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小蝌蚪找妈妈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山西省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山西省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童话,文字浅显易懂。课文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发展。另一条是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即经过“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变成青蛙,说明了青蛙生长过程的形态变化。文本一方面蕴含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另一方面也揭示了自然科学中生物的变态发育。动词的准确运用是本课的语言特点,也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生字,重点认知动词“迎、追、顶、披、鼓”,读准多音字“教”和词语“脑袋.
(轻声)”。会写“宽”字。 2.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3.调动多种感官理解课文中出现的动词,体会其运用的准确性。 4.增强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有主动探求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出现的表示动作的词在运用上的准确性。 【教学方法】
动作体验法、图示讲解法、概括梳理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课时】
本教学活动为第一课时设计,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理清课文思
路,认识生字和指导书写,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紧扣单元主题,创设疑问情境,导入文本探究
★教师讲述,从自然科学引入学习探究
大自然中有好多秘密。有的小动物生下来就没有见过妈妈,而且,他们小时候和长大后的模样一点都不一样,并且他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这样的动物你知道有谁吗?小蝌蚪就是其中之一,今天,让我们走进一篇科学童话,去了解小蝌蚪,和小蝌蚪一起找妈妈。
★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品析课文文本(第1自然段),认识小蝌蚪 (一)问题导学,看图读文
1.了解小蝌蚪的生长环境,随文认识:“塘”,想象画面认读。 2.小蝌蚪长什么样子?找出相关词语?
①认识生字:“脑”“袋”,“脑”—“月”字旁和身体有关系;“袋”,“衣”字旁,用布或者皮做的装东西的器物。扩词“袋子、袋鼠……”读准词语:“脑袋.
”(nǎo dai)。 ②理解叠词“大大的”、“长长的”,体会使用叠词更加能突出事物的特点,也更写出小蝌蚪的俏皮可爱。
③随文品味小蝌蚪的动作“甩”尾巴,“游来游去”。
④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小蝌蚪的?(初步感知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物体的写法)
(二)带着自己的感情和理解,读出小蝌蚪的可爱和快乐无忧。
三、抓住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品味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 (一)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大意
1.根据叙述结构,理清事情发展的顺序
小蝌蚪游哇游,首先,他们看到 在教小鲤鱼捕食,就( )上去打听妈妈。接着,他们看到 在水里游,连忙( )上去,叫妈妈。最后,他们看见荷叶上蹲着 ,就( )过去,( )到荷叶上找到了妈妈。原来,小蝌蚪的妈妈是( )。
2.比较“迎、追、游”的区别,体会小蝌蚪的心情变化 ①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面对面。小蝌蚪羡慕小鲤鱼有妈妈陪伴,渴望找到自己的妈妈)。
②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一个在前,一个在后,紧跟着。小蝌蚪以为找到妈妈的喜悦和急切的心情)。
③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从容地在水里行动。惊喜的样子)
(二)走进故事情节,品味对话语言,读懂关键信息 1.走进情节1:“遇见鲤鱼妈妈”和情节2:“遇见乌龟” ①用波浪线划出鲤鱼妈妈和乌龟所说的话。
②读懂鲤鱼妈妈的话中描写小蝌蚪的妈妈的关键词语“四条腿、宽嘴巴”。
★识字“宽”。 书写“宽”-(宝盖头写宽,点在竖中线上,中间部分窄,下面部分是见,撇和竖弯钩)。
③读懂乌龟的话中找出描写小蝌蚪的妈妈的关键词语“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识字“披”。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做动作理解。 ★比较句子,体会青蛙的长相特点:
头上有两只大眼睛------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穿着绿衣裳------披着绿衣裳
④结合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描述,用词语勾勒小蝌蚪妈妈的样子。 2.走进情节3:“遇见青蛙,找到妈妈”。 ①圈出描写青蛙动作的词语:蹲、披、露、鼓。 识字:蹲、披、露、鼓
蹲、披、露,都是形声字;鼓,会意字,左半是打击乐器,右半是手拿槌子----甲骨文字形帮助识字。
②品味描写青蛙样子的词语:
碧绿:青绿色的,清澈明亮、晶莹通透。 雪白:颜色像雪一样白。
我还会说:碧绿的 ,雪白的 ”这样的词语,体会“碧绿”和“雪白”的意思。
③读出青蛙鲜亮的外衣和神气的样子。 ④品味小蝌蚪找到妈妈后的动作, 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
到了荷叶上。
此三个动词可以互换吗?
⑤模仿小青蛙做动作,体会青蛙的连续动作和找到妈妈后的快乐的心情。
四、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学而致用,让语文学习立体化 (一)课堂实践(2选1)
学习形式:小组合作
①按一定的顺序描述青蛙的长相。试着用上叠词突出其特点,用上“碧绿的、雪白的”这样恰当的形容词语。
②练习使用本课学到的动词“迎、追、蹬、跳、蹦、顶、披、露、鼓、甩”等动词说话。 (二)课后实践(2选1)
一个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长大后却变成了青蛙,并且可以离开水生活,有时在池塘边的陆地上、有时也会在水里。多么有趣呀!小时候和长达后长相不一样,名字不一样,生活习性也不一样了。这就是生物的变态。
1.查找资料,进一步探究蝌蚪和青蛙,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初步感受生物的变态发育。
2.本文是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写的,其实,还有另外一条线索,是什么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试着画一画思维结构图。 【板书设计】
1 小蝌蚪找妈妈
(青 蛙)
大大的脑袋 四条腿 黑灰色的身子 宽嘴巴
长长的尾巴 头顶两只大眼睛 披着绿衣裳 雪白的肚皮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