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标签:一双手
所属栏目:小学语文优质课视频
视频课题: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一双手》陕西省优课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一双手》陕西省优课
《一双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一双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手”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文中多次对张迎善的手作了特写,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这样一双手就在作者浓墨重彩之下像特写镜头一样展示在读者面前。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家往往把这一课的重点放在体会张迎善双手的默默奉献和造福人类的高尚情怀上。而任何一节课,作为老师,总要思考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作为我,想透过这一课的学习,教会孩子什么?孩子又能在学习中得到什么?这便是我课前反复思考的问题。最终,我想到了本单元的主题是要让孩子学会观察,了解不同人的手,并学会介绍身边人的手。于是,在教学中,我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透过文本,抓住关键词进行阅读,并将文本当作范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特点、摆事实,生动描写手的方法。这样,不仅引导学生透过这双手看到张迎善甘心奉献、造福人们的高尚情怀,而且教会了孩子抓特点、摆事实,对手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真正做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相辅相成。
另外,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对电子产品的好奇和兴趣,我大胆的尝试将电子书包引入课堂,从而以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一双手》,学习抓特点,摆事实,生动描写手的方法。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人的手,并试着介绍不同人物的手。 重点难点:
1、了解张迎善手的特点,在探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他甘心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灵。
2、结合课文《一双手》,学习抓特点,摆事实,生动描写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前几课时的学习,同学们通过收集资料,制作信息卡,已经从手的结构、功能等方面对我们的手有了比较细致的了解,那么,我们怎么将你想介绍的手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呢?
2、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记者姜孟之,请他教我们学写作。(板题) 3、首先请同学想一想,要介绍一双手,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4. 学生述说,教师板书整理学生思路。(板:什么样?干了什么?)
二、以课文为例,学习“抓特点”的描写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范文《一双手》是怎样抓住张迎善手的特点来描写的。请快速找出描写张迎善的手的段落,和同学合作,完成下表。 1、小组探究。 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 从哪里看出来的?(摘抄重点词句)
2、(电子书包)拍照上传。
3、汇报交流,了解张迎善手的特点,体会张迎善手的与众不同。 4、学法指导:这就是一个年仅32岁林业工人的手,作者正是抓住了张迎善手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刻画,才让我们感受到这个林业工人双手的与众不同。这就是“抓特点”的写作方法。这种方法,在平日的阅读及习作中,也是很有用的。(板:抓特点) 三、 学法迁移。
1、电子书包推出几个描写不同人物手的片段,学生判断。 材料一:今年开学初,他父亲来交学费,我看到他父亲的一双粗壮宽大,青筋突现的手,满是老茧,抖抖索索地把钱交给了我,那印象实在太深了。(农民的手)
材料二:一次次,我总端详她的手。那又细又短的手指上没有任何修饰,在右手中指的前端左侧有一个硬邦邦的茧子,是啊!当然会有了,我经常看见她伏在桌子上认真备课,再看那双粗糙的手上总是沾满了粉笔灰,我已看不清它真正的肤色了。不过这难道不是最美的图案吗?(老师的手)
材料三:那双胖胖的小手像藕芽似的,白白的,嫩嫩的,就像刚出锅的馒头一样。手背上有4个深深的小坑。指头圆圆的,上面深深地嵌着一片粉红色的指甲。(婴儿的手)
材料四:昏黄的阳光下,拐棍上的手仿佛在颤抖, 那是一双布满了皱纹和老茧的双手,写满了她孕育儿女和为生活付出的艰辛和快乐。(老人的手)
2、汇报交流,说说这里的手抓住了什么特点?
3、小结学法:只要抓住了事物特点,就能把事物描写具体、生动、形象。
四、以课文为例, 学习“摆事实”的写作方法。
1、以课文为例,看看张迎善的手都干了哪些事情?(栽树——找一找课文中具体描写张迎善栽树的句子。)
预设1、学生回答到结尾贡献处。抓住文中若干数字,体会贡献之大。
①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
②(把抽象变为具体):1垧大约一万平方米,咱们学校操场大约6000平方米,这33垧有55个操场那么大,44.5垧,就相当于74个操场。把张迎善生产的1300立方米的木材,放在咱们的教学楼里,要盖400层。
③这才是他短短4年间的劳动成果!(谈感受,情感迁移) 预设2:学生直接提到“栽树是手活„„石块块、草根跟拣出来„„栽一棵苗,插三四次„„”
(找动词,“拣、送、插”,体会张迎善工作的辛苦。) 预设3、学生提到“一天能栽一千多棵树„„”
①计算:一天能栽一千多棵树,就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十天呢(三四万)、二十天呢(六七万)?张迎善共栽多少棵?(26万多棵)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呀!
②小结启情:他的手就这样几万次,几十万次地插,手磨破了,出血了,还没愈合,又插,又磨破,又出血。伤痕叠着伤痕„„最终,他的手才像鼓皮一样硬,双手布满老茧,比铁铸的还结实了! 2、学法指导:同学们,随着对课文的深入剖析,我们不仅了解到张迎善双手与众不同的原因,还体会到张迎善工作的艰辛和他无私的付出。而这一切,正是从作者摆出的一件件具体事实中感受到的。看来,要想把手介绍清楚,我们不仅需要“抓特点”还要学会“摆事实”。(板书:摆事实) 五、 学法迁移。
过渡:有了这两把金钥匙,相信同学们也能够生动具体地介绍手了。
1、看照片。(送水刘师傅照片)
2、观察过他的手吗?(出示手的图片)能不能结合平时你对刘师傅工作的观察,用上这两把金钥匙,描述一下刘师傅的这双手。
3、今天,我们以课文《一双手》为例,学会了抓特点、摆事实的描写方法。在我们接下来的学习中,同学们就可以用这两种方法对不同人的手进行介绍了。 六、 布置作业。
推送拓展阅读《父亲的手》(电子书包推送文章)
课后,请大家读一读,想一想:父亲手是什么样的?父亲都为我们干了哪些事情?
板书设计
什么样? 抓特点
一双手 干了什么? 摆事实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手的细节描写,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
在教学中,我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透过文本,抓住关键词进行阅读,并将文本当作范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特点、摆事实,生动描写手的方法。这样,不仅引导学生透过这双手看到张迎善甘心奉献、造福人们的高尚情怀,而且孩子们也学会了抓特点、摆事实的描写方法,做到了学有所得。整节课也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合理的安排在了一起。在课堂结尾处,我引导学生回忆身边的送
水师傅的手,运用学到的方法对身边人的手进行介绍。课后,我还通过平板电脑,为孩子推送拓展阅读,真正将课内学习引向了课外拓展,体现出大语文的学习观。
另外,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对电子产品的好奇和兴趣,我大胆的尝试将电子书包引入课堂,虽然只是简单的尝试,但整节课,也使得学生兴味盎然,以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视频来源:优质课网 www.youzhik.com