿,在逗号,句号的地方要停顿,长句的中间也要稍微停顿换气。老师把要停顿的地方用一条斜线标出来了,想不想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4)教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在画斜线的地方停顿了,画斜线的地方稍作停顿,比逗号停顿的时间要短一些。)
课件出示: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5)谁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真是一次比一次读得有进步! 预设二: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谁能把这个句子读好了?
预设三: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谁能把这个句子读好了?
预设四: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自己试着读读这个句子? 三、感知内容,理清顺序
(一)你们可真聪明,这么快就把长句子读得又正确又流利,想不想试着读一读课文?(指名4人分自然段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你听懂了什么?
1.读完第1段,你们听懂了什么?(生自己说段意)师出示课文的叙述顺序很清楚,先写同学们走在来学校的路上,来到(小学)
2.指名读2、3自然段,你们听懂了什么?(生自己说段意)师出示再写(来到学校),然后写同学们在学校里(上课)和(下课)
3.指名读4自然段,你们听懂了什么?(生自己说段意)师出示最后写(赞美
大青树下的小学)。
(二)谁能把每一段的主要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课文先写同学们走在(上学的路上),再写(来到学校),然后写同学们在学校里(上课)和(下课),最后写(赞美大青树下的小学)。
(三)你看,只要我们把每个段落的意思合并在一起,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是段意合并法。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一)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所民族小学,认读和书写了生字、词语,还读懂了课文,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这些有新鲜感的句子,在这所民族小学中是怎样快乐学习生活的。 (二)作业:
必做:我能认真观察剩余的生字,并把生字写规范。 选做:我能正确流利地把这篇课文读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路上、来到学校
上课、下课 段意合并法
赞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独特美。
2.学习并尝试运用拟人化的表达,体会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 3.关注并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教学重点
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学习并尝试运用拟人化的表达,体会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
服 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大青树下的小学,去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二)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些词语你还记得吗? 课件出示:
松鼠 山狸 绒球花 凤尾竹 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1.谁来读?
2.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 3.看看你们读得流畅吗?我们开火车读。
4.火眼金睛的你们,看看这些词语的排列,你发现了什么?
(三)这些你在自己的学校中都见过吗?是啊!这些词语就给了我们一种新鲜感。这所小学跟我们小学一样吗?多么特别啊!【板书:特别】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阅读语文要素是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上课伊始,以词语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的同时,发现词语排列的特点,从而引导学生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二、细读文本,学习表达
(一)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呢?请自由地读课文,用直线画出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教师巡视指导。
(二)预设一: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1.哪里特别呢?这真是一个多民族的小学。 2.你能读出它的特别吗?
(三)预设二: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1.窗外有多安静呢?先是(树枝不摇了)再写了(鸟儿不叫了)又写了(蝴蝶停在花朵上),都为了表达什么?(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是啊!他听得多认真,这样的氛围更加突出了什么?(窗外十分安静)
2.让我们合作来读一读。我读第一句,温柔的女生来读这三句,开朗的男生来读这一句,让我们一起读出安静。 3.作者是怎样写出安静呢?
(1)先写了(树枝不摇了,好像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再写了(鸟儿不叫了,好像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又写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他们都被同学们的读书声吸引了。
(2)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窗外还有哪些植物和小动物也被吸引了?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4.他们听得多么认真,都忘了自己该做的事,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吗?我们都知道植物动物可不会听,可他们却像人一样听得那么认真。此时,他们都不再像是景物了,仿佛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样把物当做人来写就是拟人化的表达,这样拟人化的语句就是拟人句。【板书:拟人】
5.你看,拟人化的表达给我们带来了新鲜感,还带来了美好的画面。谁能读出来?我好像走进了那个画面!真美!
6.其实不止是他们,作者也被同学们的读书声吸引了,谁能读出作者的心声?我听出了向往,我听出了陶醉。
7.难怪作者这样赞美道:(齐读)这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板书:可爱】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钻研文本,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和想象激发学生思维,加深本文新鲜语句的理解和体验,体会拟人化表达表情达意的作用,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三、深读课文,实践表达
(一)其实文中还有很多拟人句,你能找出来吗?请同学们小声地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来。
(二)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1.怎么看出这是拟人句的? 2.你能读出画面感吗?
(三)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怎么看出这是拟人句的?这些小动物竟然能像人一样看热闹,这就是拟人化
的表达。
2.自由地读一读,你能想象出怎样的一幅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还会做些什么?他们怎么看热闹?听到了什么? 3.人与动物多么和谐,多么欢乐!请你读出来!
4.难怪作者发自内心地赞美道:(齐读)这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设计意图:遵循“认识”—“实践”—“迁移”的语用训练路径,一讲一练、一练一得,扎扎实实迁移运用,实现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四、美景结尾,升华情感
(一)作者运用拟人化的表达,把这所特别的小学写得如此活灵活现、可爱美好。难怪作者久久不忍离去,最后还被这所小学的美景深深吸引了。你能读出来吗?
(二)让我们伴着音乐,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设计意图:教师运用优美的语言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和情感体验,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五、课后练习,迁移表达 (一)我们也来说说自己的小学吧。 1.练习一
(1)圈出关键词:上课;在教室里。上课了,同学们会在教室里做什么呢? (2)此时,窗外又会有哪些植物和小动物呢?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3)同学们都说的是课文里的动植物,我们来说一些新鲜的,老师送给你们一个锦囊,请你合理想象,试着连起来说一说你的学校。
(4)能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拟人句吗?老师再送你们一个锦囊。自己说一说,你也能说出新鲜感的语句。真美啊!多么和谐! 2.请同学们自选时间、地点,说说你心中的可爱小学。
(二)你看!我们运用了拟人化的表达,我们的学校也变成了一幅幅美丽鲜活的画面。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