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天津市 - 河东区
本视频配套资料的教学设计、课件 /课堂实录及教案下载可联本站系客服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写了三件事,讲述少年时代的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课文中两次运用过渡句、过渡段,使三件事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在读、写、思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巩固过渡句、过渡段在文章中作用的认识,掌握使文章思路清晰,衔接自然,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同时,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学过《难忘的泼水节》一课,周总理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读周总理小时候的故事,会感到亲切。学生通过第1课时的学习,习得了生字词,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并且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在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时会遇到困难。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不仅以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深入感悟,还需要将课外资料引入到学习中,在课内外的结合中,在读与思的结合中,在读与写的结合中,增进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研读火车站、租界地、修身课这三件事,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3.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运用过渡句、过渡段的表达方法。 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运用过渡句、过渡段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境,回顾文意。 1.融情起境 师:同学们,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人,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外交家之一,受到全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爱戴,他就是——周恩来。周恩来能成为一代伟人,与他少年起就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就能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是分不开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第25课,走进少年周恩来。
师:伸出你的小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提示:为、崛、读 提问:什么叫崛起?——兴起)齐读课题。
2.复习词语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文中的四字词语,(出示文中四字词语),指名读,看谁声音洪亮,能够读准、读正确。指名读——齐读
3.回顾文意
(1)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阅读课文(读出声音),回忆一下周恩来分别在沈阳车站、外国租界和修身课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通过你读书获得的信息,能不能选择恰当的词语,把这三件事有条理地说一说。(出示三句话)
(2)指名填空(3人)。
(3)我们借助重点词语概括了三个小故事的内容,那么周恩来为什么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语?作者又是如何把这三件事联系在一起的?这节课我们深入来学习。
二、品读“不振”,体会过渡 1.(出示图)看看周恩来和伯父在沈阳车站说了些什么?(板书:沈阳车站) 2. 出示对话,分角色读。(师:提示语 女:周恩来 男:伯父) 3. 出示过渡句,指名读。
3. 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什么呀?
4. „„省略了一些信息,你能联系刚才的对话内容说一说吗? 指导:小小的省略号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5. 这么多的问题都让周恩来不明白、不理解,这就是——疑惑不解。 6. 再读过渡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究竟”的含义,(弄清楚伯父之所以这么说的原委)究竟的答案在哪里?
7. 讲解过渡句:这句话的前半句承接上文,概括总结了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后疑惑不解,后半句引出下文,他要到租界地去看个究竟,你们还记得这样的表达方法是什么吗?——过渡句。(板书:过渡句)
三、质疑“不振”,句式训练
1. 外国租界是什么样的情景呢?(板书:外国租界)引读——
出示: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1)什么叫“大不相同”?想知道是怎样的不同吗? (2)(出示别处的图片)师相机介绍:这是当时的儿童,这是正在吃饭的百姓们,这是码头打苦工的人们,这是百姓用竹竿搭建成的简易房屋。
(3)词语拓展练习:你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吗?——两个字的词——四字词语
(4)中国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而洋人却过着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日子,生活境遇真是大不相同!由此可见——中华不振。
2.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看到外国租界发生的事,想想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来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1)交流问题
(2)文中有这样一组关联词(不但„„反而„„)你能联系上下文,用上不但„„反而„„这组关联词再说说这些问题吗?
句式训练:
①出示:为什么肇事的洋人不但___________,反而______________? 自己练习说——指名说
②出示:为什么失去亲人的妇女不但___________,反而_____________? 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不但___________,反而______________?
同桌互相提问——汇报
(3)中国的巡警局没有给中国人撑腰,这个轧死了中国人的洋人没有被惩处,围观的中国人更没有为自己的同胞讨回公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4)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5)你们想的,也正是周恩来沉思的,带着你们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话:(出示)指名读2人——师生配乐读
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______,谁知_______,反而_________。围观的中国人都________.但是,_______只能________。
四、练笔表达,书写过渡
过渡:伯父的话、周恩来在外国租界亲眼看到的一幕幕,都让他深深感受到了——中华不振。(板书:中华不振)
1.导读:(出示整段 生齐读)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文中又一次出现了“究竟”,你能用一个词替换它,放到句子中再读一读吗?)
2.指导:一个“究竟”出现在了文中的两处,却有不同的意思,看来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是很重要的!
3.你能不能联系上文沈阳车站、外国租界和下文修身课上的事,练习把这段话写得清楚、明白。(PPT出示)
我会写: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交流汇报。
(1)指名1 联系了前两件事写出了周恩来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后一部分,你联系了哪一段?
(2)(出示17自然段)齐读——周恩来还想到了什么?
(3)指名2 („„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又联系了下文修身课上的事,解开了这个谜,你们也会写承上启下的段落了!
5.总结:周恩来思索了很久,他不仅想到了伯父口中的中华不振,亲眼目睹的租界地令人痛心的一幕幕,还想到了只有努力读书,振兴中华,才能使中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板书:振兴中华!)
6.把这一部分还原到文中,边读边思考,你能不能联系上下文,发现这一段文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7.指导:作者运用这段文字,把外国租界和修身课上这两件事,自然地衔接起来,而且这一部分还单独成段,叫做——板书:过渡段)
8.再现修身课的情景(板书:修身课上)(分角色朗读) 9.其他同学和周恩来有什么不同?
周恩来从小就有报国的胸怀,心系着我们的民族、国家! 引读:请同学们也像周恩来一样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铿锵而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0.“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了周恩来一生奋斗的目标,经过他和一代又一代革命前辈的努力和付出,我们的中国终于崛起了!
(播放视频)如今,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宽阔平坦的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中国人民过上了和谐、富裕的生活!我们成功申办了奥运会、世博会,继太空漫步之后,神州飞船会天宫,“蛟龙号”潜入深海,新型战斗机翱翔天际„„祖国的繁荣昌盛举世瞩目!今天,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东方的巨龙已经腾飞!
11.你的心情怎样?
12.此时的你们也正值少年,读了周恩来的成长故事后,能说一说你又为什么而读书吗?(指多名学生汇报)
五、总结写法,融合提升 1. 总结(指板书):这篇课文,前两件事讲述了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第三件事写出他在修身课上表明心迹的过程,三件事运用过渡句、过渡段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过渡自然、条理清楚,我们在习作时,也要学习这种写法,巧妙运用过渡句、过渡段。
2.拓展总结:同学们,其实周总理和我们天津还有着深厚的渊源呢!1913年至1917年,周恩来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曾说:“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1976年,周总理去世前,曾留下遗言,要把自己的骨灰分撒在中国的三个地方,其中就有天津海河的入海口。周总理是中国的骄傲,是我们天津人的骄傲,希望你们能够踏着他的足迹,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缔造国家更美好的未来。课堂的最后,让我们谨记周恩来的教导——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布置作业:
(1)阅读周总理的故事《飞机遇险的时候》和《周总理的睡衣》,再和同学们交流你的读书体会。
(2)将你所了解的周总理的故事用讲故事、写感受、编短剧、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给同学们。
板书设计: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沈阳车站
↓ 过渡句 中华不振 外国租界 ↓ 过渡段
修身课上 —— 振兴中华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