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我要的是葫芦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福建省 - 厦门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福建省 - 厦门
部编本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4课
我要的是葫芦
一、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14课。本课所在单元以 “道理”为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葫芦》以及一篇口语交际《商量》,旨在通过本单元学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能够体会故事的道理。本课《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课文插图,对比感受葫芦长势变化,从而引导学生明白葫芦各部分之间是息息相关的。课文的教学可以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课文1、4自然段,对比感受葫芦的变化,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关注语言文字运用。同时引导学生在学文过程中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第二课时的教学可以围绕主要问题“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一个也没有得到?”展开,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道理,同时关注语言形式,感受反问句和感叹句的强烈语气。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可感的、生动的音像能较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本课的“葫芦”、“葫芦藤”以及“一棵葫芦的样子”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较大的距离,教学中应多引入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自主性。
三、课时安排
第一学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扫清字词障碍,读正确、读通顺课文。学习课文第一段,感受葫芦长势之好、关注语言形式之美。指导写字,悟汉字构形之美。
第二学时:复习旧知,巩固字词;理解课文2.3段,感受葫芦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分角色读好对话,体会感叹句和反问句的强烈语气;指导写字,悟汉字构形之美。
本教案为第一学时。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识字方法,随文认识“谢”、“盯”等8个生字,了解“葫芦“、“葫芦藤”等事物。
2.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第一段,积累语言。
3.会写“棵”、“谢”、“盯”、“治”四个生字,对比区分并归类,体会汉字构形之美。
4.会用“多么 的 啊!”,激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读好感叹句,进一步感受葫芦与葫芦藤、葫芦叶子、葫芦花生长情况的关系。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葫芦的可爱。 【教学难点】拓展思维,激发想象,读好对话和感叹句。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生字卡、葫芦叶子、小葫芦贴图
六、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部分课题“我要的是”
(一)激趣导入、初识葫芦
1.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礼物(出示“葫芦”图片)谁来和它打个招呼,叫叫它的名字?(读词“葫芦”,注意轻读)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写写这两个字。(板书完成课题,点拨“葫芦”二字为形声字)
2.图片认识“葫芦藤”,学习“藤”(读准后鼻音、形声字),拓展认识其他的藤条。
3.了解葫芦的作用,揭题:葫芦的作用那么大,难怪有个人说——(生齐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设计意图】由于生活经历,学生对“葫芦”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葫芦工艺品的认识,对“葫芦藤”的认识很少,此处需要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对藤条有进一
步的认识。对葫芦作用的了解有助于学生读好课题,同时为学生体会文章主人公只要葫芦的心理。
(二)初读感知,走进故事
出示自读要求: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1.师生合作读故事。师读旁白部分,生读对话和心里想法部分,初步指导学生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2.随文认识生字“赛”、“盯”、“蚜”、“慢” 3.读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想问的吗?(指名,了解学情)
4.师:孩子们,就这样读着读着,我们把这个故事都成了一幅连环画了,可是你们发现这幅连环画缺了点什么?(缺了第一幅画)你们想和老师一起把这幅画完成吗?(想)但是要画好这幅画就要想读好这段文字。(引出第一自然段教学)
【设计意图】本环节为初读环节,教学时让学生自己自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采用师生合作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读对话部分,尝试读出人物说话时候的语气语调,培养学生语感。同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用多种方法识字,提高学生的自主识字兴趣。在本环节最后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引出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起到比较好的过渡与铺垫作用。 (三)美读感受,习得语言 1.生自读第一段。
2.识记“谢”字。字音、字形,总结形声字。出示字典,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在此处解释为“凋落”。
3.师板画“葫芦架”,想想需要在葫芦架上画些什么?生默读第一段,边读边圈画。
4.反馈核对。“葫芦藤”、“绿叶”、“小花”、“小葫芦”就组成了“一棵葫芦”。 5.这棵葫芦长得怎样呢?
(1)师板画“葫芦藤”,贴绿色“葫芦叶”若干片,画上小白花几朵,问:“这叶子够了吗?”(不够)你从哪里知道不够?(引导学生找文中的关键词“长满了”)
6.指导句子朗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1)指名2-3名学生读,评价(读得好,请上去贴几片叶子;读得不够到位,指导读好,强调关键词语“长满了”重读)
(2)男女生赛读,评价。
(3)示意板画小结:就像这样,这叶子一片叠着一片,密密麻麻,几乎看不见缝隙,就叫做----长满了。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7.师描述并板画:花谢以后(擦去板画的花)藤上就挂着几个小葫芦。(贴小葫芦图片)你们喜欢它吗?(喜欢)谁来夸夸它?
8.教学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1)指名读,评价。
(2)观察句式特点,指导读好感叹句。方法点拨:看标点读句子读句子是朗读的一种好方法。
(3)说话训练:用句式“多么 的 啊!”来夸夸葫芦藤、葫芦叶子、葫芦花,鼓励学生用上课文中的词语和自己积累的好词。
(4)师生合作,小结提升:
①师:这细长细长的葫芦藤 生:多么可爱! ②师:这碧绿碧绿的葫芦叶子 生:多么可爱! ③师:这雪白雪白的葫芦小花 生:多么可爱! ④师:这挂着的小葫芦 生:多么可爱! 9.美美地、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10.设置情境:听说葫芦主人种了一棵这么好的葫芦,大家都想理解,小朋友们能帮他介绍介绍吗?(指导学生借助关键的动词和板画背诵本段,积累语言)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理解内容、习得语言的过程,也应该是学生积累语言,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本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句子朗读的指导,通过板画的灵活变动,让孩子读出叶子长满了的感觉,培养语感。第二部分说话训练,让学生由课文中的句子迁移运用,达到语言积累和审美体验双丰收!
(四)对比画面,走进人物
1.师:葫芦主人对自己的葫芦真是充满了期待,难怪—— 出示句子: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2.可是你们看---(出示课文插图二)你观察了什么?(葫芦黄了、落了,叶子也黄了)
2.该怎么读这句子?(指名读、评价引导后全班齐读,读出失落、惋惜的感觉)
【设计意图】透过板画“长势很好的葫芦”和课文插图“葫芦凋落一地”的鲜明对比,让学生观察变化,并且读出主人公的内心,从而走进故事,进一步获得体验。
(五)指导写字,悟字形之美
过渡:看着这掉落了一地的小葫芦,这是令人感到可惜,就连邻居家的孩子
也忍不住编了一首儿歌来说他呢。
1.出示小儿歌,再现本课生字 2.检测生字学习成果。
3.出示生字“棵、盯、谢、治”。
(1)引导观察这四个字的共同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继续引导观察“棵、盯”左高右低,“谢、治”左低右高。 4.师范写“棵”“盯”,生书空后练习写。
5.指导写“治“和“谢”,注意中间“身”的变化,生书空后练习。 6.展示评议。学生评议、教师引导。
7.学生二次修改。
【设计意图】由于为第一学时,识字是重点内容,所有用儿歌的形式很巧妙地承接了内容,又复习了本课生字。本课要求要写的生字中有6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其中在本课时教学中涉及到的“棵、盯、谢、治”具有规律可循。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其中前两个左高右低,后两个左低右高,这样分类就大大提高了写字的效率,学生通过观察,体会到了汉字构形之美。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